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宋司马光的史学名著被宋神宗御批“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这部史学著作是( )
A.《史记》
B.《水浒传》
C.《资治通鉴》
D.《三国演义》
2、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以下史实的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
元朝 | 清朝 |
元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设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 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
A.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B.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C.强化了我国封建君主专制
D.扩大了我国疆域面积
4、“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它是根据当地民间传说编成的,并广泛流传到今天。其实,赵州桥并不是鲁班修建的,它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A.李冰
B.贾思勰
C.僧一行
D.李春
5、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下几组名词中,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A.澶渊之盟宣政院行省制度
B.回族宣政院行省制度
C.达赖伊犁将军驻藏大臣
D.大都中书省伊犁将军
6、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A.党项族回族
B.蒙古族回族
C.契丹族回族
D.蒙古族满族
7、“它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宫城里的宫殿坐落在中轴线中央的位置上,各府衙分列中轴线的两侧,象征性地表达了皇权对国家的控制。”材料中的“它”是(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北京城
8、“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些“豪言壮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国有企业改革
9、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版印刷,一版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这一图片描绘的是中国哪一传统节日( )
A.正月初一 B.正月十五 C.二月初二 D.五月初五
11、明朝废除丞相,实行八股取士;清朝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其主要目的都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促进文化繁荣
C.防范腐败发生 D.防止人们反抗
12、每个历史盛世的出现都有其共同的历史原因。“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①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选贤用能
③加重刑罚
④注重改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3、“友好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人物活动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文天祥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2016年9月,历时7年之久的青藏铁路无缝钢轨换铺工程完成,进一步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时空联系。西藏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
B. 唐玄宗时,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友好
C. 清朝入关后,康熙帝册封了佛教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
D. 雍正帝专门设置军机处,代表中央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15、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的统一是( )
A.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 B.隋文帝灭掉陈朝
C.隋文帝灭掉齐朝 D.隋文帝灭掉梁朝
16、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运输货物去洛阳,他的最佳选择是
A.马车运载
B.汽车运输
C.船运
D.火车运输
17、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主要任务是( )
A.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准备
B.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
C.讨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D.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18、被称为“闯王”,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提出了“均田免赋”口号,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围号大顺的农民起义领袖是
A.陈胜吴广 B.朱温 C.黄巢 D.李自成
19、以下节日,全部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是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 B.元旦、春节、中秋、七夕、重阳
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 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20、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 安史之乱
B. 贞观之治
C. 陈桥兵变
D. 鉴真东渡
21、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 。
22、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__________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3、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_______________,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4、隋的统一
(1)隋朝建立
①背景:北周末年,外戚______掌握大权。
②时间:_____年
③都城:____
(2)隋朝统一
①时间:____ 年
②结果:隋文帝灭掉____,统一全国。
③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____,顺应了____。
(3)隋朝的巩固
①措施:____,编订户籍,统一____和____制度;加强____,提高____。
②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____的王朝。
25、唐都__________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__________是手工业的突出代表。
26、(1)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其中________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2)唐朝时期,陶瓷业获得迅速发展。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
27、相关链接,根据提示写出人物。
(1)她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_______
(2)唐朝诗坛名家辈出,享有“诗仙”美誉的是:_________
(3)编写编年体巨著《资治通鉴》,记载历代王朝兴衰得失:_________
(4)《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著作,其作者:________
(5)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艺术形象的文学家:___________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古代民族首领
(1)统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
(2)创制了西夏文字的大夏皇帝
(3)建立女真政权,颁行女真文字
(4)统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
2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开始的;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__
30、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制度。
(1)隋朝开创的选官制度_____。
(2)唐太宗为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而完善的制度_____。
(3)元朝在地方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_____。
31、连线题: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在宋代就已经有了,请将下列古诗与节日用线连接起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元宵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春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秋节
32、举出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两位民族英雄?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
材料二 2008年3月27日,一部气势磅礴、构思精妙的大型原创交响史诗……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部由著名蒙古族诗人、词作家阿古拉泰执笔、中央音乐学院唐建平教授作曲的长篇音乐史诗,以奇妙的音乐构思、精湛的艺术手法,追述了蒙古民族披荆斩棘、熔山化铁,从苦难走向光明,让东方照亮世界的辉煌历史进程;再现了一代天骄_______海纳百川、铁骨柔肠、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和英雄本色。
请完成:
(1).材料一是哪一民族的建筑?该建筑的用途是什么?
(2).材料二中空白处指的是哪个人?此人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3).此人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他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