1、对如图历史人物解读正确的是
A.文采飞扬冠盖文坛
B.对外交流国士无双
C.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D.心灵手巧大国工匠
2、“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素质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废除了以门第选官的制度
3、名画《天王送子图》的作者是唐朝著名画家
A.阎立本
B.颜真卿
C.吴道子
D.柳公权
4、下列选项中,与长江流域有关的语句有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③“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④“苏湖熟,天下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的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 )
A. 甲:中华文明的起源 B. 乙: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丙: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6、《马可·波罗行记》记载了作者在元朝17年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闻。当时的元朝统治者是
A.完颜阿骨打 B.成吉思汗 C.元昊 D.忽必烈
7、“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表明宋朝的实行的政策是
A.文武并重 B.重武轻文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8、唐朝前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其中史学家赞誉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的统治者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9、隋朝时期,一位商人从江都(今扬州)由水路到涿郡(今北京)做生意,他不会经过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10、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11、历代封建统治者设立各种不同机构、采取许多不同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
A. 巩固统治
B. 休养生息
C. 发展经济
D. 统一思想
12、小华是一位书法爱好者,经常临摹“颜体”,“颜体”的创立者是( )
A.颜真卿
B.阎立本
C.柳公权
D.欧阳询
13、“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符合的是
A.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
B.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标志着中国正式在台湾设立行政区
C. 秦始皇采取“郡县制”——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从秦朝开始
D. 元朝设置“宣政院”——标志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
14、如果你是北宋初年东京城内的普通百姓,你应该穿何种颜色的衣服
A. 紫色
B. 红色
C. 绿色
D. 黑白色
15、“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这些典故我们都耳熟能详,那么这些典故都与哪位皇帝息息相关
A. 唐太宗
B. 辽太宗
C. 宋太祖
D. 元世祖
16、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 介绍并传播西方水利方法
B. 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C. 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 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17、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共同的历史主题是
A.中国古代改革家 B.和外国友好交往
C.抗击外来侵略 D.发展民族经济
18、宋朝时海外贸易空前繁盛,政府设立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转运使
B.市舶司
C.通判
D.都护府
1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方向南转移的过程,至____最终完成。(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20、下面关于《红楼梦》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
B.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C.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D.揭示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21、下图是宋代发明的一种拔秧工具______________。
2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代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_”
23、唐朝灭亡:_____年,朱温建立了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24、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同类机构_____。
25、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说,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历史。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元朝实行______制度,管理全国和地方行政事务;明朝为加强对臣民的监视,朱元璋设立了特务机构______,______设立东厂;明清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大兴______;为强化皇权专制,清朝______皇帝在宫中设立了______,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后来成为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6、唐朝设置的管辖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的机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7、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________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改国号为宋,以________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________。
(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解除___________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在中央,宋太祖采取_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派_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8、诗歌折射历史。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________统治时期时社会经济盛况。
(2)毛主席诗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位“成吉思汗”是________族首领。
(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此处“靖康耻”指的是________(填政权名)军攻破宋都,北宋灭亡这一事件。
(4)兵败被俘后,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是________。
29、宋代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
30、康熙帝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的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之后清朝政府设置______来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31、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经历秦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元朝臻至鼎盛,古代科技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当中。
(1)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得到空前发展,其中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上,请写出这一时期农具革新的成就。
(2)培根评价我国古代重大的发明:“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在世界上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三种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
(3)元朝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高峰时期,哪一戏剧家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艺术形象?
(4)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各种矛盾激发,大众化的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其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哪一部?
(5)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史,试探讨其繁荣的根本原因。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殿试制度的创立者_____。
(2)《本草纲目》的作者_____。
(3)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_____。
(4)《水浒传》的作者_____。
(5)《桃花扇》的作者_____。
33、古代中国,长时间领先世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伟大思想)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并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终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材料二: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二中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哪个历史事件?
(瑰丽文学)
材料三:唐诗,中国文化的瑰宝。它繁花似锦,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却又能透过诗句,读出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唐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阅读材料三,说出唐朝两位影响较大的诗人。
(神奇科技)
材料四:由西方学者认为,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就是公元1000年后中国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3)你能说出宋朝时期的三项重大发明吗?
(经济发展)
材料五
(4)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生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