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这句话主要说明宋代
A.边界贸易兴旺 B.水陆交通发达
C.经济重心南移 D.商品经济活跃
2、耶律阿保机和元昊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他们的相同之处包括:( )
①创制本民族文字 ②吸收中原文化 ③发动对北宋的战争 ④与北宋政权“和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人们常用“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的悲惨遭遇。成功塑造窦娥这一艺术形象的作者是
A.白居易
B.汤显祖
C.关汉卿
D.洪昇
4、古希腊雕刻艺术在公元前5世纪已经达到相当高度,下列属于这一时期雕刻艺术成就的是( )
A.《掷铁饼者》 B.自由女神像 C.大卫 D.释迦牟尼佛像
5、假如你跨越时空,去采访公元581年建立了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皇帝,那么你应该采访的是()
A.杨坚
B.杨广
C.李世民
D.武则天
6、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宋元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该图能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由国家统一走向政权分裂
B.由政权并立走向统一
C.社会日益繁荣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7、元朝统治者再划分行中书省时,打破“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A. 改变以前地方无权状态
B.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
C. 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 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宣政院印
8、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位君主?
A.耶律阿保机 B.耶律大石 C.耶律楚才 D.辽太宗
10、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经济发展 B. 国力增强
C. 社会安定 D. 商帮出现
11、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唐朝为了加强对西域和天山南北地区有效管理,先后在这里
A.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B.设渤海国和云南王
C.册封怀仁可汗和赞普
D.采取和亲政策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少数民族”主要指
①吐蕃族②突厥族③回纥族④室韦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其弟子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和见闻记录而成的一部重要书籍是
A.《金刚经》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马可波罗游记》
13、明朝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
1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最终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定局于( )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15、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16、杜佑《通典》卷七记载:“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统治者
①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统一币制,实行均田 ④注重吏治,改革弊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明朝末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家军率军,先后歼灭倭寇一万多人的地点是( )
A.广州
B.幽州
C.明州
D.台州
18、下表是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研究性学习而搜集的材料。你认为最符合研究主题的应是
时间地区 | 北方 | 南方 |
宋初 | 人口100多万户 | 人口230多万户 |
北宋 | 贡献财政收入20% | 贡献财政收入80% |
南宋 |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
A.人口大量南迁
B.经济重心南移
C.宋朝社会生活
D.宋朝科技发达
1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
A.交子 B.会子 C.票子 D.金元券
20、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系列浮雕中的第一个幅,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英军攻陷广州 D.英军强占香港岛
21、宋元时期陆路:陆上_______,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_______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代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_______、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22、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于605年开始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请完成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的问题。
(1)请写出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各段的名称。
(2)隋朝大运河连接 、 、 、 、 五大水系。
(3)隋朝大运河全长 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
23、读下列图片,将对应书籍名称的代码填入答题卡。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
24、唐朝时西行到天竺,舍身求法的高僧是________。东渡日本,弘扬唐朝文化的高僧是________。
25、北宋从越南传入了优良水稻品种——________。宋朝时,出现了“________,天下足”的谚语。
26、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宋朝实行了 政策。
27、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8、下图人物是______
29、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________,推广到东南地区。_______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30、观察如图,请将下列都城或国家(朝代)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北宋的都城:东京B.南宋都城
31、连线题
32、写出与下列人物相对应的代表作品
①司马光
②李时珍
③徐光启
④汤显祖
⑤曹雪芹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 唐太宗 | 唐玄宗 |
政治 |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
经济 |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
文化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
——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整理
材料二 唐朝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 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 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 并日益流行, 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 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 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材料三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 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 ······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 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 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指出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的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 因互鉴而发展。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要使中华文明更加大放异彩,请提出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