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下图为中国历史纪年表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所指的朝代分别是
A.①北魏②南宋③元
B.①北周②陈③西晋
C.①辽②南宋③元
D.①元②明③清
2、关于“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学会使用火
B. 开始农耕生活
C. 建造干栏式房屋
D. 使用磨制石器
3、在历史上,中外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宋夏和约 B.《尼布楚条约》 C.宋金和议 D.澶渊之盟
4、从关键词“瓦舍”“元旦”等,你能联想到哪个朝代的市民生活(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5、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最最早出现在
A.汉代
B.宋代
C.唐代
D.隋代
6、下列史实中与“古代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玄奘西行
B.葡萄牙占据澳门
C.岳飞抗金
D.康熙组织雅克萨之战
7、内阁的出现是明朝的政治大事。下列关于内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宰相制度废除后
B.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
C.明成祖时期正式出现
D.内阁不是法定决策机构
8、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的皇帝是( )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唐高祖
9、明朝的科技成就虽以总结性为主,但是仍然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其中记录了“北京王麻子剪刀,杭州张小泉使用‘夹钢’、‘贴钢’技术生产剪刀”的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0、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隋文帝杨坚 B.唐玄宗李隆基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11、科举制度诞生于(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12、清代史学家赵翼评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他评说的是( )
A.明朝内阁 B.厂卫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军机处
13、总结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学完隋唐历史后,请你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主题概括,最能体现这一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A.繁荣与开放
B.交往与冲突
C.分裂与融合
D.动荡与变革
14、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杯酒释兵权
1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明代徐光启撰写《农政全书》 | 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
B | 明太祖设立军机处 | 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
C |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 标志唐朝的灭亡 |
D | 宋朝的“瓦子” | 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
A.A
B.B
C.C
D.D
16、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以下不能体现开明政策的是
A.在朝廷中,少数民族人士担任重要官职
B.文成公主入藏
C.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D.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17、距离第一次郑和下西洋已经六百多年了,人们仍然缅怀、纪念郑和,主要原因是
A. 民族团结,永载史册 B. 航海壮举,促进交流
C. 祖国统一,丰功伟绩 D. 抵抗外辱,扬我国威
18、“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A.中书省
B.市舶司
C.巡检司
D.知府衙门
19、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0、宋太宗时期,在军事机构枢密院担任要职的杨守一 、王显等,虽为武官,却全无战场经历,他们或谦恭谨慎,或善于理财。可见,宋太宗
A.强化中央集权
B.抑制武将权力
C.推行与民休息
D.坚持重农抑商
21、南宋__________(人物)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_______》。
22、明朝末年______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提出了______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拥护。
23、京剧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最开始被称为________。
24、唐朝时被周边众多民族尊奉为“天可汗”的皇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康熙时,设立_____,选择亲信文臣入值,协助皇帝拟谕旨,发布政令,加强皇权;雍正时期,______的设立,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26、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说,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历史。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元朝实行______制度,管理全国和地方行政事务;明朝为加强对臣民的监视,朱元璋设立了特务机构______,______设立东厂;明清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大兴______;为强化皇权专制,清朝______皇帝在宫中设立了______,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后来成为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7、公元907年,___________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28、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________的局面;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统一,接受________(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9、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频繁。
(1)唐都 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
(3)据玄奘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0、960年,后周大将___________在开封东北的_________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________,他就是_________。
31、
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女真族 吴道子
诗圣 元昊
党项族 阿骨打
32、列举唐代著名的诗人(至少3位)
3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疆域图
材料二: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虞集《道园学古录》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即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到鄂霍次克海。其疆域之广,居中国各朝之冠。与汉、唐极盛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仅在面积上大大超过了它们,而且在控制程度上也远胜于它们。
材料四: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展现了元朝广大的疆域,结合材料二说说元朝实行了什么管理制度?元朝创立这一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2)西藏和台湾自古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材料一中A和B处,在元朝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对西藏和台湾这一管理在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4)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