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对本段文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整个的夏天我都思念着我那只野鸡。在家里就听着:是不是它又飞了回来;在田野里便寻着:是不是它还能认得我。热闹的夏天还是去了,恼人的秋天又来了,而我的野鸡还不曾归来。母亲说:“你也长大了,不要再玩什么野鸡,秋凉了送你上学堂去吧。”于是我就被关在了学堂里,一直到现在。
A.抒发了“我”对飞走的野鸡的无限怀念。
B.抒发了“我”对热闹的夏天的依依不舍。
C.抒发了“我”对学堂学习生活的厌倦。
D.抒发了“我”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 有些人非常酷爱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
C. 教育部门多次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D. 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B.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C.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D.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4、对语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 )
A. “我们”是代词、 “一个”是数量词、“高兴”是形容词、“思考”是名词。
B. “冬天,寒风呼啸着拂面而来,吹得人瑟瑟发抖。”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瑟瑟发抖”前加“全身”。
C. “高兴”的近义词是“快乐”,反义词是“伤心”。
D. “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都是五颜六色的了!”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阅读语段,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春暖花开的日子,榆树上会长出一簇簇宛如铜钱般的嫩绿果实,因其形圆、薄如钱币,乡下人叫它榆钱,因为它是“余钱”的谐音,故而就有了“吃了榆钱可以有余钱”的说法。当春风吹来的第一缕绿色,榆钱已经迫不及待地拥挤上了枝头,最初是苞蕾绽放,渐渐地由绿色慢慢发黄。接着,榆钱一串串地缀满了树枝,压弯了枝头。微风吹来,榆钱在风中摇摆,阵阵清香扑入鼻中。许多人会趁着鲜嫩,将其采摘下来,做成美味佳肴。
A.语段中加点词“谐音”一词,指“榆钱”与“余钱”的读音相同。
B.“当春风吹来的第一缕绿色,榆钱已经迫不及待地拥挤上了枝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文中加点词“嫩绿”“一缕”“绽放”“清香”的词性相同。
D.“鲜嫩”“美味”体现了作者对榆钱的喜爱、赞美之情,属于褒义词。
6、(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绚烂的灯光将鸟巢体育场烘托得更加金碧辉煌。
B. 春风是个化妆师,把大地打扮得十分美丽。
C. 小鸟在树枝上叫着,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他们同学三年,关系一直很好,两人相敬如宾,互相尊重。
7、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 ,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 。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 ,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 。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②可以改编成散文
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
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①④③
8、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③人不堪其忧( )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4】孔子在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中最赞赏的是哪个层次?你的观点是怎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乙】
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②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结合【乙】文①②两段内容,说说孔子对“贫富”的看法是怎样的。
9、诗句默写
(1)忽如一夜春风来, 。
(2) ,清风半夜鸣蝉。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战争场面的句子是 , 。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阐述客观世界新旧事物发展规律的两句是 ,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秋枣儿红
①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②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脆生生,甜滋滋,齿颊生香。
③这个季节,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时候,我还小,一看到枣熟了,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④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⑤现在想来,那种淳朴、和睦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回味不已。
⑥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她几乎每天都会在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枣儿是否被孩子们采摘,看枣儿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祖母这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
⑦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⑧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会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⑨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
⑩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做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祖母会找一张“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⑪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让大家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融融。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
⑫我思念家乡,思念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
【1】中秋前后,故乡的秋枣有何特点?
【2】围绕秋枣,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童年往事?请简要概括。
【3】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借秋枣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11、阅读王太生《买半斤齐白石的虾》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齐白石的虾与菜市的虾,价格相差多去了。菜市的虾,几十元一斤;齐白石的虾,四五只,七八只,天价。
②齐白石的虾,在宣纸上游动;菜市的虾在竹匾里蹦跶。菜市的虾,是时令的虾;齐白石的虾,是艺术的虾。
③一淘箩青虾,搁砧板上,活蹦乱跳。雄虾长胡须,雌虾弯腰抱子。
④这样就想到齐白石的虾与菜市的虾,哪只更像虾?当然是齐白石的虾。
⑤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神韵充盈,虾体晶莹剔透,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菜市的虾,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长身动物。一只虾,有38只触脚。
⑥齐白石的虾比菜市的虾更像虾,是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⑦河虾,起水鲜。清代《调鼎集》就记载“醉虾”做法。拿齐白石的虾做醉虾,嫌奢侈,糟蹋了那些活泼、灵敏、机警的虾。醉一盘虾,还是用菜市的虾适好。
⑧我尤喜白石老人的一幅《虾图》,画中十六只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淡墨绘成的躯体,更显晶莹剔透之感。十六只虾,以画上这么大的块头,快有半斤吧?有谁出得起价,买这半斤腌醉虾?
⑨也喜《百虾图》,画了102只虾,拍出1.28亿,是大师画虾作品中卖得最贵的。作品也被称《群龙入海》,每只虾都画出了龙的气势,虽然是水墨,虾的身体结构,筋络毕现。
⑩白石老人画虾,63岁时,外形真实,但精神不足,虾的透明质感还没有表现出来,头、胸没有变化,眼睛也不活动,腹部也是五节,很少姿态。66岁,虾的神抓住了,头、胸部前端有了坚硬感,腹部节与节若连若断,中部拱起好像也能蠕动了。68岁,除去画虾眼用两墨点稍外横,腹部小腿由八只减到六只,长须更有弯曲变化外,最难得的是头、胸部分,淡墨加了一笔浓墨。不但加重了虾的重量,也表现了白虾的透明躯干。
⑪回到生活中。我感兴趣的是李时珍老先生提到的梅虾,在梅雨季节出产。有段时间,我住的地方靠近河边,梅雨天,撑一把伞,到河埠头上洗东西。河边柳树冲洗得干净,斑鸠在丛中啼叫,就看到清澈的水流里有这种小虾,它几近透明,在雨中的河水里,一伸一缩地凫游。这种虾很小,自然是担纲不起齐白石画笔下的重要角色。
⑫更多的时候,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是精神享受着齐白石的艺术之虾,而口腹爱着菜市上的俗世之虾。
⑬齐白石的虾,有着艺术的高冷;菜市场的虾,洋溢着人间烟火。
⑭当然,现在的虾,养殖居多,虾味大打折扣。真正取法天然的,是活水河湖中的虾。
⑮有个朋友,享受生活的方式与众不同。夏天,在那天青色的早晨醒来,他骑着辆半旧的电动车,到城外三十里的渔码头,去买刚起水的虾。岂止是为了买虾,实在是一种逍遥与享受。他在寻找那些虾,那些比菜市还要活泼俊朗髯须峥峥的虾,还沾着湖荡深处的新鲜水气。
⑯所有的虾,都来自生活。总有一些虾,成为艺术;一些虾,沦为世俗。
(选自《读者》2019·20,有改动)
【1】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齐白石的虾”和“菜市的虾”各有什么特点。
【2】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品味第②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文中第⑪段划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你从第⑩段白石老人画虾的不断变化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写出两点。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和第⑮段划线句子,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郑振铎《猫》
本文中“朋友”骑车去码头买虾,材料中“我”坐在藤椅上看三妹和猫玩耍,你能体会到他们情感上的相似点么?两处划线句子在表达方式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情感上的相似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生活中,平常小事也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请以这句话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