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现象。这主要反映了( )
A.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出现
B.生产分工更加细密
C.明代手工业者生活困苦
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2、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督抚与列强协议互保,在清政府对列强宣战之际,更是公然宣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表明( )
A.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B.列强势力加速渗透
C.义和团运动以失败告终
D.地方督抚势力扩张
3、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在重庆召开东亚军事会议,通过《远东联合行动初步计划》;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决定成立军事会议,以加强对日作战的协调。这表明( )
A.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已经成立
B.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认可
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反攻
D.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改变
4、以下属于清代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的是( )
A.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B.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C.签订《尼布楚条约》
D.设立宣政院
5、《宋史·方技传》中有载:“史序,京兆人。善推步历算。太宗亲较试,擢为主簿”,“雍熙二年,廷试中选者二十六人,又知监事”,“修《仪天历》上之,又尝纂天文历书为十二卷为献”。这反映了宋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科举制度的发展
C.重文风气的聚兴
D.传统科技的传承
6、宋代东京的集市贸易有来自洛阳、成都的酒,江、淮、蜀、闽的名茶,南方的丝织品,西北的石炭,河中和成都的纸,福建、成都、杭州的印本书籍,两浙的漆器,赣州的陶瓷器,等等。这主要说明当时( )
A.对外贸易频繁
B.商品经济繁荣
C.南方科技发达
D.金融资本雄厚
7、东汉史书非常重视符命、灾变和祥瑞的书写,如《汉书》中多次提到刘邦受命称帝的符篆,《东观汉记》中记载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这说明东汉( )
A.民众普遍认同天人感应学说
B.史书撰写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
C.祥瑞文化植根于久远的传统
D.儒学成为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
8、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后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 )
A.历史评判要以成败为基本依据
B.制度设立之初存在明显弊端
C.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D.历史事物之间因果关联复杂
9、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相关数据信息。以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图中信息为魏晋南北朝时期
B.北民南迁充实了南方劳动力
C.此间国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北方战乱是北民南迁的主因
10、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重点放在西南、西北。1965年,开始了以成昆、湘黔铁路,攀枝花、酒泉钢铁厂和重庆工业基地为主的铁路、冶金和其他重工业建设。这一战略决策( )
A.完善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B.推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C.提高了国家的国防能力
D.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
11、乾隆帝写给英王的敕谕中说: “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这体现了( )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多
B.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观念
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除
D.清朝政府缺乏主权意识
12、据统计,至1926年7月,湖北省建立起农民协会等革命组织的有十余县,参加的农民有三万余人。到1927年3月初湖北省农民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有组织的农民已达八十万,农民协会能直接领导的农民群众约五六百万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发生转移
B.国民革命促进农民运动发展
C.人民群众土地革命斗争热情高涨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得到认同
13、如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政权名称 | 存亡时间 | 开国国君 | 国君原来身份 |
后梁 | 907—923年 | 朱温 | 宣武节度使 |
后唐 | 923—936年 | 李存勖 | 河东节度使 |
后晋 | 936—947年 | 石敬瑭 | 河东节度使 |
后汉 | 947—950年 | 刘知远 | 河东节度使 |
后周 | 951—960年 | 郭威 | 邺都留守 |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
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14、“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上述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秦代咸阳
B.汉代洛阳
C.唐代长安
D.宋代开封
15、如表为某学习小组围绕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资料,据此判断,该组研究的主题是( )
时间 | 史事 |
1927年8月1日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1927年8月7日 |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1927年10月 | 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6、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谈迁在《北游录》中写道: “清朝大事,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六部事俱议政王口定。”据此可知清朝的大权把握在机构( )
A.议政王会议
B.军机处
C.内阁
D.丞相
17、1917年孙中山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孙中山称的“一次革命” ( )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B.消除了中国人的等级思想
C.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D.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18、1937年起,中苏两国开启了由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经果子沟到伊宁、霍尔果斯口岸的西北国际大通道,苏联援建的伊宁机场也增加了空中运输线。开通西北通道的目的是( )
A.护卫丝绸之路
B.武装保卫延安
C.支援中国抗战
D.参与解放战争
19、1890年,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时,为了解决铁厂的原料、燃料问题,他推动建立了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等一批近代工矿企业。此外,他还大量选派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以培养铁厂所需人才。由此可知,汉阳铁厂的创办( )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有效抵御了西方经济的入侵
D.巩固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
20、1936年2月,西北军将领杨虎城与中共代表王世英达成四项协议:“在抗日原则下,红军与十七路军订立互不侵犯协定;双方互派代表,在杨虎城处设电台秘密联系;十七路军在适当地点建立交通站,帮助红军运输必要物资,掩护红军人员往来;双方同时做抗日准备工作,先在部队中进行抗日教育”。这一协议( )
A.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B.顺应了合作抗日潮流
C.扩大了中共的群众基础
D.激励了民众共御外侮
21、史载: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该设置有利于( )
A.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农耕文明的发展
C.避免北方游牧民族袭扰
D.政治中心的稳定
22、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汉书》中记载:“昔秦皇帝……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据此可知,二者赞扬秦始皇( )
A.注重人才培养
B.确立皇帝制度
C.整顿社会风俗
D.完成国家统一
23、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有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这表明当时河姆渡人( )
A.已掌握制瓷技术
B.仍处于旧石器时代
C.具有尚武的精神
D.具有一定审美意识
24、湖北省襄阳市凤凰咀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还出土了一件制作精致、外表漆黑、薄如蛋壳的“黑陶杯”。下列与这一文化属于同一时期的考古遗址是( )
A.蓝田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牛河梁遗址
D.姜寨聚落遗址
25、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对华制裁,共计12款,还有19个附件。主要内容有
(1)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________百余人
(2)向各国赔款白银________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________两
(3)将北京________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________
(4)拆除________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________,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________
(5)禁止华北________5年,禁止中国人________或________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26、北宋结束了________的分裂局面
27、请将下列不同朝代的政治特征与相应的帝王进行匹配。(用字母表示)
(1)秦始皇(2)汉武帝(3)唐太宗(4)宋太祖(5)元世祖(6)明太祖
28、战略决战:1948秋战略决战到来,三大战役是___ ,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_____
29、兴起:从________起,一批学者掀起了________。儒学僵化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已难以读懂,学者对文字进行解释,称为“注”。汉代的注释到唐代又难以理解了,于是出现了对注释的解释疏通,称为"疏'。学者热衷于细枝末节的繁琐笺注,对现实的政治实践与个人精神生活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陷入危机之中。
30、世界近代史的伟大开端是________ ;中国近代史的伟大开端是________ 。
31、《________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________”进行“________”
(1)“新政”的内容与________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清政府力图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________。
(2)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________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32、新文化运动高举________与________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________的重大意义
33、代表:程朱理学
(1)代表:北宋后期的程颢、________兄弟和南宋的________。
(2)主张
①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________、认识论、人生观、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②认为“________”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③人生的目标是“________”,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④提出“________”,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3)深入探究:将《大学》________《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________”的儒学基础读物。
(4)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________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4、后来,在________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5、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意义?
3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37、第二次大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他们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冷战”.据此回答:
(1)“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其在经济上、军事上的表现各是什么?
(2)针对美国的做法,苏联采取了哪些反击措施?有什么影响?
(3)简述美苏“冷战”对第二次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8、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联系所学知识,请回答问题。
(1)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其中谁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逐渐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2)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西汉时,政府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加强管理,四郡中除了武威、张掖,还有两郡,请写出其名称。
(3)唐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为统辖天山南北,设置了什么机构?唐太宗时出现了唐蕃和亲,请举例说明。
(4)辽宋夏金元是北方少数民族活跃时期,中华文明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元朝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编定了新的历法,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领先,请写出新历法的名称。
(5)《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同意此观点吗?请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简要阐述。(不少于100字)
39、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有哪些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