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严复以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论证“自由为体”的合理性,将自由视为生物进化、人类进步的标志。“民主为用”是指民主政治是自由的产物,是实践自由的理想场地。严复在多篇文章中赞扬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平等、尚贤﹑隆民。严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旨在
A.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启民智
B.揭露中体西用的顺序错误
C.用西方的科学民主来改造中国
D.宣扬民主共和发展资本主义
2、近代时期,各阶级纷纷开展救亡图存运动。某运动后,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中国)一事,实为下策”。此运动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
D.洋务运动
3、1960年,鞍钢公司创造出“鞍钢宪法”,指的是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实行工人群众、技术人员、领导干部三结合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该制度体现了( )
A.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D.生产技术的革新意识
4、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国民政府出师宣言》提出了“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军队正是一路喊着这个口号,举着“打倒军阀!除列强”的标语,唱着“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战歌从珠江之滨打到长江流域。据此判断,这时正处于(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5、《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内容主要是中国国民革命究竟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五卅运动之前,《向导》强调“造一个真正独立的中华民国”,把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身上。五卅运动后《向导》则认为无产阶级“能够夺取政权并能够建设新的国家”。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准备和国民党共同承担民主革命任务
B.开始了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
C.意识到无产阶级建立国家政权的使命
D.从五卅运动中吸取了教训,看清了形势
6、王淦昌教授谈起建国初他的一段经历时说:“尽管我生于农村……但对于地主如何剥削农民、压迫农民并不了解……最重要的是使我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农民组织起来,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他的经历是参加了( )
A.土地改革运动
B.“银元之战”
C.“米棉之战”
D.抗美援朝战争
7、如图是著名漫画家张谔于1944年创作的作品。该漫画讽刺了( )
A.日军的“三光”政策
B.国民党反共倾向的滋长
C.日本制造“华北事变”
D.国民政府四大会战溃败
8、史载: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该设置有利于( )
A.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农耕文明的发展
C.避免北方游牧民族袭扰
D.政治中心的稳定
9、《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于是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由此可见,汉赋兴旺的土壤主要是( )
A.汉王朝发展到较为繁盛的历史时期
B.两汉时期科技成就和文学成就发达
C.两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
D.汉武帝积极开拓边疆控制了南方
10、汉景帝时,窦太后因宠爱小儿子梁孝王,便一直试图让景帝立弟弟梁孝王为储。大臣袁盎引《春秋经》中宋宣公事例据理力争,“微言大义”,力陈嫡子正系嗣位的正统性,成功阻止了窦太后的企图,于是景帝之子刘彻被立为太子。这说明当时( )
A.宗法观念仍然受到高度重视
B.主流思想正统地位的巩固
C.皇权中的母族影响大大削弱
D.儒家经典的权威不容违背
11、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体现了( )
A.农业的发展已经停滞
B.重农抑商观念已解体
C.“重农抑商”的思想
D.“工商皆本”的思想
12、在抗日根据地内,应没收汉奸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及少地的农民;没收逃亡地主的土地,无租息的分配给农民;颁布减租法令,减租至最低限度;保障农民佃耕土地的永佃权。这些土地政策( )
A.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
B.利于保证农民的经济权利
C.团结了社会各个阶级
D.由中共在解放区首次推行
13、自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后,钱玄同建议以后不论撰写论文还是写通信,一概用白话文。至五四运动时,全国涌现出数百种采用白话文的报刊。从《新青年》第4卷起,还开始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后其他报刊也相继采用。这些做法( )
A.导致新文化运动内容空疏
B.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C.有力地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D.反映了青年杂志垄断社会舆论
14、荀子说:“故人君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商鞅说:“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上述主张的共同目的主要是
A.恢复社会经济
B.实现国家统一
C.建立稳定秩序
D.保障百姓利益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这体现出( )
A.传统文化蕴含现代价值
B.中华文化呈现多元特色
C.双百方针激发文化活力
D.儒家思想影响文化认同
16、下图所示的戴帷帽骑马仕女俑,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唐代墓葬。这些女俑的衣着装束与当时的长安有着一样的流行时尚。据此推知盛唐时期( )
A.民族交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B.骑马成为女性主要休闲方式
C.社会价值取向追求显贵地位
D.尚武健身社会风气受到推崇
17、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代表在国联会议上强行辩称自己在中国的作战是符合国联宪章的,英、法代表无意反驳日本人的论点;经过几番讨论,国联竟在获得日本政府“邀请”的情况下,派遣了一个调查团前往中国。由此可知( )
A.国际联盟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B.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
C.九一八事变未损害英法利益
D.英法绥靖政策引发中国不满
18、前秦苻坚和苻融登寿阳城东望,见晋军布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苻坚开始有惧色,回头对苻融说:“此亦劲旅,何谓弱也!”。材料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楚汉战争
D.淝水之战
19、西非历史上曾先后出现了一些强大的国家,如加纳;马里和桑海。这些帝国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依靠武力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B.都是主要以贸易为基础得以强大
C.都有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
D.都注重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20、自20世纪70年代末颁布新中国第一部生态环境保护单项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之后,我国陆续颁布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以上事实说明,我国( )
A.借鉴了国外环境治理法律和法规
B.逐步深化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C.形成了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D.逐渐深化了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21、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互相依存,互相学习,共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下列措施相对应的少数民族是( )
①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②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③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本民族管理系统——“猛安谋克”
④朝中统一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A.党项族 契丹族 女真族 鲜卑族
B.契丹族 党项族 鲜卑族 女真族
C.鲜卑族 女真族 党项族 契丹族
D.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鲜卑族
22、根据如图所示信息,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1946年6月国共两党的军事力量相当
B.反映出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军力此消彼长
C.1948年内国共双方军力尚未发生逆转
D.1949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
2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一张照片,其中有“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 “郁金友分到五亩田地”等字样。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银元之战
B.米棉之战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24、2022央视虎年春晚中,《只此青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是以北宋画院王希孟所绘《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如图为传世山水画名作《千里江山图》(节选),以长卷形式展现了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青绿山水图。这幅作品体现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
A.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B.布局构图以人物为核心
C.逼真摹写江南优美田园风光
D.描绘的主要内容是花鸟
25、1787年,制宪议会在_____召开,会议的核心人物______坚持分权制衡的原则,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1787年宪法,美国政体实行________,原则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关于美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大法,也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律。
26、外交成就 :①支持_______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②中国积极促进______________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③国际金融:中国倡议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_是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④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共建“_____________”
27、代表:程朱理学
(1)代表:北宋后期的程颢、________兄弟和南宋的________。
(2)主张
①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________、认识论、人生观、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②认为“________”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③人生的目标是“________”,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④提出“________”,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3)深入探究:将《大学》________《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________”的儒学基础读物。
(4)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________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8、外交成就:
①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迎来建交新的高潮;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
③1972年中美开始走向____________________
④1972年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式建交
29、观察下列图片,完成下列小题。
A马噶尔尼使团访华 | B《燕然山铭》石刻 | C驻藏大臣令牌 |
D汉委奴国王金印 | E井真成墓志拓片 | F唐蕃会盟碑 |
将上述表格内容按照时期分类(填写字母)。
秦汉________
隋唐________
明清________
30、背景
(1)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________收归“国有”,随即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优先权,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________。
(2)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________发动起义。
31、影响: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政治和________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二、________
32、“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___________。
33、西夏
(1)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________。
(2)制度:基本模仿________,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34、意义: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_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5、三国干涉还辽是什么事件?
36、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3点,P39)
37、中国自古是多民族国家,自秦帝国建立后,历代王朝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边疆管辖,促进民族融合。按主题“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完成表格(填写数字1234等)
①雅克萨之战
②宣政院印章
③十三行遗址
④西域都护府复原图
⑤步辇图
⑥伊犁将军府
⑦平定郑氏政权
⑧金瓶掣签
⑨粟特人形象的唐代陶俑
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 |
促进东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
|
促进东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
|
促进西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
|
促进西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
|
不符合主题的措施 |
|
38、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
39、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