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沧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梁启超

  • 2、中央苏区传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战歌》《红军三大任务歌》等红色歌曲,通过“工农兵专政”“民权革命”“杀劣绅”等生动话语,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朴实、形象的表达。这一时期,红歌的传唱(     

    A.弘扬了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B.服务于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C.痛斥了日本侵略和国民党统治

    D.提高了人民大众的艺术素养

  • 3、《新唐书·宗室传赞》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作用加以区别:“建侯置守,如质文递救……救土崩之难,莫如建诸侯……削尾大之势,莫如置守宰。”据此可知,郡县制(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C.体现了华夏认同的加强

    D.导致了政令的渐趋弱化

  • 4、如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1913年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

    1914年

    修正总统任期,总统可连选

    1915年

    护国战争爆发

    1917年

    “府院之争”,张勋复辟

    A.政权更替的频繁

    B.内阁制度趋于成熟

    C.政治秩序重建的艰巨

    D.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 5、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回忆说:“我第二次(实为第三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到1920年夏,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这位革命家应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李大钊

    D.蔡元培

  • 6、《汉书诸侯王表序》:“有逃责(债)之台。”唐代颜师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还;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注:周赧王是周朝最后一位天子)。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B.周王室实力的衰微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 7、战国时期,通过游说自荐而成为高官者不胜枚举,比如:商鞅游说秦孝公,行变法而主秦政;邹忌以鼓琴说齐威王以治国之道,“三月而受相印”;虞卿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苏秦、张仪纵横游说,兼任数国卿相。这一现象(     

    A.冲击了贵族政治

    B.推动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C.促进了私学兴起

    D.标志官僚政治得以正式确立

  • 8、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在亡国灭种的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甚至连军阀、地主和大资产阶级营垒也有分化的可能。这一观点旨在表明,中共(       

    A.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联合国民党进行国民大革命

    C.全面抗战路线基本形成

    D.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9、下表所示现象的实质是,唐朝(     

    时期

    宰相数目/人

    宰相中科举入仕者数目/人

    科举人仕占宰相总数的百分比

    初唐

    63

    5

    7.94%

    武则天政权掌握期

    151

    31

    20.53%

    玄宗朝

    59

    22

    37.29%

    肃宗至德宗期

    63

    21

    33.33%

    顺宗至武宗期

    96

    69

    71.88%

    宣宗至哀宗期

    98

    86

    87.76%

    A.高级官员大多来自科举

    B.封建统治基础逐渐扩大

    C.儒学复兴运动大获成功

    D.士族门阀势力彻底消失

  • 10、贞观五年(631)二月,官吏要调动府兵充当皇太子举行冠礼(成年礼)的仪仗队,当时正值春耕季节,唐太宗说:“农时最急,不可失也”,便下令改在十月举行。这体现了唐太宗(       

    A.开明务实的政治作风

    B.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

    C.轻徭薄赋的民本思想

    D.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

  • 11、“它是政治的附庸,政治家们用它辅助治理国家;它具有思辨性,闪耀着哲学思想的智慧;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一端连着华夏中原沃土,一端连着西域中亚文明。”对“它”的解读正确的是(     

    A.西汉时成为正统思想

    B.东汉末年在中国兴起

    C.魏晋时期渐趋本土化

    D.隋唐时成为文化主流

  • 12、下表为唐朝部分历史时期宰相中科举出身者的比例表。

    时期

    宰相总数(人)

    进士出身的宰相所占比例(%)

    唐宪宗时期

    29

    58.6

    唐穆宗时期

    14

    57.1

    唐敬宗时期

    7

    85.7

    唐文宗时期

    24

    75

    唐武宗时期

    15

    80

    据上表可知(     

    A.世家大族已彻底衰落

    B.科举制的社会地位提高

    C.门阀等第观念已消除

    D.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 13、1979年,邓小平说∶"我们始终考虑到台湾的特殊地位,不改变那里的社会制度,不影响那里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可以拥有广泛的自治权,拥有自卫武装力量。当然不能有两个中国,也不能有一个半中国。"材料表明邓小平

    A.允许台湾保持独立

    B.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

    C.维持两岸关系现状

    D.萌发"一国两制"思想

  • 14、有人把近代中国某事件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该事件可能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 15、处于红山文化晚期的辽宁牛河梁遗址发现了用石块修筑的40多个方形积石墓。其中,大型积石墓随葬玉龙、玉龟、玉鸟等动物形玉器和玉璧、玉玦、玉镯等装饰品,个别墓葬还随葬玉人,而中小型积石墓几乎没有随葬品。据此可知,红山文化晚期(     

    A.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B.具有早期国家特征

    C.手工制作技术先进

    D.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 16、1928年5月3日,日本侵略者在山东省济南市向国民党军发动进攻,制造了“济南惨案”,大量中国军民被屠杀。日本侵略者这样做是为了(     

    A.破坏中国工农运动

    B.挑起军阀之间混战

    C.拆散国共两党合作

    D.阻挠国民政府北伐

  • 17、下图所示为铸于唐朝时期高昌王朝钱币。钱币正面钱文为“高昌”“吉利”四字,字体为隶书,背面无文。“高昌”为国名,“吉利”为吉祥语。该货币(     

    A.见证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融合

    B.印证了唐朝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C.体现了唐朝多元开放的特征

    D.反映了唐朝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 18、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将鸦片改称“洋药”,规定:“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惟该商止准在口销卖。一经离口,即属中国货物; 只准华商运入内地,外国商人不得护送。”这表明(     

    A.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B.清政府有效遏止了白银流失

    C.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外商完全垄断了中国鸦片贸易

  • 19、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其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据此可知清政府(     

    A.旨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

    C.此举激化了民族矛盾

    D.说明民族平等政策得到了贯彻

  • 20、斯大林说:“平均主义的根源是个体农民的思想方式,是平分一切财富的心理,是朴素的农民共产主义的心理。”下列包含“朴素的农民共产主义的心理”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三民主义”

  • 21、西汉初年,国家将土地作为赏赐,赐给某些重要的朝臣或其子孙私有,交换他们的忠诚,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学者称其为封建领地制。这一制度(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推进了土地兼并制度

    C.与采邑分封制紧密相连

    D.推动国家统一的实现

  • 22、1915年12月,蔡锷与梁启超密商反袁,表示“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命去干这一次不可”。决定文武两步方案,梁启超发文章,夺舆论先声;蔡见机潜回云南,起兵讨袁。此后不久,爆发了(       

    A.戊戌变法

    B.府院之争

    C.护国运动

    D.北伐战争

  • 23、拂森(拜占庭帝国)王曾多次遣使到长安,献赤玻璃、绿金精、狮子、羚羊等物,唐朝则赐以绫绮等。日本遣唐使、僧侣、学者、工匠等从唐朝带回大量书籍、文物、典章制度,推动了其社会变革。由此可知,当时(     

    A.长安成为国际贸易都会

    B.中外经济文化联系频繁

    C.中外交通发达海路为主

    D.丝绸成为外贸主要商品

  • 24、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布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古文明的共同特点是(     

    A.分布于大河流域

    B.属于奴隶社会阶段

    C.具有相对独立性

    D.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徐弘祖的《____________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 26、________在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________起来了。”

  • 27、国共合作

    ①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____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______召开,提出了____________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_______________正式形成。

  • 28、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 29、_________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航海图。

  • 30、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毛泽东在________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________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________

  • 31、________末年起,________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________的目的,严厉禁止________,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 32、在这种背景下,_______年8月,_______接连三次电邀______________举行和平谈判。

  • 3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________,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 34、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________年。

    (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

    (3)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

    (4)后果:“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原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邓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奠定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两国各自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试从行使权利的原则和行使权利的主体两个方面比较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议会的不同。

  •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二

    因为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材料三

    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请完成:(1材料一和三说明了什么

    2根据三则材料说明罗马法的历史作用。

     

  • 37、全面内战的爆发下的形势如何?

  • 38、欧洲历史变迁

    在世界历史上,5—14世纪被称为“中古时期”。在希腊城邦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奴隶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产生,推动了教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的斗争中逐渐崛起。                

    ——《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指出文中的4处错误,并改正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 39、读图旨要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支援,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抵柱的作用。

    问题导引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抵柱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