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44年,历经276年的大明最终走向毁灭,其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
A.明将吴三桂的临阵倒戈 B.东北满清势力崛起
C.陕北一带连年爆发旱灾 D.李自成军攻陷北京
2、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的地区是
A. 福建 B. 四川 C. 广东 D. 江南
3、有专家认为,“买东西”这个词源于唐代。你知道他的理由是什么吗( )
A. 唐朝长安人买物品只能到东市和西市这两个地方去
B. 唐朝时期才有“东”和“西”这两个字
C.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常与东边的日本和西边的欧洲做贸易
D. 唐朝商业发达
4、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都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分裂与统一
B.并立与战和
C.争霸与改革
D.繁荣与开放
6、下面邮票展示了中国某剧种的脸谱艺术,该剧种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它是
A.秦腔
B.汉调
C.京剧
D.昆曲
7、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
A.打击海盗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征收赋税
8、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下列唐代帝王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①唐玄宗
②武则天
③唐太宗
④唐高宗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②①
D. ③④①②
9、隋朝的历史贡献可与秦朝相媲美,隋朝对我国历史的贡献有( )
①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②开通了大运河 ③推行郡县制 ④创立了科举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最先出现的政权是
A. 后晋 B. 后梁 C. 后汉 D. 后周
11、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2、七年级某班正在进行“以词读史:宋词中的历史”的主题学习,下列不会入选的是( )
A. 苏轼和《赤壁怀古》 B. 关汉卿和《窦娥冤》
C. 李清照和赵明诚 D. 辛弃疾和《破阵子》
13、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B. “瓦子”是宋代政府创办的商业管理机构
C. 元朝时,杂剧才开始形成 D. 宋朝经商的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
14、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国家这种形式在我国最早建立是在( )
A.群居生活的形成
B.氏族社会的开始
C.禅让制的实行
D.夏朝的建立
15、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最先发生在
A. 洛阳
B. 长安
C. 山东
D. 余杭
16、清朝人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被乾隆帝斥责“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诗人被杀,全家被抄斩。这反映了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
1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这个“大变动”包括( )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完善三省六部制
C.设置通判和转运使
D.废丞相,设“三司”
18、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开始殿试制度 B.进士科为最重要的科目
C.实行八股取士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19、史料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这里的“上”指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0、《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这三部作品都属于下列哪一剧种( )
A.昆曲 B.豫剧 C.秦腔 D.京剧
21、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是________ 。
22、金灭辽及北宋
(1)辽灭亡: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____年,辽被金灭亡。
(2)北宋灭亡: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______年,金军攻破______,北宋灭亡。
23、在中国古代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疆作出不懈努力并取得很好的成效。请补充完整下列内容。
1662年________收复台湾后,1684清政府设置________,隶属福建省。1885年正式建制________,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在西藏设置________代表清政府与顺治时册封的达赖喇嘛和康熙时册封的________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时设置________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
24、北宋兴起的江西 ____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5、黄巢起义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___专权,____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无以为生。
26、唐太宗在位时期非常重视选拔良吏治理国家,被他比喻为的人左膀右臂是_____和_____.
27、 ① 于1260年继承汗位,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并于 ② 年正式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 ③ (今北京)。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 ④ (今杭州),南宋灭亡。 ⑤ 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统一全国大业,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28、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的指南工具是________。
29、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
30、________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1、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明朝 ②元朝 ③清朝 ④宋朝 ⑤战国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32、请你例举我国科技成就的表现(最少写出四项),并选择一项说说它的影响。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剪伯赞《中国史纲要》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选材标准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请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科举制?
材料二 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材料二中的“她”是谁?唐朝还有哪两位皇帝对科举制的完善作出了贡献?
材料三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材料三是宋朝什么政策的具体表现?
(6)通过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