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袋局面,宋朝兴起。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来朝并立。下列发生于这时期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赵匡胤建立宋朝
②元昊建立西复政权
③岳飞郾城大捷
④澶渊之盟
⑤宋金以准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界限
A. ⑤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⑤ C. ④②①⑤③ D. ③⑤①①②
2、明朝时期,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机能大为削弱,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职,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家天下”色彩更加突出。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皇帝制度的创建 B.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C.丞相制度的废除 D.军机处的设立
3、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等历史事件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是( )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取决于皇帝的素质
B.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C.防止地方力量的膨胀,强化中央集权
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4、生活在宋朝,其词风具有:“委婉、细腻、清秀”特点的词人是
A.李清照
B.关汉卿
C.辛弃疾
D.苏轼
5、“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杜甫的《无家别》描述的是安史之乱的
A. 原因
B. 过程
C. 特点
D. 影响
6、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图表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宋朝政策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苏杭生活富足
7、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也有议和,但“和”是主流。下列各项中,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的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朝都缴纳岁币
D.辽、西夏、金都向宋称臣
8、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昂扬进取的精神,享有“诗仙”美誉的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柳永
9、假如你生活在唐朝,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①农民用曲辕犁耕地 ②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商业繁荣
③墓葬中随葬唐三彩 ④农民用筒车灌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来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绘的是( )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1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政权,历史上称其为( )
A. 南朝 B. 五代 C. 北魏 D. 北朝
12、陆游曾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北宋的税收主要依靠东南地区,这说明了
A.政治中心的南移 B.税收政策的进步
C.江南地区成为经济的重心 D.江南地区外贸发达
13、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明朝时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 明朝时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C. 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入侵我国沿海
D.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居住权
14、“澶渊之盟”之后,给辽岁币的是( )
A.南宋
B.北宋
C.西夏
D.金
15、图中是我国古代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其修建时统治者是
A.宋太祖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6、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多次提到“东京”“勾栏、瓦舍”等,由此判定,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发生在(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宋朝
17、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实战是在( )
A. 西汉末期 B. 三国时期 C. 唐朝末年 D. 宋朝初期
18、史书记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上。”材料中达成和议的两个政权是
A. 北宋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南宋和西夏
D. 南宋和金
19、下列作物中哪些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⑥葡萄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③⑤⑥
20、明朝历经12世、16位皇帝,统治长达276年。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
C.清军入山海关 D.清朝迁都北京
21、唐朝最盛时,疆域广阔,人口众多,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帝国。请根据“唐朝疆域图”填写唐朝疆域四至。
唐朝疆域四至:
东至:______;西迄:________;
北达:________;南抵:________。
22、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_____);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定都于(_____)。
23、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______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4、明朝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________。
25、唐太宗将______________嫁给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的友好。
26、下图是某个朝代修建的万里长城示意图。请认真看图,然后指出:朝代是_______,东起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______。
27、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____”。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____,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_____的发展。
(2)火药:唐朝时,中国人已发明了火药。到____,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____,这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____。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_____。
28、西行天竺,游学那烂陀寺的高僧是________。
29、党项族:(1)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_____的一支。(2)建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史称____。(3)统治:仿效_____,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知识点2 辽与北宋的和战
30、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
31、对号连线(请将朝代、人物、作品正确连线)
32、请例举两个与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名称
33、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探究一:捍卫主权
(1)明清时期,我国的边疆相继遭到哪几个国家的侵略?广大爱国官兵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其中著名的有哪几次?结果如何?
探究二:民族团结
(2)清朝前期,在西藏、新疆、蒙古族、台湾及对外方面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努力及影响有哪些?清朝前期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政策?
探究三:团结感悟
(3)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