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元璋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应天府。“应天府”是今天的
A.杭州 B.南京 C.北京 D.开封
2、“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A.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雅克萨之战
C.康熙亲征噶尔丹 D.安置土尔扈特部
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水道,全长1797千米(下图)。这一伟大工程( )
A.中心是①——长安 B.最南端到达②——今天的扬州
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 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4、《旧唐书·杨绾传》中提到:“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隋书》中提到大业元年,隋炀帝的两道诏令中分别写到:“及学业才能,一艺可取,咸宜访采,将身入朝。”“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由此可见( )
A.隋炀帝设进士科是为了挑选全天下才子入朝为官
B.隋炀帝设进士科只想吸纳社会最底层的文人寒士
C.隋炀帝设进士科是对科举制选官标准的重大背叛
D.进士科设立后,名门士族弟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5、张三是生活在宋代开封的普通市民,下面哪些事情是张三可以做到的 ( )
①考中进士,并得到迅速升迁
②到大相国寺逛庙会
③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④到家乡的草市里购买商品
⑤受朝廷派遣到大港口限制海外商人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6、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
A. 《三国志通俗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7、盛唐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往非常频繁。唐朝的制度、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诗歌、建筑等,都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年由唐代高僧在日本修建的寺庙,被今天的日本政府定为日本一级国宝的是
A.唐法门寺
B.唐招提寺
C.唐大明寺
D.大相国寺
8、“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下列关于这首诗理解正确的是( )
A.赞扬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
B.诗人认为,隋灭亡是因为开凿大运河
C.大运河的开通实现了我国南水北调
D.大运河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9、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列历史事件,按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岳飞抗金
②李自成起义
③五代十国更替
④文天祥抗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④①③②
10、1975年1月,周恩来在会见日本客人时高度评价了1972年访华的田中角荣首相。他说:“田中先生...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的,他比尼克松勇敢。”田中角荣比尼克松勇敢"是指( )
A.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B.在尼克松之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C.早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抗苏
D.早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11、元朝建立人是( )
A. 铁木真 B. 忽必烈 C. 蒙哥 D. 窝阔台
12、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大运河开凿于
A. 东汉
B. 隋朝
C. 唐朝
D. 五代
13、“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 )
A.羌族
B.蒙古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14、宋初的大将曹翰有诗云“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下列关于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横跋扈,但轻视军队
B.文臣统兵,军队战斗力削弱
C.使宋代读书风气浓厚,社会文化素养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D.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15、下列历史事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
A.开始使用牛耕 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 D.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16、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学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①吸取隋亡教训
②开创科举制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 ②统一全国 ③开通运河
B.①统一全国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统一全国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统一全国
18、“服事辽主,几被诛,卒能奋志修身,收服属国,灭辽称帝。”该材料描述的是
A.耶律阿保机
B.松赞干布
C.阿骨打
D.努尔哈赤
19、清朝中期,在粮食种植方面,普遍推广的外来高产农作物是( )
A.水稻、玉米 B.玉米、甘薯 C.甘薯、小麦 D.小麦、水稻
20、下列诗人的诗被誉为“诗史”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韩愈
21、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是________。
22、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__登上皇位,赵构就是______,后来定都临安,史称_____。
(2)岳飞抗金:岳飞统率“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岳飞被害:宋高宗和权臣_____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______”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宋金和议: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______,双方以淮水至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金对峙:金迁都燕京,改名为______。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______一隅。
23、雅克萨之战
(1)17世纪中期,_________的势力侵人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1685年和1686年,______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2)_____年,中俄双方代表在______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________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4、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____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_____局面。
25、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26、要了解中国17世纪手工业发展的情况,首选的资料是________。
27、元朝时,________的设置是台湾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清政府设置________.加强了对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管辖。
28、西藏、新疆、台湾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历史上,都有中国政府管理他们的依据。元朝时,设立了________来对西藏进行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来负责管理台湾,这是历史上首次政府在台湾建立的管理机构。清朝时,设置________来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设置________隶属福建省,来管辖台湾。清朝还设置了________,管理新疆地区。
29、成效:促进了____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30、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______、追求______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_____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_____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31、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明朝 ②元朝 ③清朝 ④宋朝 ⑤战国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32、宋代著名的三大词人。
33、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我校七年级同学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篇】
(1)唐朝已经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制度?
【和谐盛世篇】
(2)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政治比较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民族关系篇】
(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一。”这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对外关系篇】
(4)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往来比较频繁,试举一例说明。
【文学艺术篇】
(5)唐朝时文学艺术成就辉煌,请你写出两位诗人或两位书法家。
【启示篇】
(6)唐朝的繁盛给后人的历史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