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科举考试题目要求必须来自( )
A.四书五经
B.《史记》
C.《资治通鉴》
D.《红楼梦》
2、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行省
D.枢密院
3、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太宗
D.宋太祖
4、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作为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回族开始形成于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5、下面表格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时间 | 民族 | 领导人 | 国号 |
10世纪初 | 契丹 | 耶律阿保机 | 辽 |
960年 | 汉族 | 赵匡胤 | 宋 |
11世纪前期 | 党项 | 元昊 | 西夏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6、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百年政权分立状态,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西晋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7、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北宋时,匠人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火药在唐朝时发明,并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C.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D.雕版印刷比活字印刷更能提高印刷的效率
8、“这一表演艺术在明朝万历末期就日趋成熟,其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以上描述的是
A.昆曲 B.古典小说
C.京剧 D.琼剧
9、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中国商船的踪迹最远可到达
A. 朝鲜
B. 日本
C. 南海诸国
D.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10、2014年1月1日,原创大型情景剧《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进行了首场演出。人们之所以缅怀郑和,主要是因为( )
A. 民族团结,永载史册 B. 航海壮举,促进交流
C. 祖国统一,丰功伟绩 D. 抵抗外辱,扬我国威
1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的繁荣景象出现在
A. 唐高祖李渊时期
B.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C.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
D. 女皇武则天时期
12、下列有关下图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力发展科举制,重视教育、爱惜人才 B.提拔重用房玄龄、杜如晦
C.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3、洛阳含嘉仓遗址的考古发掘,印证了隋朝
A. 国力强盛
B. 日趋衰落
C. 奢侈无度
D. 纵情享乐
14、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据说是在今北京景山公园万岁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上缢死的。崇祯绝望而死,是因为( )
A.吴三桂投降清军
B.皇太极建立清朝
C.清军占领山海关
D.李自成攻入北京
15、蒙曼认为,对隋文帝建立的丰功伟绩,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下列属于隋文帝丰功伟绩的是
A.开通大运河
B.科举考试采用殿试
C.统一全国
D.创立行省制
16、下面是我国古代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目录(节选),这部作品应是(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17、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是在
A.汉朝 B.唐朝 C.两宋时期 D.元朝
18、1260年,他继承了汗位,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1271年,他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他就是
A.唐高祖李渊 B.宋太祖赵匡胤
C.元世祖忽必烈 D.明太祖朱元璋
19、“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精锐兵力,进攻睢阳。”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贞观之治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朱温灭唐
20、“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共同反映了明清时期( )
A.抗击外来侵略
B.民族关系发展
C.中外友好往来
D.君主专制强化
21、金灭辽及北宋
(1)辽灭亡: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____年,辽被金灭亡。
(2)北宋灭亡: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______年,金军攻破______,北宋灭亡。
22、唐太宗实行_________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称为“________”。
23、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________政策。
24、从_____________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5、宋元时期陆路:陆上_______,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_______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代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_______、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26、设进士科、创立科举制度的皇帝是______________。
27、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________年,________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28、元朝时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是 。
29、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是________ 。
30、追根逆源,判断正误:将你认为正确的题目在横线上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_____
(2)历史上“开元盛世”的景象发生在唐玄宗统治前期。_____
(3)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_____
(4)岳飞统率的“岳家军”抗击的是蒙古军队。_____
(5)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_____
(6)如果你要探究元大都的遗址应到今天的南京。_____
(7)1368年,朱棣称帝,建立明朝_____。
(8)明朝的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有名的晋商和徽商。_____
(9)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_____
(10)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_____
31、将下列剧作家及其作品连线。
A、汤显祖 ①《桃花扇》
B、洪 昇 ②《牡丹亭》
C、孔尚任 ③《长生殿》
3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建立下列政权的少数民族
(1)辽_______
(2)西夏_______
(3)金_______
3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是秦以后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
(君主专制)
皇帝大权在握,是政权架构的核心。皇帝日常工作主要有:上朝、批阅文件、学习、巡视地方。
材料一 在古代,交通条件太差,出门非常辛苦劳累,大部分皇帝都是“宅男”。出远门较多的皇帝,首推秦始皇和隋炀帝。隋炀帝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巡游。607 年北巡,征发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以通驰道;征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609 年西巡,亲征平定吐谷浑,用计使西突厥泥橛处罗可汗降隋,设置鄯善等四郡,加强对丝绸之路的控制,使隋的疆域西边远及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尔羌河之西。炀帝每次游幸,“从行宫掖,常十万人,所有供须,皆仰州县”。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说说你对隋炀帝巡视地方的看法。
材料二 自洪武十七年(1384 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先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章奏,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件。每件奏章里,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三千二百九十一件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从材料二可见,明太祖日均批阅奏章145件,非常辛苦忙碌。这与他采取的一项政治措施密切相关,这项措施是什么?目的何在?
(中央集权)
中央政府架构的基本原则是中央对地方“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人将这些措施图示如下:
(3)结合上述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
(官僚制度)
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创举,也是官僚制度的完善。
材料三
(4)依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还有很多值得探究的人和事。比如,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完善了科举制。请从忽必烈、康熙帝、雍正帝中任选一位,围绕上述三个特征,写出相关措施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