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眉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

    B.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C.晚上我们通常把它关在屋里睡觉,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及待地来找我。

    D.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行其是,终不愿意。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轮廓   赤裸   澎湃   悲天闵人

    B.蔚蓝   晌午   魂魄   酣然入梦

    C.毡鞋   茉莉   闲睱   鲜为人知

    D.愧作   伴侣   挚友   不期而至

  • 3、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春》一文,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情感。

    B.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文中我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了“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 《天净沙·秋思》仅用了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写的一部志人小说。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B. 王老师是个幽默的人,她经常让我哄堂大笑

    C. 他品学兼优,脑子转动灵活,见异思迁是很平常的。

    D. 这辆汽车乱闯红灯,毫不遵守交通规则,真是骇人听闻

  • 5、下列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金秋十月,金风送爽。校园艺术节的歌舞比赛如期举行。同学们身着各色艳丽的服装,花枝招展的,在舞台上展示着属于她们这个特定年龄的才艺。

    B.他们这群建筑工人真是太劳累了,竟然就在工地这块巴掌大的水泥地上栖息,纯属累不择地。

    C.茶山竹海被誉为重庆的后花园,一年四季层峦叠嶂,竹木吐翠,可谓美不胜收

    D.张老师有个绰号叫无敌。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是,静息的时候只要他往门口一站,原本闹翻天的教室立刻就变得鸦雀无声了。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酒驾、摩托车改装雨伞、不戴头盔等事件不再发生,武冈市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防溺水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通过这次孟晚舟获释事件,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祖国才是我们最大的依靠。

    D.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使灾区儿童紧张、恐惧的心理得到缓解。

    B.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公性俭厉,勤于事。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未有遗漏。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阃外:统兵在外。③录:收④正会:元旦宴会。⑤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⑥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⑦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常人曰_______

    不解其意_________

    积雪始晴________

    ④听事前除雪后湿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选文中“悉以作钉”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     

    A.刀劈狼首

    B.我酌油知之

    C.蒙辞军中多务

    D.钱覆其口

    【3】请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4】结合选文说说陶公是个怎样的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⑶《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惨烈和旷日持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春夜洛城闻笛》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忍冬

    李晓东

    ①谷雨过后,卢老师院子里的金银花开了,黄的,白的,开满墙头。

    ②卢老师住在老教工宿舍底楼的最西边,墙外是条小巷,狭窄而幽深。从校门口进入家属区,都得从他小院门前拐弯儿,钻进小巷。大伙儿一眼就能看到墙头的金银花,赏心悦目。

    ③金银花给小巷带来了人气。夏天,花木葳蕤;到了秋末,虽老叶枯落,但在其叶间又会簇生新叶,新叶是紫红色的,凌冬不凋,成为另一种风景。所以金银花又叫忍冬。常有学生走近院墙,踮起脚尖,或者跳起来,去扯藤蔓玩儿。花开时节,就连大人也禁不住诱惑,时不时站在墙外采摘花儿。卢老师没事便拎出一把藤椅,坐在院子里看书、歇凉、闻花香,沉浸在莫名的幸福中。“多美的金银花啊!”这是卢老师听得最多的一句话。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烦恼也接踵而至。

    ④可不,何师母弯着腰,前来告状,说看到几个女生到墙下摘金银花,还把藤扯断了。

    ⑤卢老师笑了笑,说:“人家喜欢就好,何必去计较呢!”

    ⑥不久,李师母一脸不悦地来找卢老师。她压低声音,凑到卢老师耳边,说:“退休的高老师老不正经,居然搬着板凳来摘金银花。还要脸吗?”

    ⑦卢老师笑着说:“高老师说过,他要采些金银花去泡茶喝,清热解毒,就算没打招呼,也不用计较。你不嫌弃,也可以采。”

    ⑧几天后,王老师找到卢老师,希望卢老师能想想办法,说墙头的金银花成了安全隐患。昨天傍晚,他开车从院墙外拐弯时,差点儿撞到正在采金银花的张奶奶。

    ⑨卢老师满脸赔笑,忙说:“不好意思,请下次拐弯时多按几下喇叭,小心点儿。”

    ⑩卢老师向来笑脸对人,从不计较,可是前来找他计较的人却有增无减。

    你看,工会吴主席走进小院,问卢老师:“你栽金银花到底有何用途?”

    “据医书记载,此花有清热解毒、凉血止泻的功能,主治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及热毒痢疾等症。开花时节,采花晒干,贮藏备用即可。另外,还可以美化环境。”卢老师答道。

    “我不反对你栽金银花,但是有很多人反对!”吴主席一脸苦笑。

    “为什么?”

    “一是招惹闲人,二是埋下安全隐患。”吴主席继续说,“你栽花,就得管好花,杜绝闲人来采花。昨天大清早,何师母、李师母和张奶奶争采金银花,居然吵起架来,太丢人啦!”

    “居然有此事?那我想想办法。”

    夏天来了。金银花凋谢了。墙外采花的人不见了,小巷里安静了。

    一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卢老师提着水壶给金银花浇水。这时,鲁校长走进小院,瞧着葳蕤的金银花藤叶,笑着说:“卢老师,好雅兴!你栽金银花多年了,我却很少见到你们夫妻去采摘。你到底图个啥?”

    卢老师说:“不瞒您说,我妻子原是针织厂工人,平日里喜欢和人说说笑笑。但下岗多年以来,身体病痛缠身,心情也一直郁郁寡欢。她不愿出门,有时呆呆地坐在院子里。她最喜欢金银花。”

    鲁校长恍然大悟,笑着走出了小院。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卢老师发现有人把他家伸出墙外的金银花藤蔓全剪断了,墙头上光秃秃的。

    “唉,多美的金银花啊!”卢老师摇头叹息着。

    又是一年春深,人们路过小巷,却没有看到卢老师院墙上的金银花,一个个怅然若失。

    不过,在小巷的拐弯处,却芳香依旧。有人看到卢老师家的院门大开,门口放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几个金色大字:欢迎入内,采金银花

    【1】以下不属于卢老师种植金银花原因的一项是(     

    A.金银花具有观赏价值。

    B.金银花具有医药和食用价值。

    C.金银花可以美化环境。

    D.金银花可以泡水给妻子治病。

    【2】结合文章内容,将卡片补充完整。

    学名:金银花

    别名:①____________

    色味:黄色、白色;清香

    药用价值:②____________

    【3】卢老师的烦恼具体有哪些?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横线上的信息。

    (1)何师母_____________,还将藤扯断。

    (2)________(人名)指责高老师搬来板凳摘金银花。

    (3)王老师告诉卢老师,_____________

    (4)_________(人名)告诫卢老师,有人反对他种植金银花,并为金银花而吵架。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在文中的意思。(选择其中一句作答即可)

    (1)他万万没想到烦恼也接踵而至

    (2)又是一年春深,人们路过小巷,却没有看到卢老师院墙上的金银花,一个个怅然若失

    【5】请赏析以“忍冬”为题的妙处。

  • 11、阅读《那沓作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那沓作文本

    仇士鹏

    ①初三那年,陈老师教我们班语文。她戴着一副眼镜,扎着马尾辫,虽然很年轻,声音也很温柔,但显出很干练的样子。一个人教两个班,不到一星期,每个学生的名字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了。

    ②在对我们的作文水平进行摸底测试后,她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你们班有一个叫仇士鹏的,语言是真的好,但也只是语言好。”一个强烈而尖锐的转折,把同学的哄笑声推上了高潮,也让我面红耳赤,深深地低下了头。那时候,我算是初出茅庐,目光还完全拘束于文字之中,自以为是弹指戏文字的人,臣服于文字华丽的表面。我不仅让修辞与内容、情感相互脱离,也让文章被大量无意义的描写填充,就像空肚子的人先喝了一肚子的水,吃不下真正耐饿的饭了。

    ③但我不愿修改旧文章,那时我太过浮躁,总觉得改文章是江郎才尽的体现,有才华的人写作就应该一气呵成。于是我不停地写新的文章,可写满了整整一本作文本,依旧没有一篇能够作为优秀范文被拿到课堂上朗读。我终于明白,眼高手低的后果便是作文始终不尽如人意,卡在中档的瓶颈无法突破。陈老师让我准备一个新的作文本,在封皮上写下“文章不厌百回改”。她对我说:“你就对着一篇文章改,每次作文课和考试,无论题目是什么,都试着用它做材料,一直到你的文章能变成范文为止。”为了给我信心,她强调道:“你的语言那么好,要用到合适的位置才能锦上添花,不然就像烧菜的时候油放多了,腻得慌。”

    ④遗憾的是,一直到初中毕业,写完了一沓作文本,我都没能达到陈老师的要求。反倒是在大学,文章逐渐接近浓淡相宜的境界。可能是因为生活的经历丰富了,鼻子、眼睛、耳朵等器官里都存储着丰盈的笔墨,它得以实现了真正的自由。

    ⑤那沓作文本被我一直收藏着,在其中一本的最后,有一篇特殊的文章———《思念,是不止的风》。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是我初三时候便想写,但一直拖到大学才补写在后面。母亲是在我读初三时去世的。我们这儿有一个习俗,父母去世后子女一百天内不能剪头发。所以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我的头发越长越长,像一个工艺粗陋的鸟窝。

    ⑥一百天后,我把它们剃掉,去办公室找陈老师批改作文。“你终于剪头发了啊!”陈老师笑着说。“嗯嗯,之前是因为我妈去世了,按照习俗一百天内不能剪头发,只能随它们长。”我摸了摸头,解释道。她脸上的笑容骤然消失了,发出几个模糊的音节,便一动不动,沉默了许久,说:“抱歉啊,老师之前不知道。”她弯下身,急急忙忙地翻找起来,从桌子下的小柜子的隔板里掏出几袋零食:“这本来是我给我儿子买的,你拿去吃吧。以后你常来,看到我这儿有吃的,你就拿回去吃。不要跟老师客气。”她一边说着,一边把零食塞在我的怀里,声音放得很轻柔。

    ⑦我抱着零食,一口气跑上了六楼,回到班里。在走廊上,我向下望了望。校园里,夜风正起,黑黢黢的树木在隐约的月光中摇晃着。而办公室灯光明亮,虽然那只是矮矮的一排房屋,但光芒抵达了整栋教学楼。坐在座位上,我默默写下了“思念,是不止的风”这个题目,然后便把作文本合上了。当时是想到,一定不辜负陈老师的期待,等自己作文达到范文的水平时,再写完。没想到,等它写完的时候,已经是几年后了。

    ⑧如今,我已然加入了大学所在城市的作家协会。有时候伏案写作,看见书橱里的那沓作文本,不禁想起陈老师的那一句“但也只是语言好”,便莞尔一笑。这份文缘,可能也就是在那时候诞生的吧,我带着一份不服输的倔强,也带着一份深沉的期望,迎着光,逆风生长。

    【1】文本围绕陈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关爱,记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这个句子所包含的情感。

    她脸上的笑容骤然消失了,发出几个模糊的音节,便一动不动,沉默了许久。

    【3】文章结尾最后的一句话有何作用?

    【4】文章以“那沓作文本”为题,有什么好处?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        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

    请以“书里有个‘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