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泰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黄宗羲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指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青焉耳矣。”据此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       

    A.基本否定儒家伦理道德

    B.主张推翻封建专制体制

    C.大力宣扬西方启蒙思想

    D.继承发展儒家民本思想

  • 2、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理论成果,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它们共同之处是

    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C.精益求精、统一战线

    D.改革开放、群众路线

  • 3、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 提出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措施, 例如: 在湘鄂赣地区颁布“不准女人裹小脚”“加大剪头发的力度”等法令,并取消了“童养媳”和“侍女”的规定。苏区政府意在(     

    A.解放群众思想

    B.推动经济发展

    C.进行文化建设

    D.提升生活质量

  • 4、1935年1月,伍修权在参加某次会议期间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此次会议(     

    A.成为了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彻底结束了“左”倾在党中央统治

    C.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D.解决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

  • 5、康熙二十年前后,极少亲信官员开始按照康熙帝的意图给其递交奏折。此后,奏折逐渐成了清代官方文书。这种制度在当时(     

    A.使内阁制度走向形同虚设

    B.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提高了军机处的办事效率

    D.导致清朝的封建统治由盛转衰

  • 6、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南下移民的交汇地,那里的人来自中原各地,言语腔调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并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交融

    C.民族矛盾逐渐得以缓和

    D.社会动荡引发民族迁移

  • 7、康熙帝对明太祖褒扬有加,六次南巡中有五次亲奠其陵并作祭文:“惟帝天锡勇智,奋起布衣,统一寰区,周详制作,鸿谟伟烈,前代莫伦。”下列可以体现明太祖“周详制作”的做法是(     

    A.迁都北京

    B.增设内阁

    C.废除宰相

    D.宦官批红

  • 8、比较图1、图2可知,从秦到西汉疆域的主要变化是由于(     

    图1       

                                                         

       图2

    A.郡县制度的开创

    B.对西域的经营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推恩令的颁布

  • 9、有研究数据表明:“……中国抗战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按照1937年的比价,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为186万人,其海外兵力为358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等等,这些说明了中国抗战(       

    ①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10、“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如出现社会分工;明显阶级分化;都邑性城市;区域性政体和国家。下列考古发现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是(     

    A.北京山顶洞遗址发现人工用火遗迹

    B.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

    C.山西陶寺遗址大小墓随葬品差别大

    D.河南仰韶遗址出土几何图案的陶器

  • 11、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标志着自1937年以来中共实行的“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结束。《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A.反映了农民平等观念的增强

    B.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

    C.体现了中共土地政策的成熟

    D.说明中共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 12、陶寺遗址发现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南,距今约4300—4000年。该遗址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早期国家已经产生

    C.开始出现水稻种植

    D.属于母系氏族社会

  • 13、北宋前期黄老政治思想颇为流行。宋太宗时期任命有“为人糊涂”评价的吕端为相,在制辞中,太宗明确勉励其“思尧舜以致君,无使其不及,体黄老而行化,用致乎无为”。这表明北宋前期(     

    A.道教思想影响政治

    B.君主专制明显加强

    C.因循保守渐成风气

    D.政治制度过于僵化

  • 14、隋炀帝时期,假设国家要在长安、洛阳等地修建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15、《史记》记载了商与周边方国的分合聚散,时而是“诸侯毕服”“诸侯咸归殷”;时而是“诸侯或不至”“诸侯莫朝”。据此可推测(     

    A.商王的权力受到诸侯节制

    B.分封制取代了内外服制

    C.分合聚散与商之盛衰有关

    D.方国联盟内部联系紧密

  • 16、有学者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施的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结合所学,推知与这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B.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

    C.土地革命、解放战争、改革开放

    D.解放战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 17、19世纪末,维新派在总结洋务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张,然而当维新运动进入高潮时,“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民共主”这些基本政治主张却被束之高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维新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

    D.维新变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 18、秦简《为吏之道》中规定“为人君则鬼,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兹(慈)子孝,政之本殴(也)”。这反映出(     

    A.儒家思想在秦朝得到发展

    B.利用忠孝思想维护统治

    C.宗法制度仍有存在的必要

    D.秦统治思想具有开放性

  • 19、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留下许多石刻,《峄山刻石》中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琅琊刻石》中述:“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碣石刻石》中言:“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大力宣扬自己的显赫功绩

    B.彰显强大国力

    C.加强对于地方的有效治理

    D.构建国家认同

  • 20、这场战争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早熟的步伐,战争得到的巨额赔款成为1897年日本确立金本位制的准备金,统治者开始积极热衷于对外侵略,叫嚷所谓“国旗飘扬的地方,贸易随之”。这场战争(     

    A.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创造了条件

    B.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C.促进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D.加速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步伐

  • 21、“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是时人对康雍乾时期政治状况的描述。这反映出(     

    A.思想控制严密

    B.君主专制加强

    C.统治危机严重

    D.世界变化冲击

  • 22、杭州亚运会的奖牌“湖山”将良渚文化的精美方形玉琼和圆形的奖章融为一体,体现了鲜明的良渚文化特色,而考古学证明中原地区无论早期的仰韶文化还是后来的龙山、二里头文化,都不精于玉器,多事彩陶、青铜文化为主。这表明(     

    A.良渚文化与中原文化未发生碰撞

    B.良渚文化比中原文化发达许多

    C.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D.中华远古文化具有多元一体性

  • 23、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第1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节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3节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4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开放的社会

    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 24、2022央视虎年春晚中,《只此青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是以北宋画院王希孟所绘《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如图为传世山水画名作《千里江山图》(节选),以长卷形式展现了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青绿山水图。这幅作品体现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B.布局构图以人物为核心

    C.逼真摹写江南优美田园风光

    D.描绘的主要内容是花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_____________、蒙巴萨和_____________等。

  • 26、元朝农学家_______编撰的《_______》,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 27、中国战场的地位: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________主战场。

  • 28、分封制与____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 29、结果:失败

    (1)表现①9月21日,慈禧太后将________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②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________、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被称为“戊戌六君子"。③除________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2)原因①________势力仍很强大。②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③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 30、________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________》,抢占________以北、________以东________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 31、________年,元军击败________余部,完成统一。南宋宰相________被俘,坚拒劝降,后来在大都从容就义

  • 32、日军还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________”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________行为

  • 33、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1912年袁世凯在________就任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________

    ③1914年5月公布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1914年底公布《________

    ⑤1914年8月接受“二十一条”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 34、________运动是在反洋教的斗争中兴起的

    (1)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________民众。

    (2)以“________”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________________很多州县农村。

    (3)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________等,对义和团采取________的举措。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观察《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写出与下列内容提示相关的字母标号。

    (1)Paper意为纸草,是一种水生植物经加工后成为书写象形文字的材料。古代盛产这种植物的大河流域是

    (2)早期农业出现“南稻北粟”格局的地区是

    (3)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城邦制度开始形成的地区在

    (4)公元前18世纪,汉穆拉比的统治中心位于

    (5)约公元前14世纪,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地区是

  • 36、史学

    (1)《史记》出现的时间、作者、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2)《汉书》出现的时间、作者和地位是怎样的?

  • 37、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诸多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出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38、针对义和团运动当时社会各方的对策是怎样的?

  • 39、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前仆后继,先后领导中国革命,谱写了一篇篇感人的乐章。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有两个政权定都南京。建立政权的这两场革命分别是:

    这两场革命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革命纲领分别是:

    (2)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