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蒋廷黻指出:“道光时代的人不反对领事裁判权,因为他们想以夷官按夷法来治夷人是极方便省事的;不反对协定关税,因为他们想把税则一五一十地订在条约里,可以免夫许多的争执。”这反映出清政府( )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B.被迫从闭关走向开放
C.固守“天朝上国”理念
D.灵活博弈的外交态度
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承秦末之弊,国家财用不足、人民饥馑,天子的车驾无法备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相大臣只能乘坐牛车。在此背景下,汉朝廷所采取的措施是( )
A.“事征四夷”“图制匈奴”
B.“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
3、《宋书》中关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有这样的描述:“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东晋南朝时期开发江南地区所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产品增加
B.纺织、矿冶、陶瓷等手工行业有明显进步
C.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步交融
D.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4、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它们的问世反映出( )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
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5、《松漠纪闻》记载,有人为辽道宗讲《论语》,“……至‘夷狄之有君’,疾读不敢讲。道宗曰:‘上世獯鬻、猃狁,荡无礼法,故谓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卒令讲之。”据此可知,辽统治者( )
A.用礼来区分中国和夷狄
B.效法中原开展封建化改革
C.认为中原政权就是中国
D.强调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
6、自1928年7月起,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等国家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随后,南京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商品税率,其中,最高一级进口商品税率在1932年增到50%,1933年增至80%。南京国民政府提高进口税率的举措( )
A.增加了中国商品的生产成本
B.表明中国已完全实现关税自主
C.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D.打击了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控制
7、如图为商周时期主要政治制度的变迁图。对此图解读合理的是( )
A.政治疆域概念模糊
B.造成等级森严的贵族统治体制
C.王权呈现强化趋势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8、下图为1894-1920年民族工业资本的变化情况。其中,推动1913-1920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欧洲列强忙于战争
B.群众反帝爱国斗争
C.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D.官僚资本大力支持
9、陈独秀在1918年《新青年》中称义和团是“怪物”,在1924年《向导》中说义和团排外的原因是“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从陈独秀对义和团的评价可知( )
A.时代背景可能影响撰述者认识
B.口述史料必须与学术研究结合
C.多种史料互证可确认历史事实
D.实物史料的价值高于文献史料
10、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溯源的思想家是( )
A.李挚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
11、开创武科举,专门为选拔军事将领和考察习武之人而设立的一门学科。此种科举方式给了习武之人一个入仕的机会的皇帝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宋太宗
12、下列材料反映了某个朝代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个朝代是这一时期,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
A.东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3、1975年陕西岐山出土了西周中期裘卫家族的一批青铜器,其中《三年卫盉》铭文记载了裘卫用玉器和礼服,换回矩伯“十三田”土地之事。这一记载反映了( )
A.井田制的松动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分封制的瓦解
D.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14、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以立法形式,首次肯定了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该土地政策旨在(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改变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联合资产阶级消灭军阀
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5、1919年“五四”运动后,“不买洋货,不读日本报纸,不登日本广告”为国人所认可;同年5月《新闻报》刊登兴业烟草公司广告:“欲求强国,当先裕财。提倡国货,责在吾侪。”1925年“五卅运动”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还推出了“大长城”与“大爱国”两款新式香烟。这些现象( )
A.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B.有助于民族工业发展
C.催生了实业救国思潮
D.迟滞了半殖民地步伐
16、口号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下列选项中口号与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时期——“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国共十年对峙——“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抗日战争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
D.解放战争时期——“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17、纵观中国历史,隋朝和秦朝虽相距八百余年,但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对其相似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
A.开创了专制集权体制
B.创新了国家治理机制
C.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
D.确立了古代主流思想
18、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重点放在西南、西北。1965年,开始了以成昆、湘黔铁路,攀枝花、酒泉钢铁厂和重庆工业基地为主的铁路、冶金和其他重工业建设。这一战略决策( )
A.完善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B.推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C.提高了国家的国防能力
D.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
19、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比较浅的官员“参知政事”的名号,给予一些资格较老的官员“平章事”或“同三品”的名号,以参与宰相事务。这一举措(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利于加强皇权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避免了决策失误
20、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该会议( )
A.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宣言
B.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基本经验
C.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标志
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21、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工作组是代表中央去地方坐镇的,都顶着中央的头衔,级别和中央政府的宰相是一样的。该制度为(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二府三司制
D.行省制
2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2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统治者认为战争起因是外交处置不当引起的偶然事件,战争失败是因“前线将领指挥不力”,而条约则是“万年和约”,可永保太平,据此推断( )
A.清廷统治的危机加深
B.近代外交的体制建立
C.华夏中心的秩序崩溃
D.师夷长技的思想实践
24、甲午战争之前,汉语中的“维新”一词,基本都指日本明治维新。1898年,“维新”的使用频率达到高峰,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今之世,一维新之宇宙也”。这反映出
A.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
B.国人积极谋求救亡图存道路
C.传统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D.西方启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25、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城邦居民的主体是________。
26、到宋朝,________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________。宋朝________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________束缚
27、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
28、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
(1)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_______。
(2)1938年1至5月,国民政府调集60万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的指挥下展开_______会战。
(3)中国军队在_______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_______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_______战场取得的_______胜利。
29、________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30、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_____________、蒙巴萨和_____________等。
31、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以外, 也是“雄富冠天下”。
32、君主立宪制确立
(1)标志:1689年,威廉接受由议会拟定好的《______》,正式登基。
(2)意义:
A.《权利法案》确立了________主权,限制了_________的权力,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________;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33、约________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________。禹死后,其子启即位,________代替了________。________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34、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
35、根据所学知识,试评价你所熟悉的一位古代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
36、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寻求国家出路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实践,请回答:
(1)请列举三个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实践。
(2)选择上述一种实践,简述其史实,并谈谈其意义。
37、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39、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40年间,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请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名称,概括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
(2)“40年来的艰苦努力,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请指出党和政府于1984年在改革开放领域分别采取的重大创新性举措。
(3)“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趋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指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分别作出的重大决定。
(4)“40年来,我们党已经积累了成熟的改革思想、改革路线、改革经验和改革方略。”综合上述,概括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