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盘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缭绕  周尔复始  草长莺飞  海枯石烂

    B.污蔑  叹为观止  不知所错  招摇撞骗

    C.浮躁  暴风骤雨  自圆其说  接肿而至

    D.苍劲  风云变幻  轻歌曼舞  目眩神迷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恭顺       煞风景       震耳欲聋       名副其实

    B.高梁       湿漉漉       草长莺飞       挑拔离间

    C.瞭望       摄像头       招遥撞骗       相辅相成

    D.撺掇       霓红灯       人情事故       川流不息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日益广泛,让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越走越宽,早已超越了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汉语教材的“老三样”。

    B. 在遭受强烈地震后,尼泊尔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

    C.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D.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年内将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颠簸   喧腾   不知所措   慷慨激昂

    B.演绎   浮燥   名符其实   漫不经心

    C.诀择   迂回   川流不息   色彩斑澜

    D.襁褓   狡辩   悄怆幽邃   轻歌漫舞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释】①虏障: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指安西。③秦城:长安,诗中分别之地。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颔联紧承送别,“万里外”展现巨大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行文结构收放自如。

    C.颈联连用地名尽显广阔意境,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抒发作者归乡无望的愤懑。

    D.尾联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迈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离别的愁绪。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诗文名句积累。

    (1)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深林人不知,______。(王维《竹里馆》)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部有大美。罗布淖尔戈壁浩瀚无边,荒凉苍茫,夕阳像勒勒车的轮子,灿烂热烈,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导读。(任选一题作答)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

    (1)作者是如何塑造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小说通过保尔的经历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读书时,除了在书中直接圈点批注,还可以做一些摘抄和笔记。做笔记,主要有写提要和写心得两大类。你在读此书时,有没有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你能否把它背写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麻布裹着的葱花饼

    李丹

    ①我爱人跟爷爷奶奶特别亲,而我又几乎没有跟爷爷奶奶特别亲昵的经历,所以每当看到他们仨促膝长谈、欢声笑语的时候,总是莫名感动。

    ②奶奶80岁出头,身体硬朗,近年除了视力有些下降外,耳朵、胃口、腿脚都很好。奶奶偶尔和爷爷拌嘴,也总能占个上风。

    ③奶奶很勤快,每天早晨早早起床用煤火炉做饭。之前也尝试过用煤气,但年纪大了,做完饭老是忘记关掉,考虑到安全问题就不再用了。还有一个原因,她嫌在煤气灶上烙不成葱花饼。

    ④奶奶烙葱花饼虽然很在行,但用的是死面,须得趁热吃,凉了拽牙。刚做好的葱花饼是我爱人的心头好。每回回去,不管什么时间到家,奶奶第一件事就是拔开煤火眼儿先搁上鏊子(ào zǐ  鏊子是一种从远古相传至今的烙饼器具,用铸铁做成,平面圆形,中心稍凸。)烧着,然后从面布袋里搲面,准备和面做饼。

    ⑤奶奶和面不搁盆里和,而是直接在案板上,把面粉中间拨拉出个小坑,加食用油、五香粉、盐等调味品。手沾水揉面成絮状,再揉成团后放置一会儿,趁着这个空儿她会切出来半碗绿莹莹的葱花。爷爷一辈子没做过饭,打下手不行,就只好拿着火钳子看着蜂窝煤上跳跃的火苗,时不时地通一通火眼儿。

    ⑥等绿莹莹的葱花揉进面里,分好剂子,擀面杖就该出场了。肚儿大头尖的擀面杖在烙饼的时候除了擀的任务,还得挑、翻、转。鏊子上刷油,奶奶把擀好的葱花饼用擀面杖挑了,稳稳当当地搁在鏊子上。在转身擀第二个的时候,奶奶大着嗓门儿吆喝:“看好,别熰了!”爷爷应了一声,伸手掂了几下饼。爷爷比奶奶大几岁,耳朵有些背了。奶奶回头看了爷爷一眼,自己抄着擀面杖,挑起饼给翻了个个儿。

    ⑦葱花变成黄绿色,有香味飘出来的时候,奶奶撕一小块饼,放进嘴里嚼一嚼,咂摸一番,然后挑起饼撂在了高粱秸秆缝制的篦子上。并嘱咐爷爷:“这火就中,别大了。”

    ⑧我和爱人几次掀起门帘,都被奶奶轰了出来:“出去,出去,里头呛,坐一边等着吃。”

    ⑨死面不比发面,实打实地填肚子。爱人撑得吃不下时,还会再吃一些。奶奶在一边看着,那个高兴呀。

    ⑩“咱奶奶为啥老给你烙葱花饼?”每回回去都能吃到葱花饼,我忍不住发问。“很早以前,我说她烙的葱花饼好吃,后来每回回来她都烙。咱爸回来都没我这待遇。”他有点得意,又咬了一口后,却若有所思地低语:“都上年纪了,还能吃几回……”

    那年大年初五一大早,我们原本计划早早地走。起床的时候,我透过二楼窗户看到不知啥时候起床的奶奶正端着剥下来的干葱叶往院里的垃圾桶里倒。我忙不迭地对他说:“这么冷的天,你不去劝劝咱奶奶?八成又是准备烙葱花饼。”

    “不要劝,也不用劝。你不懂。”他淡定而缓慢地交代,“一会儿咱奶奶给啥都接住啊,不要推来让去。”

    “好。”

    等后备箱塞不下的时候,奶奶又递过来一个布袋子,不用看,我闻着味儿就知道是葱花饼,隔着袋子还烫手。车子调头的时候,爷爷奶奶站在门口那棵光秃秃的合欢树旁,欲言又止。“走了啊,天冷,回去吧。放假都又回来了!”他们只是不住地摆手。

    上了高速,我百无聊赖地看着远处丘陵上似乎含着芽苞的杨树,猛然间想起那一袋葱花饼。我随手打开袋子,突然感觉什么东西撞击了心脏,堵了嗓子眼儿。被麻布裹了几层的葱花饼叠得整整齐齐,安安稳稳地躺在袋子里。五香粉的味儿、葱花的味儿、小麦的味儿立刻充盈了小小的空间,窗外疾驰而过的山川树木一定不能体会这一方小小空间里的感动

    “咱奶奶估计怕凉得快,麻布裹着干得也慢些。”他随口说道。我却突然想起有一回奶奶说“丹丹,死面做的饼得趁热吃,凉了跟石头样”,我当时顺口就接了:“是是是,上回带走的没吃完,干了刀都切不开。”

    说不清是愧疚还是幸福,脸颊有点烫。

    【1】文章围绕“葱花饼”,写了我们和奶奶之间的哪几件事?

    【2】文章第段的划线句,作者运用哪些感官来写葱花饼的?试作简要赏析。

    【3】结合内容分析文中奶奶的形象。

    【4】本文的主旨,有人说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说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我国古代早有“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的典故,书信是“最温柔的艺术”。傅聪的生命中有上百封家书,这一封封家书是一位严父句句发自心底的爱的呼唤。一封“家书”,意味着关爱、感恩、尊重、沟通、理解……它蕴涵着温润心灵的光芒和爱的力量。

    请你打开过往的记忆,给你最挚爱的亲人写一封信。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③要有真情实感;④注意书信的格式;⑤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