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北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删去“能不能”)

    B.随着云计算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成熟,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扩展,促使一场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到公共云的巨大变革,推动云经济新时代的到来。(在“将得到”前添加“其中”)

    C.互联网浏览时经常出现一些“弹窗”广告,应该利用相关法律进行规范,把过度“弹窗”的平台、运营商列入失信名单,进行惩治、警告。(将“惩治”和“警告”调换位置)

    D.有识之士提出,需要重新梳理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尊重教育的规律,促令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促令”改为“促进”)

  •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道化学题有些难,老师在讲台上强聒不舍,讲了两遍,同学们终于明白了。

    B.全才不能取代坚持,是全才而没有成功的人比比皆是

    C.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D.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

  •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B. 此刻倒霉迹象纷至沓来,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C.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D. 队伍分散开去,络绎不绝,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调查表明,我国近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是优秀的传统美德,表示要将这个美德传承下去。

    B.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和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陶冶情操。

    C.能否尽块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要取决于各国的重视程度和国际间的合作力度。

    D.广州市教育和体育局联合开展和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形式多样,参与者众,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和生活的艰辛。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从伐薪到卖炭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3)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4)__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渺、汹涌澎湃之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呼吁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一文首段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述了“不以千里称也”的千里马的生死遭遇。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精彩片段,完成后面的读书卡。

    “摆脱一切束缚,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吧,让我们一起为消灭统治阶级而奋斗。……你说我的朋友们对你不友好,但是你为什么要打扮得像去参加资产阶级的舞会呢?是虚荣心害了你。你说你不愿意穿上肮脏的军服。你既然有勇气爱一个工人,却不能爱工人阶级的理想。跟你分手,我感到遗憾,但愿你能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A不再说下去了。

    ①文中“你”是_____________(人名),A是______________(人名)。

    ②从这件事中,看出A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孩童时代的保尔因何被勒令退学?他离开学校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3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保尔和同志们为什么要修建一条通向森林的轻便铁路?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乡宴

    (1)停刀落箸,乡宴至美。

    (2)在我的老家,管做乡宴的厨师叫“大师傅”,平日里,他们与土地为伍,与粮食蔬菜相伴,并无异于常人之处。只有在喜事场上,他们才被主家以“天地君亲师”中的“师”称呼,身份便有了些许特殊。

    (3)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砧板”和“传菜”臂助左右,不敢怠慢。或许,他们不知“八珍”是何烹饪之术,更叫不出几道“满汉全席”中的菜品名号,不论是批切锲斩,还是煎炒烹炸,全靠代代传续,耳濡目染,他们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灵趣中透出憨鲁,粗粝中带着精细,一如他们性情的折射。

    (4)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名做乡宴的“大师傅”,我们村也有,是我的伯祖父,也就是我的大爷。二堂哥建春结婚的时候,那十六桌酒席宴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他是长辈,本应到外村请“大师傅”来伺厨的,他不允,说还是由自己做才放心。家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

    (5)随着建春哥婚期的临近,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

    (6)大爷常说,做宴席讲究五个字:质、色、香、味、器,缺一不可。对于食材的质,大爷向来很在意。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宴,要想做出亲近唇齿的味道,就不能忽视本地食材,因为它们接了我们脚下的地气,还有渗入我们肌体的水汽。

    (7)按照本地风俗,不管谁家办喜事,本家族人和左邻右舍都要去帮忙。炉灶锅台,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干货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大爷并不急于过油、走红,而是先吊了一锅清汤。照他的话说,这叫“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厨师没了清汤,做出的菜肴就没有底味,不论是烧、扒,还是炖、焖、煨、汆、涮、烩、熬,味道再好,终究是浮着的。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

    (8)炉膛中,松柴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酱锅里的汤汁上下翻涌,锅底箅丝上的肉慢慢红润起来。大爷一声令下,大家抖擞起精神,火速“备宴”。搅动鸡蛋的嘚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唰唰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光鸡过油响起的噼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小院子的花花草草也被这气氛所感染,欢快地摇曳着。

    (9)薄暮时分,“备宴”收尾,建春哥和伯父送来糖茶,表示感谢。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讲古说今,大爷话不多,深邃的眼神让人捉摸不透。晚九点左右,大家散去,大爷斜躺在连椅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沉重混沌的鼾声。

     

    (10)第二天,阳光灿烂,天气晴好。唢呐声声,鞭炮齐鸣。建春哥迎来了堂嫂。他们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炸开花的呛味,非常好闻。另一头,大爷将两碗宽心面下好了,由本家嫂子用红漆木盘端给两位新人。宽心面,嫩香腆润,每碗一整根,代表一心一意,蕴含美好的寄托。这时,“传菜”的伙计捎话过来,客人已经遵照安排入座,大爷将手勺一挥,宣布开席!

    (11)宴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天刚破晓到日上中天,大爷在“砧板”的配合下,忙而不乱,一口炒锅在手,或翻或转,动作流畅自然。做完最后一道“四喜丸子”,他长舒一口气,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脸膛泛红,让人感觉很温暖。

    (12)送走宾客,伯父安排大家会餐,再次表示感谢。我又尝到了大爷的手艺。大爷多喝了两盅,他说,他记不清做过多少次乡宴了,但这次喜宴是他做得最满意的一次。大家打趣他,说他之前故意留了一手。他摆摆手说,每次都很用心,但这次感觉不一样,至于啥感觉,一时半会说不清。

    (13)许多年过后,我结婚了,“大师傅”是从外庄请来的,因为大爷再不能做喜宴了,或者说,我永远没有机会品尝他做的菜了。我陪客人入座,一道道菜端上餐桌,菜品用了很多新式调料,客人推杯换盏,赞不绝口。我却停了一下筷子,忆起大爷,还有他做的乡宴。

    (14)那滋味,那么美,是浓浓的亲情,是家的味道。

    (《人民日报》2017年05月24日24版)

    1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2文中与第(3)段“只见‘大师傅’马步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相照应的句子是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8)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4简要分析第(11)段画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5文章结尾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__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先在横线上填写诸如:“耳朵”“眼睛”(嘴巴)“校服”“一张银行卡”等词语,再发挥联想和想象,写故事。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书写字体规范,卷面整洁;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