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彩陶龙盘和大量玉器,其中“龙”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玉琮则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出土的彩绘高领折肩尊、篮等陶器还具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表明( )
A.旧石器时代手工业发展迅速
B.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C.中国大地出现邦国林立局面
D.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黄宗羲意在( )
A.主张个性自由
B.批判君主专制
C.批判重农抑商
D.主张经世致用
3、下图所示为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为了解决这一变化带来的财政运转困难,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改革均田制
C.精简政府机构
D.实行两税法
4、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谈到,“光绪十年后,花生之利始兴,外国购之,用机器榨油,转售中国取利。以此种者沾其赢余,相习益多。”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C.百姓生活日益富足
D.对外贸易处于逆差的地位
5、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做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标志着(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诞生
B.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抗日救亡运动的正式开始
D.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6、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钱学森“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等格言广为流传,它们都蕴含了( )
A.耕读传家的理想
B.格物致知的探究
C.家国天下的情怀
D.无为而治的理念
7、康熙二十年前后,极少亲信官员开始按照康熙帝的意图给其递交奏折。此后,奏折逐渐成了清代官方文书。这种制度在当时( )
A.使内阁制度走向形同虚设
B.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提高了军机处的办事效率
D.导致清朝的封建统治由盛转衰
8、关于启的继位,《史记》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而《战国策》中却记载为:“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两则记载均不可靠
B.尚需其他史料论证
C.两则记载均为信史
D.必有一则记载可信
9、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下表是《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历年票数》。
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历年票数
以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理解正确的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力推动
B.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C.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10、有学者认为,西周赋予了天下之国的民族性,使天下之国成为一种超越城邑之国的华夏国家形态。这一转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世袭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推行
C.宗法制的完善
D.礼乐制的崩溃
11、下图是20世纪初刊登于《申报》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意在说明( )
A.预备立宪实为加强君主集权
B.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清末新政客观推动了近代化
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12、据乾隆年间县志记载吴江县(属于苏州)丝织业情况:“绫稠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洪熙、宣德)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成化、弘治)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稠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品经济在我国居主导地位 ②江南地区的农民从事副业生产
③手工业中有新的经营方式 ④新型的工商业市镇开始出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14、有学者认为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燕山南北等地区已经进入文明时代,如大汶口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
A.特殊性
B.多元性
C.曲折性
D.完整性
15、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离析,这是“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结果”。这里“孙中山领导的党”,主要是指( )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国民党
D.革命党
16、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C.“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D.“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17、下列地方位于辽朝统治区域的是( )
A.临安
B.流求
C.燕京
D.澶州
18、唐朝时,西州(今吐鲁番)是诸国入唐的桥头堡,兴胡麋集之所。古城遗址出土了当时大量的汉字文书和相当数量的藏文、回鹘文、梵文、中古波斯语、叙利亚语等非汉字文献。这反映了唐代( )
A.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B.中原文化受到了推崇
C.陆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D.外重内轻的局面形成
19、红军长征途中,在西南地区留下不少灵活简洁的标语口号:
地区 | 宣传口号 |
广西龙胜县 | 共产党是主张民族平等、民族自治、解放弱小民族的! |
四川省阿坝藏区 | 遵从回番民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信仰自由! |
贵州省镇远 | 苗民们,不要怕,红军保护苗人,主张苗人汉人一律平等,不准哪个压迫苗家! |
上述口号( )
A.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B.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土地革命
C.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赋予了少数民族以平等的权利
20、下表是《清朝全国耕地面积和人口变化表》(部分),据此变化可推知,这一时期( )
时间 | 耕地面积(万公顷) | 人口(亿) |
1661年 | 549 | 0.2 |
1685年 | 608 | 1.2 |
1724年 | 683 | 1.5 |
1812年 | 791 | 3.6 |
A.政府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人地之间的矛盾逐渐走向缓和
C.农业生产技术发生根本性变革
D.高产粮食作物引进并得到推广
21、北宋时期,“国家之禁,疏密不得其中矣。男去来耜则不禁,女去织经则不禁,商通珠贝则不禁,豪强兼并则不禁”。“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从中可知,宋代( )
A.国家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D.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22、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
召开时间 | 会议名称 | 主要决议 |
1921年 | 中共一大 |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
1923年 | 中共三大 |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1927年 | 八七会议 | 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
A.实现了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B.开启了建立人民政权实践
C.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渐趋科学理性
D.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23、下图是1913-1919年中国民营纱布机的发展情况(1913年的指数为100)。促使这一时期民营纱厂布机指数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清末新政
B.辛亥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新文化运动
24、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后,只有具备一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和贵族才可以当面向皇帝反馈情况回答咨询或请示皇命,即使有上奏资格的官署或官员也只能通过规定渠道呈递文书,请皇帝裁定审批。这一措施
A.受到先秦官僚制的影响
B.旨在维护皇帝至上权威
C.规范了地方官员的行为
D.限定了呈递文书的内容
25、背景
(1)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________》,民族危机加深。
(2)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维新思想兴起①康有为:撰写《________》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派的理论基础。②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________》等文章,宣传维新变法。
26、________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27、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战时陪都________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大轰炸的死者超过1万人,绝大多数为平民,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区被毁坏
28、世界: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______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对______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英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1)英国:在______、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______。
(2)法国:从______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3)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______地区。
(4)美国:积极参与到侵华的活动中。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______。
29、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以外, 也是“雄富冠天下”。
30、文化交流互鉴之路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
(1)将下列中国历史事件与其历史时期相对应(请填涂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位置上)。
①汉代
②唐代
③宋代
④明代
(2)唐宋的中外文化交流活跃,将下列选项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并填涂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位置上)。
A.长安 B.天文、历算和佛教 C.丝绸、纸张和瓷器
D.泉州 E.市舶司 F.丝织品、茶叶和瓷器
G.北庭都护府 H.香料、珍宝和药材
朝代 | 唐朝 | 宋朝 |
起点 | ① | ⑤ |
管理机构 | ② | ⑥ |
中国输出物品 | ③ | ⑦ |
输入中国物品 | ④ | ⑧ |
31、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_____________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_____________ ,构成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32、意义: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_的民族民主革命。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经济:打击了________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___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________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33、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建立 | 618年,李渊在________称帝,建立唐朝。 |
唐朝的繁荣 |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吸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武周: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开元盛世: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
民族关系 | (1)突厥:先后出兵灭东突厥和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2)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吐蕃赞普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3)靺鞨: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
34、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______________运动。其中,被称为_______或_______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后期的_______、_______兄弟和南宋的_______,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______________”。
35、两汉时期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36、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经济发展是中华文明不断传承发展的基础。请回答以下有关中国经济发展史的问题:
(1)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
(2)鸦片战争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此基础上,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中国出现怎样的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中华民国的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发展的历程?
(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确立起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1958至1961年我国开展了哪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了混乱?成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的是哪一次会议?
37、列举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的两对主要矛盾,并指出处理这两对矛盾的本质目的在于什么?
38、农村、城市、国企分别如何改革?
39、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止时间?都城?两个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