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至12世纪,我国先后出现了北宋同辽、西夏政权并立和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下面连线搭配正确的是
A.北宋—元昊
B.西夏—耶律阿保机
C.南宋—赵构
D.辽—完颜阿骨打
2、清朝时,蒙古族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叛乱。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的清朝皇帝是
A. 顺治皇帝 B. 康熙皇帝 C. 雍正皇帝 D. 乾隆皇帝
3、下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其作用是( )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纺线织布
4、“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的这首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A.郑和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5、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中①朝代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A.汉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满族
6、宋初用“分化事权”的方法达到加强集权的目的。下列体现这一方法的措施是
①宰相之下设若干副相
②地方知州三年一轮换
③地方上设置通判一职
④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在许多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听到“朕”这个专有名词。在封建社会里能够使用“朕”这一称谓的只能是
A.诸侯 B.丞相 C.皇帝 D.将军
8、位居“元曲四大家”的首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既有皇亲国戚葛彪的凶横残暴,又有童养媳窦娥的悲惨遭遇。这说的是
A.马致远
B.苏轼
C.李清照
D.关汉卿
9、读李白的诗,你能充分感受到的风格是
A.雄奇飘逸,激昂奔放 B.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C.直如白话,通俗易懂 D.文字瑰丽,情意悱恻
10、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这句话体现了科举制的哪一作用( )
A. 改善了用人制度 B.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C. 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D. 促进了文艺的发展
11、7世纪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汉藏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件事发生在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12、唐朝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名句,宋代却出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独尊儒术
B.重武轻文
C.重文轻武
D.八股取士
13、这副“瓦内说书”诗配画,主要出现在下面哪个城市中?
A. 北宋的汴京
B. 唐朝的长安
C. 元朝的大都
D. 明朝的应天
14、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北宋与辽之间的和议
B.是北宋与西夏之间的和议
C.是南宋与辽之间的和议
D.是南宋与西夏之间的和议
15、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下几组名词中,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A.澶渊之盟宣政院行省制度
B.回族宣政院行省制度
C.达赖伊犁将军驻藏大臣
D.大都中书省伊犁将军
16、《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作者的作品
B.编写体例不同
C.同一时代的作品
D.记载内容相同
17、“其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材料描述的是
A.圆明园
B.紫禁城
C.长安城
D.颐和园
18、下表是两宋大事年表(部分),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 大事 |
| 时间 | 大事 |
960年 | 北宋建立 |
| 1125年 | 金火辽 |
1005年 | 宋辽订立潼渊之盟 |
| 1127年 | 金灭北宋 |
1038年 | 西夏建立 |
| 1140年 |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
1044年 | 宋夏达成和议 |
| 1141年 | 宋金订立绍兴和议 |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北宋与蒙古政权处于对峙状态
D.辽与南宋维持着相对的和平
19、某电视台正在播放历史纪录片《唐朝的文化成就》。以下解说词不适合在片中出现的是( )
A.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B.李白被后人尊为“诗仙”
C.颜真卿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D.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20、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辉煌时期。“宋瓷”不管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中国瓷”的巅峰地位。下列瓷器种类不是兴起于宋代的是
A. 汝窑瓷
B. 三彩瓷
C. 哥窑瓷
D. 钧窑瓷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朝代是________。
(2)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被称为“________”。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的朝代是________。
(4)宋朝粮食产量居首位的农作物是________。
(5)南宋时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的抗金将领是________。
22、“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当时重要粮仓在_____和_____。
23、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 加以管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_________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4、唐太宗用人唯贤,虚心纳谏,著名谏臣______敢于直言,被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南宋抗元名将______不受利诱,宁死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25、创立: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_____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6、小说:
小说 | 作者 | 成书时间 | 主要内容 |
《三国志通俗演义》 | ______ | 元末明初 | 描写了________、_____、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是我国______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
《_________》 | 施耐庵 | 元末明初 | 以__________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________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运用______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
《西游记》 | __________ | 明代中期 |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_______得到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小说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
影响:明代的这三部小说虽然主题和风格各异,但都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问世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以后的小说、_______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7、唐太宗实行________的民族政策,从而促进了与周边各民族的友好往来。清朝为巩固统治,实行________的对外政策。
28、唐与吐蕃
(1)吐蕃概况: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________。
(2)唐蕃和亲
史实 |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________嫁给他。 |
意义 |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29、清朝颁布“禁海令”,不许片帆出海的皇帝是________。
30、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抗金英雄是________。
31、连线题
3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与之相应的历史事件。
(1)标志着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_________
33、识图辨史
(1)与以上三幅图有关的中国古代三项重大发明分别是什么?
(2)这三项发明对世界的发展分别有何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