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其作用是( )
A.灌溉田地 B.耕种田地 C.农田拔秧 D.纺织棉线
2、“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这种现象直接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社会经济的破产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对外贸易的发展
3、下列有关周世宗改革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革的背景是当时人民饱受分裂割据和战乱之苦
B. 改革的内容有发展经济,严肃法纪,整顿军队
C. 改革使后周国力大增,为后来北宋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D. 改革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4、宋代,东京(今河南开封)出现了集中演出各种伎艺的瓦肆、勾栏,为戏剧向综合艺术发展提供了条件,杂剧应运而生(见下图)。杂剧出现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
A.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B.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C.政府重视文化、科技的发展
D.民族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多
5、下图是元朝疆域示意图,宣政院辖地位于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6、明长城东西起止地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山海关
C.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D.西起嘉峪关,东到辽东
7、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不可能经历的活动是( )
A. 在“勾栏”里欣赏蹴鞠表演 B. 除夕夜挂年画、贴桃符
C. 在“瓦子”里看戏剧《牡丹亭》 D. 使用景德镇的瓷器
8、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宋代词人层出不穷,词风特点委婉、细腻、清秀的杰出词人是
A.司马光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9、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根本性变化指的是
A. 社会性质的变化
B. 军队战斗力的变化
C. 经济状况的变化
D. 生活习惯的变化
10、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就是( )
A.班超 B.玄奘 C.张骞 D.鉴真
11、明朝时,一些日本海盗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一位年轻将领临危受命,领兵抗倭,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这位年轻将领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12、明朝中后期,在传统科学领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这几部科技巨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B. 《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 《农政全书》是明代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D. 《窦娥冤》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13、如果把“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闭关锁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题目应该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文化专制的强化
C.思想控制的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危机
14、时势造英雄,但杰出人物对历史和社会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可轻视。下列人物及史实所起作用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马可·波罗旅华 D.文天祥抗元
15、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明朝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图是明朝的一件历史文物,请问这件文物反映的是以下哪一条措施( )
A. 废除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接受皇帝指挥
B. 设内阁学士
C. 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D. 实行“文字狱”
16、1771年,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战胜重重困难,历尽千辛万苦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蒙古部族是( )
A.土尔扈特部
B.准噶尔部
C.回部
D.女真部落
17、你认为诗句“十二街如种菜畦,百千家似围旗局”是描写
A. 唐都长安
B. 隋朝赵州桥
C. 扬州城
D. 大明宫含元殿
18、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①实行削藩政策
②设立锦衣卫
③废丞相
④设东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9、自元朝以至清朝,中央政府都对西藏地区实施了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中与此无关的是
①设置伊犁将军
②确立册封制度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设置驻藏大臣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20、历史地图、图表、图示在历史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下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唐朝对外交往 B.宋代海外贸易
C.元朝交通发达 D.郑和下西洋
21、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________两个政权之间订立的。此外,宋与________也订立了合约,党项族首领元昊要向宋称臣。
22、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时间:_____年
(3)支持者:_____
(4)目的:摆脱_____,实现_____。
(5)主要措施:
①经济方面:募役法、_____、农田水利法
②军事方面:_____
(6)成效: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_____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7)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2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学发展更显风骚。
(1)唐朝诗人_____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
(2)南宋词人_____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的地位。
(3)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最著名的悲剧代表作是_____。
(4)清代的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写的《红楼梦》。
24、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制度。
(1)隋朝开创的选官制度_____。
(2)唐太宗为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而完善的制度_____。
(3)元朝在地方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_____。
25、唐太宗知人善任,大臣房玄龄敢于进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26、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_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加以管理.
27、唐末爆发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________率领下,建立大齐政权。
28、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________。
29、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1260年,______继承蒙古汗位。
(2)______年,______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______。
(3)______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出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______。______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
(4)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局面,为______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0、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嘉峪关
B.山海关
31、连线搭配:
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请将下列科学家与其主要成就连接起来。
毕昇 著有《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李时珍 被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著有《农政全书》
徐光启 著有《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宋应星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32、列举历史人物:
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世界闻名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编写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记载历代王朝的兴衰得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 ;
创作“感天动地”的《窦娥冤》,成为最负盛名的元杂剧作家的是:________________ ;
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3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经济篇)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创新与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列举唐朝时期农业方面创新与改进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2)(科技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从历史中寻找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试举出唐朝、北宋时期的重大科技发明各例,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最早是在什么时候?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哪部著作?其作者是谁?
(3)(制度篇)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总是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为了选拔官员,隋唐时创新了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创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为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清朝在西藏设置了什么机构?
(4)(感悟篇)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