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埃德加·斯诺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共产党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游漫记》。
B.法布尔不仅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而且还把昆虫装在木盒子里,浸在酒精中观察昆虫。
C.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它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简明扼要的特点
D.茅盾原名沈德鸿,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2、下列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从不懂事的少年最终成为一名钢铁般战士的故事。
B.《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写给父母的家信摘编。
C.马克·吐温,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D.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好朋友遇到困难,他却爱莫能助,不能施以援手,内心感到十分遗憾。
B.水是生命之源。在文学作品中,灵感来源于水的作品经久不息。
C.古往今来,阐释孔子思想的论著汗牛充栋,专家学者潜心探寻包含在《论语》中的奥秘,把握其中蕴藏的真谛。
D.传统的古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各有千秋。
4、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绛侯(jiàng) 军士吏被甲(bèi) ##dot## 都尉(dū)
B.棘门(jí) 可得而犯邪(yé) ##dot## 驱驰(qū)
C.按辔(pèi) ##dot## 曩者(náng) 介胄(zhòu)
D.彀弓驽(nǔ) 持兵揖(yī) ##dot## 嗟乎(jiē)
5、【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月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以下选项中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春光将尽的特点进一步渲染了别离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痛苦难堪的心情。
B.“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第一个“难”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则有离别之难的意思。
C.本诗以女性口吻书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
D.尾联借神话结尾,青鸟是神话的信使,因与对方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希望有人去传信,透漏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之情。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被称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6、默写
(1)《浣溪沙》中直接表现词人积极乐观情绪的词句是 ?
!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作者虽衰老多病,但不忘抗敌报国的诗句是
, 。
(3)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
(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5)《爱莲说》中作者感叹知己零落的语句是: , ?
(6)《野望》一诗中描写山野景色的句子是: , 。
(7)(《早寒江上有怀》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
, 。
(8)诗人触景生情而起思乡之愁的诗句: ,
。(崔颢《黄鹤楼》)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香港大学校徽上镌刻着“明德格物”四个字。明德,意为美德,语出《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格物,见《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知至。”对于“格物致知”的解释,从宋儒起,一直众说纷纭,清末则有人将科学技术一类统称为“格致之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确实不可偏废。属于尖端科学的核能,能造福人类,也能毁灭世界;同是电脑高手,有的在不断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添砖加瓦,有的则成为制造麻烦的“黑客”。正如,发明了罗盘,知识变成看风水;。
(1)概括上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仿写画线句,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最近阅读了名著《经典常谈》,下面对《经典常谈·诗经·第四》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言志”是一句古话,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
B.孔子采取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
C.《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之上。
D.《毛传》只在有“比”的地方标出。不标赋、兴;想来赋义是易见的,比、兴虽是曲折成义,但“比”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比较重要些,所以便特别标出。
(4)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诗经》名句与理解相符。
《诗经》名句 | 出处 | 理解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诗经·周南·桃夭》 | ①____ |
投我以李,报之以桃。 | 《诗经·大雅·抑》 | ②____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诗经·小雅·鹤鸣》 | ③____ |
A以雎鸠的相向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
B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好。
C现在化作成语“投桃报李”,用来比喻互相赠答,礼尚往来。
D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
8、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守桥
葛俊康
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地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老葛站在桥头,感觉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棵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上冲。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的,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上游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老葛跺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拴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树上。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子用手拉着绳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答话,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地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再给孩子们上堂课。”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1】阅读文章②一⑧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
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棵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
【2】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3】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愣”“紧紧”“慢慢”“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恩慈,爱是包容,爱是相信,爱是盼望,爱是永无止境。
(圣经)
(2)姗姗来迟的乐趣令人愉快,寒冬腊月我们盼阳光,酷暑盛夏我们觅阴凉。
[(古罗马)奧维德]
(3)蓓蕾盼望凉夜与朝露,盛开的鲜花却呼唤自由的阳光。
[(印度)泰戈尔]
(4)被围困在寂静的现在,充满了可爱的生命之力,我却只能去期盼未来。
[(德国)歌德]
(5)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功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
(华罗庚)
“盼”是对未来的愿景:渴盼的心焦灼而热切,执着而坚韧。也许伴随着失落和怅惘,也许期盼凝聚着甜蜜和礼愿。草将盼着一场春雨,钻出泥土接受阳光的抚慰;蝶蛹盼着破壳而出,伸展翅膀飞舞于花丛中;丑小鸭盼着长大,变成天鹅翱翔于蓝天;西游取经团队盼着早日到达雷音寺,取得真经恩泽众生。爸爸妈妈盼着孩子长大,爷爷奶奶盼着逢年过节时全家的团聚,老师盼着学生成绩优异……
少年的你,一定也有所期盼。请以“盼”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借鉴文章《青瓦庭院是俺家》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文中不得直接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文章修改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