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战国时期质子制度成为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中国最早的交质活动发生在东周王室和郑国之间。周平王太子狐“为质于郑”,郑庄公世子忽“为质于周”,史称周郑交质。交制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周王室与诸侯国地位平等
B.诸侯纷争有效解决
C.旧有统治秩序受到了挑战
D.阶级矛盾得以缓和
2、下图为近代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所载“威海卫大战得胜图”。该图( )
A.没有史料实证价值
B.说明图像史料可信
C.真实反映当时史事
D.可作历史研究参考
3、王安石变法时期实行方田均税法,由方田和均税两部分组成,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主持丈量土地,依据方、庄帐籍,检验土地肥瘠,划分五等,依等规定税额。分家析产、典卖割移都以现在丈量的田亩为准,由官府登记,发给契书。诡名(虚立名户假报户籍)挟佃者,都予以合并改正。此项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
A.合理分配纳税负担
B.完善国家经济体系
C.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D.严厉打击不法商人
4、1757年,清乾隆皇帝颁布上谕,撤销沿海各海关,仅保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促使一个特殊的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他们是( )
A.徽商
B.十三行商人
C.晋商
D.宁波商帮
5、以下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提出的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和落实( )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 族之间也互相高不开 “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
A.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B.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C.促进了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D.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宋太祖时,诸州通判与知州争执时,常常声称:“我监州也,朝廷使我来监汝!”真宗时,保州通判孙冲因与知州争事被贬降监当吉州酒。神宗元丰时,延州通判吴安宪,“务专部事,多自判决”。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北宋( )
A.通判擅权现象普遍
B.知州与通判相互制约
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D.政治风气的因循守旧
7、自隋唐以来,重学之风初步形成,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8、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来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压力,又给予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 )
A.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
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9、《宋会要辑稿》记载,岳州知州指出:“(农民)自来兼作商旅……欲出榜招召,务令疾速归业。如贪恋作商,不肯回归,其田权许人请射(承佃耕种)。”宋高宗采纳户部意见:“商人田产,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难(不应)许人请射。”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
A.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法律规范十分完备
D.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10、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意义是( )
①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②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③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④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宋元自画像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画中人物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清画家蔑视权威和教条、
B.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C.明清画家在批判专制体制
D.出现追求个性化潮流
12、据统计,在东晋权力中心的录尚书事、侍中、中书兼令、尚书令仆等职位中,任官者162人次,其中士族127人次;荆、扬、徐几个重要都督区的都督,也基本上由当权士族担任。由此可知,东晋时期
A.举贤不及士族
B.士族把持政权
C.专制皇权巩固
D.权力重心下移
13、19世纪中后期,国家逐步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社会各阶级、阶层为挽救危局做出各种努力。下列对相关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 事件 | 主要内容 |
① | 太平天国运动 | 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代表了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② | 洋务运动 | 资产阶级引进西方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
③ | 戊戌维新运动 | 在维新派支持下,光绪皇帝推行大量行之有效的举措实现了除旧布新 |
④ | 义和团运动 | 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该画旨在表达农民( )
A.获得土地的喜悦
B.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C.翻身做主人的欣喜
D.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拥护
15、自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后,钱玄同建议以后不论撰写论文还是写通信,一概用白话文。至五四运动时,全国涌现出数百种采用白话文的报刊。从《新青年》第4卷起,还开始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后其他报刊也相继采用。这些做法( )
A.导致新文化运动内容空疏
B.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C.有力地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D.反映了青年杂志垄断社会舆论
16、西汉惠帝时,监御史制度在各郡普遍恢复,但各诸侯国不设监御史。汉文帝时,“九人出督州为刺史”,将郡、国都划入刺史州部。汉武帝将州部由九个增至十三个,并设立固定办公机构。这些做法反映出汉代( )
A.王国地位显著提升
B.专制集权不断加强
C.官员选任制度完善
D.刺史行政权力扩大
17、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后。野蛮推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被剥削残害至死的矿工尸体堆放的坑道,被人们称为“万人坑”。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8年中,掠煤达1400多万吨,6万多名矿工被摧残致死。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这是日本侵华罪行的铁证
B.日本侵华以经济掠夺为主,政治掠夺为辅
C.日本侵华由局部发展为全面
D.大同地区成为日本侵华的唯一能源基地
18、民国初年,政府采取的一些鼓励垦荒的措施,刺激资本主义土地经营的发展,新式资本主义农场在辛亥革命前垦殖公司的基础上边有了扩展。1912年,全国有农垦公司59家,资本为286万元;至1919年增加到100家,资本为1244万余元。这些新式农场的出现( )
A.有利于冲破封建制度对农村经济的桎梏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D.得益于社会环境的根本改善
19、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讲道,“5年来,我们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可以直接说明中国( )
A.形成了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关系
B.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
C.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20、从1950年起,每逢国庆纪念日,国家均要举行大规模庆典活动,以“1949”为起点来追忆国家历史、展示建设成就、诠释未来目标,并统一悬挂国旗、统一纪念口号等。这一举措( )
A.宣告了新中国成立
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实现了政权的巩固
D.利于民众认同新中国
21、隋朝粮食储备为中央政府储备、地方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唐朝中央储备包括太仓,转运仓,地方储备包括正仓、常平仓,民间储备的主体是义仓,诸仓的粮储来源与用途各有不同。这段材料主要叙述的是,隋唐时期
A.社会经济繁荣
B.储备体系多元
C.防灾能力强大
D.崇尚民本思想
22、美国学者佛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在16—17世纪,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通过贸易流向了中国。”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奢侈品消费蔚然成风
B.鼓励发展新的经济因素
C.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
D.海禁政策推行遭到失败
23、下列对封君封臣制与西周分封制的相同点描述错误的是
A.都是维护统治
B.都是权利与义务相互交织
C.都是等级森严
D.都是以契约来维系
24、中国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作为“自在”的中华民族就已经形成。到了近代,“中华民族”一词所表达的概念,从清末到民初,经历了“约指华夏~汉族”到“确定为中国诸族之总称”的演变过程。反映了( )
A.现代民族国家已经最终形成
B.民族概念从传统到现代转变完成
C.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为表征
D.56个民族是一家观念已深入人心
25、敌后战场的抗战
(1)在沦陷区
①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②领导工人斗争,破坏日军“________”的部署
③利用________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2)发动百团大战(1940.8.20-12.15)①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企图以“________”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________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
③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称为“________”,打破了日军“囚笼”。
(3)皖南事变
①原因: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②过程: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
③结果: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26、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世界三大宗教 | 佛教 | 基督教 | 伊斯兰教 |
产生时间 |
|
|
|
产生地点 |
|
|
|
创始人 |
|
|
|
经典 |
|
|
|
27、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___________;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分别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条约规定:增开___________为商埠。
28、自________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①________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②北宋灭亡,大批________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________地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语称“________,________”
29、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________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的白银超过1000万两
30、台湾:_______年, _______驱逐_______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_______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_______省。
31、措施(1)富国: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________、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2)强兵:对农民进行________管理和军事训练,逐渐恢复“________”的征兵制,取代________。
32、日军还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________”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________行为
33、观察下图,写出与下列内容提示相关的字母标号
(1)被誉为古代文明奇迹的金字塔位于
(2)已知最早使用成文法实行统治的国家位于
(3)佛教的诞生地位于
(4)被誉为欧洲文明起源地的地区是
(5)甲骨文产生于
(6)以军事立国,以法律治国的国家位于
34、从________成立到________前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虽然经历了________,但从总体上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
3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6、(题文)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
(4)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37、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影响
38、20世纪9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特点?
39、清朝的内地官职和辖区设置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