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熙帝曾立碑赞誉朱元璋说:“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其中“凡其制度”方面, 明太祖实施的措施是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②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官民④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2、你认为描绘了宋代万千气象社会生活的名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
A. 《天王送子图》
B. 《清明上河图》
C. 《洛神赋图》
D. 《步辇图》
3、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活”的《清明上河图》。经过高科技处理后,《清明上河图》里的人和动物都像被吹了仙气般“复活”了。这幅画卷展现了当时开封的昼夜风景,其中白天出现的人物691名,夜晚出现的人物377名。记者在现场看到,10分钟内,整个《清明上河图》里人物的所有动作都不会重复。《清明上河图》再现的繁华景象出现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4、起义军发布《剿兵安民檄》:“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重科第、贪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这一檄文的发布者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张角起义 D.李自成起义
5、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明朝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春 D.李时珍
6、元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实行了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7、下表呈现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A.政治中心南移 B.中央集权加强
C.分裂局面结束 D.南方经济发展
8、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华,最早来到中国的外国传教士的代表是( )。
A. 利玛窦 B. 马可·波罗 C. 玄奘 D. 鉴真
9、“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赞美的是民族英雄
A. 岳飞 B. 文天祥 C. 郑成功 D. 戚继光
10、“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夷,一代英雄”这副对联赞颂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
B.邓世昌
C.林则徐
D.郑成功
11、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A.曹操用纸写下了《观沧海》名篇
B.唐朝时人们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岳飞在抗金战争中广泛使用火器
D.清朝时人们能购买到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
12、下列各项中,不是宋与辽、宋与西夏、宋与金之间“议和”共同点的是
A. 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 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 宋朝每年都要交纳岁币
13、下列人物具有的共同点是
A.盛世局面的开创者 B.结束分裂的统一者
C.崭新王朝的缔造者 D.中外交流的推动者
14、如果给下图人物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唐蕃会盟,和亲塞外
15、宋太祖时,强化了中央集权,下列内容不是他实行的措施的是
A. 夺将权,操禁军,军权在握
B. 分宰相,设机构,三权分立
C. 撤税权,归中央,财权一揽
D. 废宰相,设三司,权分六部
16、七年级(1)班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A.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7、某历史兴趣小组,拟编排“澶渊之盟”的话剧。此话剧中所出现的人物不可能有( )
A. 岳飞 B. 宋真宗 C. 寇准 D. 辽国使者
18、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B.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 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19、中国古代某科学家在其著作中写道: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技术( )
A.由蔡伦改进而来
B.刻板费工费时
C.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D.13世纪时传入朝鲜
20、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 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
C. 指南针由印度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条件
D.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宋元时期开始用到军事领域
21、元朝时期,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平定准噶尔叛乱的皇帝是________。
23、唐朝的对外交通发达,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4、由于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首领拥戴为________。唐朝先后设置________和________,管理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25、宋元时期中外交通作用: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_______、文化和_______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发明创造,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入中国,外来的_______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26、重文轻武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____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_____。
(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_____。
27、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的珍贵文献。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________进入鼎盛时期。
28、元朝时各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
29、1966年,中国组建的战略导弹部队是________。
30、唐朝最盛时,疆域广阔,人口众多,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帝国。请根据“唐朝疆域图”填写唐朝疆域四至。
唐朝疆域四至:
东至:______;西迄:________;
北达:________;南抵:________。
31、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古代最高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说出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材料二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代史学家赵翼
(2)材料二是对哪一机构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哪个皇帝在位时设立的?
材料三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3)材料三中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32、两宋时期,与外族时战时和。
请列举出北宋时期坚决主张抗辽的一位宰相、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及抗元名人。
33、观察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1)阅读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在图上方框处填写出它的四段:
(2)大运河的中心点是 。北到 ,即今 ,南至 ,即今 。
(3)根据地图,隋朝大运河连接了 、 、 、 、和 五大水系。
(4)唐人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点明了大运河的功过是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运河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