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史上,县级、省级行政机构在全国设立分别开始于
A.战国、元朝
B.战国、秦朝
C.秦朝、元朝
D.秦朝、唐朝
2、下列有关唐代文学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诗仙”李白的作品,主要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②“诗圣”杜甫的作品主要有“三吏”、“三别”等
③白居易的诗,主要有《秦中吟》、《新乐府》
④唐朝留传下来的诗歌有5万多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原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一带的民族是
A.靺鞨 B.突厥 C.回纥 D.吐蕃
4、下图人物科学发明是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器 D.指南针
5、下列哪一项不是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A.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经常调换将领 B. 削弱相权,在各州设通判
C.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负责收税 D. 与少数民族政权议和
6、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阿保机
B.元昊
C.寇准
D.阿骨打
7、“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这段材料说的是北宋的
A.重文轻武政策
B.强化中央集权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开明的民族政策
8、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张骞开通西域之后,这条贯穿中西贸易的交通线路被打通了。在唐时,这条贸易通道上不可能转运的物品有
①蔡侯纸②指南针③佛经④活字印刷品⑤《清明上河图》⑥科技巨著《天工开物》
A.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③
D.②③④⑥
9、小云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正在学习(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10、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两宋历史的短暂
B.少数民族的崛起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民族政权的并立
11、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1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管辖今天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A. 西域都护
B. 宣政院
C. 澎湖巡检司
D. 市舶司
13、“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些“豪言壮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国有企业改革
14、下图是一幅历史漫画,如果请你为这幅漫画命名,最恰当的应是
A.君主集权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政策
15、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南宋时,我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其原因不包括
A.国家统一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16、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黄巾起义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
17、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宋朝
B.隋朝
C.唐朝
D.南朝
18、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错误的是
A. 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了统一
B. 都修建了运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 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D. 都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
19、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源自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争有关
A.巨鹿之战
B.马陵之战
C.垓下之战
D.城濮之战
20、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
A. 《史记》
B. 《资治通鉴》
C. 《金刚经》
D. 《农政全书》
21、郑和下西洋
(1)前提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_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_____”,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3)概况:从_____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_____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和_____。
(4)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_____,不仅增进了中国与_____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
23、唐朝发明的节省人力的灌溉工具是________。适于深耕细作的工具是________。
24、根据描述写出相应的内容.
①宋代管理海外贸易机构
②元朝管理台湾的机构
③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区
④宋朝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⑤“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是对 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称赞。
25、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地方,朱元璋取消______,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了______ 和中书省,提升______职权,还分散兵权。
26、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
(1)唐朝时,_________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2)贞观初年,_________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3)_____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4)唐朝实行______的对外政策。
27、唐朝时,闻名中外的陶器( ),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北宋时兴起的江西( ),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28、玄奘西行归国后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9、17世纪中期,中俄之间发生的战争是________。
30、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壮举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
31、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经历秦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元朝臻至鼎盛,古代科技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当中。
(1)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得到空前发展,其中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上,请写出这一时期农具革新的成就。
(2)培根评价我国古代重大的发明:“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在世界上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三种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
(3)元朝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高峰时期,哪一戏剧家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艺术形象?
(4)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各种矛盾激发,大众化的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其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哪一部?
(5)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史,试探讨其繁荣的根本原因。
32、请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对应的书名或作者。
(1)“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
(2)《本草纲目》——
(3)“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4)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
(5)浪漫主义色彩神话小说——《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材料二: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材料三: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发生时宋朝的皇帝是谁?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时西夏国主是谁?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