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B.三大改造—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C.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D.制订“一五”计划—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中国有可能成为粮食进口大国”、未来世界“谁将养活中国”……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布朗提出了以上两个问题。用自己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屠呦呦
D.邓稼先
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在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与这里的“公共食堂”有关的事件是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5、下图反映出我国在推进外交事业发展的进程中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
C.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发展
D.加强与联合国之间的合作
6、王老师布置了一项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小明应该参考哪一旧报刊( )
A. 《万国公报》 B. 《民报》 C. 《新青年》 D. 《申报》
7、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
A.平反冤假错案 B.恢复高考制度 C.改革开放 D.开放经济特区
8、我国现有多少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9、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下列对“站起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B.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 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D.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10、八年级(1)班某同学在学习到某一章节内容时,结合课本,列出了“进京赶考”“开国大典”“历史意义”的提纲,据此推断他学习的章节名称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D.西藏和平解放
11、宋庆龄在一次会议上发言说:“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要表现在
A. 建立起了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
B.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 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12、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该画旨在反映(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达成
C.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现状
D.沿海经济开放区建设热情的高涨
13、习近平主席同亚非国家领导人在万隆重温当年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共同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携手绘制共同发展的蓝图。关于万隆会议,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当年的万隆会议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歪曲和封锁
B. 万隆精神对提出新形势下加强亚非合作的新倡议有重要的意义
C. 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
D. 这次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14、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中苏建交
B.中国参加印尼会议
C.中日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5、“□□□四十年,巨变中华绽喜颜。下海潜深‘冰气’采,上天探月‘北斗’悬。曼桥高铁添奇丽,航母歼机展尊严。民富国强新时代,和谐人类献诗篇!”如果让你补充完整这首诗歌,前面四个空格填 最合适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一五”计划
D. 改革开放
16、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成功发射神舟十号飞船,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我国历史上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是( )
A.天宫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六号
17、下图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
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时间 | 私有制经济比重 | 公有制经济比重 |
1952年 | 79.4% | 20.6% |
1957年 | 2.8% | 97.2% |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行三大改造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山首先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这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
19、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我党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20、如图是某同学搜集的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口号或标语,根据所学A处的内容应该
A.走合作化道路
B.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1、三个代表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____________、怎样建设__________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________、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的地方代表是_______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
23、1971年第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4、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_____________交换了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5、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____。
27、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_____。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
28、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我国于____________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______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9、新中国成立,我国的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改名为________军。
(2)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爆炸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力量。
(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_”交接入列。
30、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简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以________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________,坚持________。
31、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哪三个行业的改造?
32、邓小平曾说过:“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请回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制的曲折发展,回答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确立了什么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是?这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什么制度?
(3)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治遭到严重践踏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哪一次会议才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在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3、在学习完八下第二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个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分别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与“宪法保障”有关的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的特殊产物,是中国被迫开放的沿海港口与内陆城市,它是中国近代新式生产事业与商业中心,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商口岸孕育中国近代新兴社会阶层,造成城市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形成与发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作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我们期待同各方一道,着力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继续深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合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市场开放,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广泛开展人文交流,实施更多民生合作项目。
——习近平在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的致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社会中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注重哪两个方面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一城市?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开放历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