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攀枝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下图为中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它最有可能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 2、截至2022年末,我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10.5 亿人、2.4 亿人、2.9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 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 13.68亿人,覆盖96.8%的人口。这反映出,我国(     

    A.医疗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B.社会问题得以根本解决

    C.贫富悬殊状况基本消除

    D.社会保障整体水平较高

  • 3、宋代城市中出现了“卖酸文”的现象,所售文章内容通常由消费者指定,要求作者应情应景,即兴创作,并且用词要通俗易懂,能来点幽默调侃则更佳。该现象(       

    A.体现了重视文化的风气

    B.根源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C.导致社会风气江河日下

    D.说明当时文人怀才不遇

  • 4、在唐初,宰相有两类。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尚书省仆射为当然宰相,如果所设之职全部有人担任,共六人。此外,其他高级大臣、在战时偶尔还有突出的将领,也可能任特任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韦后当权的短暂时期,同时任职的宰相人数不少于17人。……713年玄宗总揽政务后人数又从四人进一步减到二人。唐朝宰相人数的这种变化是为了

    A.有效处理政务

    B.维护朝政稳定

    C.削弱宰相权力

    D.增加决策科学

  • 5、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耕犁也有所革新,除制造全铁的犁铧外,还创造了犁壁。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A.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B.经济重心逐渐转移

    C.农业生产体系完备

    D.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 6、1896年9月,李鸿章访问美国。李鸿章此行

    A.主要任务是考察美国宪法

    B.与美国协商签订《辛丑条约》

    C.受到了华盛顿总统的接见

    D.看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7、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8、如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人类历史上的古文明”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的材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是(     

    建筑艺术

    以王宫和神庙为核心的公共建筑

    时间观念

    与宗教节日和国王登基等密切相关

    宗教信仰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国王是神的化身

    来世观念

    以厚葬和追求死后复生为特征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 9、18世纪中期,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中提出了人类不平等起源于私有制的理论,伏尔泰却称其理论是“鼓励盗窃、抢劫的穷光蛋哲学”。二者分歧的实质是(     

    A.是否反封建

    B.私有制的存废

    C.社会改造方案的差异

    D.阶级属性的对立

  • 1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如图所示内容,体现于(     

    A.中共十五大报告

    B.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主题

    C.中共十九大报告

    D.中共二十大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

  • 11、1973年4月,基辛格建议美国和西欧拟订新的大西洋宪章,但欧洲盟国对此反应冷漠。1973年9月,欧洲九国声称如果美国不确定能保护世界贸易的货币体系,西欧将不会实现其提出的自由贸易政策。这些现象表明(       

    A.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企图遭到抵制

    B.欧盟建立后经济政治实力迅速崛起

    C.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现新一轮变动

    D.美国与西欧间既定的权益结构崩塌

  • 12、下表所示为西方法律史上几部重要法律文献的部分内容。这可以用于印证(     

    名称

    内容

    《法学阶梯》

    关于买卖、租赁、合伙、委任等契约,债条以当事人的同意成立

    《法国民法典》

    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德国民法典》

    如果当事人双方对契约中所有各点意思未全部趋于一致,在发生疑问时,认为契约未成立

    A.私有财产在法律中具有决定性地位

    B.西欧法律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C.罗马法对大陆法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D.中世纪法律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 13、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

    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 14、马克壵《世界文明史》中认为: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据此分析,作者意在说明(     

    A.西欧农奴制度已经解体

    B.手工业与农业分离造就城市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

  • 15、下列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演变的规律性认识,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央集权制度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        ②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       

    ③沿袭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④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 17、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灌溉农业发达

    统治者重视修建水利工程,这些地区只适合种水稻。

    B

    美洲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甘薯和马铃薯

    这些都是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扩大了耕地面积,彻底解决了中国的饥荒问题。

    C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传播

    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和贸易发展

    D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

    世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完全得益于农业机械化

    A.A

    B.B

    C.C

    D.D

  • 18、美国是典型的文官职位分类国家,在职位分类中按照行业和职业性质的不同把职位分为若干种类,因事设职,按职择人。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分类制度(     

    A.保证了政府工作连续性

    B.有利于国家治理水平提高

    C.实现了政治与管理分离

    D.容易导致僵化和官僚习气

  • 19、美国某投资专家指出:“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去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这一现象表明

    A.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B.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

    C.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D.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 20、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

    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

  • 21、《通典》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这体现了汉代(     

    A.董仲舒以礼制教化民众

    B.儒家思想融入法律法规

    C.司法实践广泛援引秦律

    D.儒家学者促进法律发展

  • 22、在《国富论》(1776年)中,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以一个位于伦敦的别针工厂为例,指出一个人的生产率由每天不超过20个别针,可以增长至令人震惊的4800个。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劳动分工

    B.垄断组织

    C.蒸汽的力量

    D.严格的纪律

  • 23、唐代元稹《织妇词》中有“目击贡绫户,有终老不嫁之女”。唐代有书记载:“《广异记》载青州北海人李清‘世传染业’,‘富于财,素为州里之豪氓,子孙及内外姻族近百数家’。”还有“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这些记载可用于印证中国古代(       

    A.官营手工业的技艺更新缓慢

    B.手工业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传统婚姻观念束缚经济发展

    D.商品生产呈现出地域性特征

  • 24、20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公路、水运、民航、铁路等各种交通运输手段,建立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联运,日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交通建设关注的重点。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交通联运网络成为不同国家社会发展的必需

    B.利于形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有序竞争的局面

    C.西方国家健全了交通的运行机制

    D.交通运输速度和准确性得以保证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内容

    民族主义

    对外反对________,对内反对________

    民权主义

    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______________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____________,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 26、法家:韩非子:

    (1)生平: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人;

    (2)地位: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3)著作: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

    (4)思想:主张“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__”“利用绝对的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

  • 27、道家:

    1)老子:

    (1)生平:姓李,名耳,字伯阳;

    (2)地位: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著作: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4)思想:政治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是___________的;社会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

    (1)生平:约前369-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战国时期宋国人;

    (2)地位: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3)著作: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4)思想:发展了___________,政治社会方面“___________”;哲学方面“___________”;

  • 28、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西方的文艺复兴促进________思想的发展。

  • 29、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修身:( ) 齐家:(   )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2)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

     

     

    材料  1918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梁启超的欧洲之行,长达1年之久,先后到了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诸国。在国外,梁启超看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听到了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为争权夺利而发出的吵闹。1年多的实地考察,使他了解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许多严重社会问题。他所崇仰的西方社会,他所宣扬的西方文明,原来也充满了弊端和罪恶。梁启超认识到:“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他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从宣扬西洋文明到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的原因。

  • 30、音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诞生条件

    19世纪末,________技术、缩短曝光、连续摄影等一系列技术的发明。

     

  • 32、创立的意义

    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______________的颠覆,引起教会的极大恐慌与围攻。

     

  • 33、作用

    (1)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____________以空前沉重的打击。

    (2)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推动了____________的发生。

  • 34、________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众多科研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请写出影响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积极因素有哪些?(写出五条即可)

  • 36、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创立的三大理论是什么?

    (2)概况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以史实加以说明。

  • 38、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作用?

  • 39、数据中的中英历史:18世纪的中英对比图

    ——刘瑞中《18世纪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估计及其与英国的比较》

    问题:

    (1)依据上图,对比中英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2)思考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因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