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的“三复奏”制度形成于北魏,发展于隋,完善于唐。内容为死刑核准以后、执行前还有一个复核程序,由皇帝在死刑犯人的名字上勾决才能执行。这种核准复奏的程序一共要履行三次。这体现了( )
A.皇权掌控所有司法程序
B.民为邦本的有效保障
C.刑法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D.礼刑并用的法治理念
2、查尔斯·曼恩在《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中说:“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可以佐证哥伦布的远航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的是( )
A.世界植被分布变化极大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欧洲商路贸易中心改变
D.英法荷建立东印度公司
3、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三字经》更为经典,几乎家喻户晓。这些读物都是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的。这反映出( )
A.理学思想渗透到百姓生活
B.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
C.文学世俗化惠及市民阶层
D.思想界出现个性自由倾向
4、明初,政府规定乡试、会试考务官要集体盟誓,誓言若不秉公从事,则“甘当天谴”。又要求所有考生在经义考试中,都要按照统一的“八股程序”答题,考官则须依据统一标准对每份答卷写出评语。这些举措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考生作答
B.加强思想控制
C.保证考试公平
D.巩固儒学地位
5、灌溉系统是苏美尔城市中的重要部分,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灌溉系统的建造、维护都需要大量人力,只有政府才能持续征召人们从事这样艰巨的活动;即使灌溉系统运行良好,政府也需要保证水源的公平分配、解决争端等。到公元前3000年,所有苏美尔城市都拥有了国王,国王拥有很大权力。这说明( )
A.农业生产影响国家治理
B.苏美尔人重视水利灌溉
C.农业发展需要王权专制
D.水利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6、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A.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掠夺
B.打破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
C.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D.工业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7、17世纪的英国成为欧洲的报刊发行中心之一。一个识字的英格兰人可以轻易地获取英文版报纸,通过王权与议会的斗争、英荷战争等重大事件的信息共享了解大不列颠各地区的历史。该现象( )
A.反映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B.得益于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C.扩大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
D.利于增强英国民族认同感
8、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为防止日本进一步图谋台湾,清政府加强了守备,并于1885年正式宣布在台湾建省。这反映出( )
A.政府海疆防御意识提高
B.传统的宗藩体系已经解体
C.中央政权开始经略台湾
D.中国外交观念开始近代化
9、下表为19世纪中期以来部分国际法的相关内容。据此判断,这些国际法( )
颁布 间 | 国际法 | 内容节选 |
1864年 | 《红十字公约》 | 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 |
1919年 | 《国际联盟盟约》 | 缔约各国……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 |
1945年 | 《联合国宪章》 | 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 |
A.缺乏避免战争的有效机制
B.受到世界大战的客观影响
C.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产物
10、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中国一些大城市还借鉴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改善食品卫生状况。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
A.推动了近代医疗体系的完善
B.促进了中国的公共卫生改革
C.严重阻碍了中医可持续发展
D.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认可
11、在总结新中国外交历程时,人们曾以“一边倒”“反两霸”“大三角”“一大片”等生动语言提炼着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变化;十八大以来,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听到的标志性的“新声音”是( )
A.坚持独立自主
B.人类命运共同体
C.反对霸权主义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美国在冷战期间研发了包括核武器、洲际导弹、航空定位系统、火箭发动机、电子对抗系统以及通信卫星等。苏联的科技领域在冷战期间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核武器研制、航天器以及信息技术方面。这说明( )
A.冷战客观上推动了科技发展
B.大国凭借经济实力相对抗
C.现代科技决定了战争的形式
D.科技竞赛恶化了美苏关系
13、白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曾是藏区一个典型的农业贫困县,如今的白朗县已成为著名的高原青稞之乡和西藏果蔬摇篮。2021年白朗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512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844万元,增长15.5%。这一材料说明我国( )
A.各民族地区实现了共同发展繁荣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优越性
C.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现代农业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
14、中国古代有“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尔乃窈窕淑媛,美色贞怡。解鸣佩,释罗衣,披华幕,登神机,乘轻杼,揽床帷。动摇多容,俯仰生姿。”的劳动场景;西欧中世纪的手工艺人在古希腊罗马发展的基础上逐渐结成了行会团体,行会内部的手工工匠在招收学徒的问题上,将学徒制度与行会制度结合起来。据材料可知,关于古代中国和西方手工业,说法正确的是( )
A.重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提高
B.手工业的劳作方式分家庭式和作坊式
C.用水排鼓风冶铁,用筒车灌溉农田
D.随着规模扩大,建立了行会制度
15、在宋代,“事无巨细,非经两府不得施行”,皇帝的命令要与中书门下平章事和枢密使讨论后才能施行。这种做法表明宋朝( )
A.两府权力凌驾于皇权之上
B.中央决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C.皇帝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
D.国家决策呈现出民主化的趋势
16、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等国家多次以“反对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在全世界,特别在亚太地区煽动反华,指责中国“输出革命”。对此中国政府做出的有力回应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以大国的身份参加会议
D.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17、如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人类历史上的古文明”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的材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是( )
建筑艺术 | 以王宫和神庙为核心的公共建筑 |
时间观念 | 与宗教节日和国王登基等密切相关 |
宗教信仰 |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国王是神的化身 |
来世观念 | 以厚葬和追求死后复生为特征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18、1948年8月,蒋介石颁布财政经济处分令,要求整理财政并加强管制经济以稳定物价。同年10月,物价的批发指数比8月高涨35.6%,这可用于佐证( )
A.解放区的军事封锁阻断物资供应
B.美国的经济掠夺造成财政紧张
C.官僚资本主义发展已经陷入绝境
D.国民党倒行逆施加剧经济困局
19、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叙传》中指责《史记》将汉史“编于百王之末,侧于秦、项之列”,所以他将《高帝纪》作为开篇,陈涉、项羽分别由世家、本纪降为传。这一史学编撰的变化反映出( )
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
B.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
C.史学的政治功能日益扩大
D.官修史书体裁进行了变革
20、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1928年和1931年先后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等,组织农民兴修水利,推广技术,培育良种。抗日战争时期,党调整土地政策,增开荒地,提高农业技术,开展农业大规模生产运动,提高粮食自给能力。其主要目的是( )
A.使根据地实现农业现代化
B.保障根据地的粮食安全
C.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D.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1、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以任内户口增,田野辟为上,所行事迹,从监察御史、按察司考核明白,开具实绩申闻,以行黜陟”。这表明明初( )
A.行政机构效率高
B.官员考核体系完善
C.考核部门权力大
D.官员考察赏罚分明
22、光绪年间,清朝使臣出使英国时,发现其常演奏本国的国歌,于是上奏请求制定国歌,但是当时未得到慈禧的同意。在光绪三十二年时,成立清朝陆军,并且有陆军军歌,之后,有演奏国歌的情况之下便会用军歌代替,直到宣统年间才制定了大清国歌《巩金瓯》。这从侧面反映出( )
A.西方资本主义影响逐渐深入
B.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重
C.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步履维艰
D.中国近代政治局势频繁变动
23、有学者统计,在公元1050年左右,宋代有科举出身背景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0.035%,而至110年左右,这一比例上升至约0.1%。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A.社会教育的发展极为缓慢
B.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提高
C.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的功能
D.科举制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
24、下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
A.设置路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
B.设置通判的主要目是防止武人专权擅政
C.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D.路州县体制的设立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25、《_____》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古典______文学的基础。
26、发展历程
(1)发端:毛泽东先后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对中国国情进行科学思考。
(2)形成:创建________革命根据地,探索出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是其形成的主要标志。
(3)成熟
①1940年,《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其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②1945年,中共“________”正式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新发展
①提出过渡时期________,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国内____________的变化。
③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7、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________的失败。
28、著作:1536年出版《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狭义相对论的两大效应是和尺缩效应。
30、结合所学完成下表中空白部分,梳理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历程
时期 | 态势 | 人物 | 主要思想 | 特点 | 地位 |
先秦 | 兴起 | 孔子 |
| 治国原则 道德规范 | (春秋战国)未受重视 |
孟子 |
| ||||
荀子 |
|
| |||
汉代 | 新儒学 | 董仲舒 |
| 神学化 正统化 | 政治上成为正统思想,思想上确立为主流。 |
宋明 | 新发展 | 程朱 陆王 | “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就是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 哲学化 思辨化 理论化 世俗化 | 成为官方哲学,巩固统治地位 |
明清 | 新活力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
| 实用性 批判性 | 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 |
31、社会背景
(1)面对____________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深陷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
(2)文学艺术领域兴起反传统、反理性的____________潮流。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盛行一种与________戏剧风格迥异的戏剧流派——荒诞派。
32、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以四大名著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和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_》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33、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__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为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34、达尔文进化论思想有力挑战了封建________。
35、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设监州,与知州平列,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但同时,英国又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材料三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时,肯定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监州的设置针对什么问题,反映北宋什么政治趋向?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的核心思想,用建国初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史实加以印证。这些史实反映了新中国政治的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权力运行的认识。
3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办法来摆脱危机?各自结果如何?从这次危机的解决道路及结果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37、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一批人对于政治、伦理和辩论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时人称他们为“雄辩家”或“智者”。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法语“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它指的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智者”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指出材料二中“再生”一词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
(3)结合史实扼要评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
38、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改革背景是什么?
(2)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39、17世纪德国的哲学家莱布尼茨热心中国文化,曾向来华传教士提出过30个有关中国的问题。如果当时由你来回答以下3问,你将如何回答?
(1)中国的数学有哪些重要成就?
(2)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建筑工程?
(3)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列举几种值得欧洲人借鉴的舒适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