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淮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浩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A.市舶司的设置 B.中书省的设置 C.宣政院的设置 D.枢密院的设置

  •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其中为欧洲人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 3、小明想学习书法,他希望自己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他应选择学习的书法是

    A. 王羲之

    B. 欧阳询

    C. 柳公权

    D. 颜真卿

  • 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管辖澎湖和琉球(即今台湾)的行省机构是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 5、岳飞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

    A.辽的统治者

    B.西夏的统治者

    C.吐蕃的统治者

    D.金的统治者

  • 6、唐朝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石集长安。据材料可知唐都长安

    A. 是国际性的大都会

    B. 商业繁荣,市坊不分开

    C. 是著名的瓷都

    D. 规模雄伟,布局严格对称

  • 7、“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辽阔,为实现有效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A. 分封制

    B. 刺史制度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 8、(题文)明朝后期出现了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农政全书》,其作者是

    A. 贾思勰

    B. 李时珍

    C. 宋应星

    D. 徐光启

  • 9、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B. 在我国延续了八百多年

    C. 开始于唐朝开元年间 D.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 10、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颜真卿著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臣

    B.徐光启著的《农政全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C.吴承恩著的历史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

    D.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明青花瓷器花纹优美、造型多样

  • 11、“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据此可知,这个条约是

    A.《瑷珲条约》

    B.《马关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南京条约》

  • 12、郑和,原名马三宝,云南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他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是(  

    A.印度尼西亚 B.印度及孟加拉

    C.沙特阿拉伯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 13、岳飞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  )

    A.契丹的统治者 B.女真的统治者

    C.党项的统治者 D.匈奴的统治者

  • 14、袁腾飞在《百家讲坛》讲到“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分别是( 

    A.辽、西夏、清

    B.大理、金、元

    C.金、西夏、元

    D.辽、西夏、金

  • 15、如下图是《大唐西域记》,该名著是我国一位历史人物将其经历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书中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该历史人物是(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郑和

  • 1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能够体现元朝“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

    A.通判

    B.御史台

    C.刺史

    D.御史大夫

  • 17、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全国共有 23个省。这一行政制度承袭自

    A. 秦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清朝

  • 18、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 19、元朝时,推行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发展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

  • 20、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贞观之治   ②文景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光武中兴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红楼梦》这部_________、艺术性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 22、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________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 23、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的首领是________

  • 24、________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全国;_______年,元灭南宋残部,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 25、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天山北路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_________的叛乱。乾隆时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__________叛乱。

  • 26、填图题

    (1)请选出隋朝大运河从北向南流域的正确名称

    A. 永济渠——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B. 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C. 永济渠——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D.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图中编号1是一城市的名称,它是

    A.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3)图中编号2是一城市的名称,南宋时它叫做

    A.会稽  B.余杭  C.临安  D.南京

  • 27、南宋时期,我国的制瓷中心在________

  • 28、清朝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________,隶属福建省。

  • 29、宋元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1)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____加以管理。

    (2)宋代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城市中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_______。

    (3)元政府设置______________,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

    (4)______________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的艺术

  • 30、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搭配:

    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请将下列科学家与其主要成就连接起来。

    毕昇 著有《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李时珍 被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著有《农政全书》

    徐光启 著有《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宋应星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北宋和南宋时期三位著名词人。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能从不同的学习方法中汲取智慧,丰富知识。请你运用所掌握的历史方法和技能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运用年代尺——构建时空观念)

    (1)下面历史朝代年代尺上①处的朝代是,该朝代的建立者是

    (2)写出上面朝代中,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的王朝。

    任务二(材料研读解释历史现象)

    材料一: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则金玉’之一”

    (3)材料一中的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在这部书中,作者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这说明了什么?

    (4)材料二中,1661年—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任务三(漫话节日——继承传统文化)

    (5)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你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是哪一个?结合当地习俗,谈谈它折射了中华民族怎样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