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前期,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在( )
A. 顺治末年 B. 康熙时 C. 雍正时 D. 乾隆末年
2、一位同学在电脑上搜索以下几个关键词:“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训练新式军队”、“废除八股文”,你觉得他要查找的资料是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机会均等”,为实现这种“机会均等”科举制的选官标准为( )
A.门第 B.才能 C.品行 D.考试
4、宋朝李纲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最大的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5、曾有人评价说:“洪秀全领导的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服的顽强反抗精神”。该运动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6、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如果你的朋友想了解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王朝兴衰的历史,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你应该向他推荐
A. 《史记》
B. 《春秋》
C. 《资治通鉴》
D. 《水浒传》
7、他统治前期“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他是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唐肃宗
8、公元589年南北重归统一。在这一过程中隋朝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 )
A.宋
B.齐
C.梁
D.陈
9、一位同学为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按劳分配、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他的学习课题是( )
A. 明治维新 B. 罗斯福新政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国有企业改革
10、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A.红海沿岸
B.英吉利海峡
C.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沿岸
11、西藏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机构归入中国的
A. 唐朝安西都护府
B. 汉朝西域都护府
C. 元朝宣政院
D. 清朝驻藏大臣
12、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对该政策评价正确的是
①阻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②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③不利于接触与学习世界先进科技和思想文化
④贻误了走向世界的机遇,拉大了同西方的差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明朝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如下图历史文物反映的是以下哪一条措施
A.废除丞相制,取消中书省
B.设立内阁
C.实行“文字狱”
D.利用厂卫制度,恐怖专政
14、2008年5月1日,中国长达36公里的杭州湾大桥顺利通车,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的跨海大桥。请问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
A. 赵州桥
B. 苏州宝带桥
C. 卢沟桥
D. 杭州拱宸桥
15、唐朝时期涌现了很多杰出的诗人,其中被誉为“诗圣”的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王维
16、从唐太宗李世民到武周皇帝武则天,再到唐玄宗李隆基,都实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盛世的到来。唐朝各“盛世”的相同原因不包括
A.重视人才
B.减轻人民负担
C.重视文化教育
D.在边疆设立管理机构
17、下列有关蒙古灭西夏及金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成吉思汗先后灭掉西夏和金
B.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
C.1234年,蒙古军队灭金
D.蒙古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18、“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共同反映了明清时期( )
A.抗击外来侵略
B.民族关系发展
C.中外友好往来
D.君主专制强化
19、明太祖朱元璋规定:“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扩大六部职权 B.便于传达政令
C.改革丞相制度 D.加强君主专制
20、下列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
A.李时珍﹣﹣《齐民要术》 B.宋应星﹣﹣《本草纲目》
C.徐光启﹣﹣《农政全书》 D.贾思勰﹣﹣《天工开物》
21、唐太宗时期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被称为是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说的是_____
22、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23、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4、设置东厂的皇帝是________。
2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___________;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巨大的____________。
26、唐朝时,高僧玄奘西行至 ____________,将大量佛经带回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7、____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______,史称_____。
28、明末的徐霞客(名弘祖)常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30多年的日记)。后人将其日记整理为《__________》。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以及经济、________、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其中对________地貌的考察和记述,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29、成吉思汗在位期间,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___________(判断对错)
30、五代十国时代特点: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此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31、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古代最高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说出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材料二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代史学家赵翼
(2)材料二是对哪一机构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哪个皇帝在位时设立的?
材料三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3)材料三中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被称为“诗圣”的是——
(3)六次东渡日本的高僧是——
(4)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
(5)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33、2015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分别列出两个时期为丝绸之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并比较图1和图2,两个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有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写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并指出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大帝国人为隔绝于世”的政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