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炀帝曾经三次派军政官员到流求,促进了大陆和流求的联系。“流求”指今天的( )
A. 台湾 B. 辽东半岛 C. 海南岛 D. 钓鱼岛
2、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唐太宗统治期间的是
A.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贞观之治 C. 鉴真东渡 D. 玄奘西行
3、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勃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活字印刷术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 ④筒车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面两部史学著作成就了“史学两司马”之说。其中《资治通鉴》成就的“司马”是
A. 司马迁
B. 司马光
C. 司马昭
D. 司马相如
5、北宋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主要目的是
A.保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B.避免地方官吏的贪污腐败
C.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
D.以期分解文臣知州的权利
6、清政府把全国分为18个省、五个将军辖区和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内蒙古蒙旗等,在各省、区分设总督、巡抚、将军、办事大臣管理地方;在中央又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这一系列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①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机构臃肿,政府办事效率低
③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④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五万里的尘土与寒暑,长安与那烂陀寺相遇的机缘……把自己淹没于三千佛经的精义……孤独的灵魂,却在万众的仰慕中升腾。你,才是真正的行者!”材料中的“你”是
A.崔致远 B.弘法大师 C.玄奘 D.阎立本
8、如下图,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适用于
A.手工业 B.商业 C.农业 D.交通
9、在宋代有了新的突破,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伟大发明是()
A. 火药
B. 指南针
C. 活字印刷术
D. 造纸术
10、下列国家中,有可能派出使臣随同郑和船队来到中国进行友好交往的是
A. 巴西
B. 肯尼亚
C. 英国
D. 美国
11、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隋朝是非常短暂的但它却承上启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隋朝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
A.结束分裂实现全国统一
B.开凿大运河
C.短暂而繁荣
D.高超的建筑水平
12、“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是对“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的形象描述。下列对“ 五代十国”解读有误的是
A.实质是唐未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说明了统一-不是历史的主流
C.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D.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
13、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
A.辽和金
B.辽和北宋
C.辽和南宋
D.金和北宋
14、下列史实与明成祖朱棣无关的是
A. 设立军机处
B. 设立东厂
C. 迁都北京
D. 派郑和下西洋
15、如下图所示,1661年至1766年,清朝时期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推行文化专制的政策
C.当时人口的快速增长
D.大力推行垦荒的政策
16、清代史学家赵翼评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他评说的是( )
A.明朝内阁 B.厂卫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军机处
17、建立中国历史上疆域版图最大、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蒙古族
B.女真
C.党项
D.契丹族
18、8世纪中期,唐帝国爆发了持续8年的大规模动乱。从此,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这场动乱是指
A. 玄武门之变
B. 神龙政变
C. 安史之乱
D. 黄巢起义
19、对武则天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有人说她“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后者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 重视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C.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 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20、唐朝曾经是一个强盛的朝代,有盛就会衰,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宦官专权
21、台湾在元朝时被称为________。
2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________;隋唐以来选拔人才的标准是________;隋炀帝设立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武则天创立了________制度;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答卷的格式采用________形式,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内容解释必须以朱熹的《________》为标准。
23、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24、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了浪漫情怀,他因此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25、唐朝的瓷器工艺水平高超,__________ 闻名中外;明朝时景德镇发展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__________ 畅销海内外。
26、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雍乾三朝,大兴“_______”。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27、历史上,很多中央政权都重视维护边疆的稳定和捍卫祖国的统一。
(1)1793年,清朝颁布《_____》,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元朝政府设置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3)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
28、随日本遣唐使一同来中国的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_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________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30、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黄河、长江和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人口多达百万。
31、连线题
3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请根据提示,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1)唐太宗时,_______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2)元朝时,各民族长期杂居,产生一个新的民族 。
(3)清朝时,设置 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4)清朝时,蒙古族 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航海活动 | 时间(年) | 次数 | 人数(人) | 船数 | 船只大小 |
郑和下西洋 | 1405-1433 | 7 | 27800 | 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 | 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 |
哥伦布到达美洲 | 1492-1504 | 4 | 1000-1500 | 17艘 | 旗舰长24.5米, 宽6米 |
请回答:
(1)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 沿岸和 东海岸。
(2)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