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一句是词的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春望》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以及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诗人将繁华易尽的无可奈何、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
D.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三十几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复杂的“故事”,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读之令人沉醉。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背影》作者是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B. 《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谪到幽州任职的作品,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D. 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
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种病毒能使人生病,通常是轻微(或中度)上呼吸道疾病,类似于普通感冒。
②冠状病毒是一大类常见于动物的病毒,它可以从人类与动物的接触中传播。
③冠状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呢?
④这种病毒也可以通过触摸被感染者触摸过的东西,然后触摸你的嘴、鼻子或眼睛来传播。
⑤当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病毒传播时,通常发生在有人接触到感染者的分泌物时。
⑥根据病毒的毒力,咳嗽、打喷嚏或握手都可能导致暴露。
A.②①③⑤⑥④ B.④②①③⑤⑥
C.⑤②⑥①③④ D.⑥①③⑤②④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日的故宫,摩肩接踵,人满为患,迫不得已,故宫推出了“限流”措施。
B.为了完成国产航母第二次试航任务,全体工作人员殚精竭虑,可歌可泣。
C.作为一名年轻人,一定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D.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载,别有一番风味。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关雎》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采”“芼”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女子采摘荇菜的忙碌,突出了女子的勤劳。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了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C.本诗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D.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的词语,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2】“兴”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请从这首诗举一例并分析表达效果。
6、根据提示填写名句或课文原句。
①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独学而无友, 。
③丝竹之乱耳, 。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 “ , ”两句与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选用典型意象点染意境,可谓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⑥范仲淹的《渔家傲》中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的两句是 “ , ”。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上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我所以“有点不舒服”,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1】选文出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该书曾易名《___》,是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___作品。
【2】联系原著,谈谈斯诺是带着哪些问题前往“红色中国”的。(至少3点)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改变命运的一分
①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②“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儿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③“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儿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嗉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④“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 “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⑤“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儿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
⑥不经意地瞧小男孩儿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唉!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嫩。
⑦“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儿的全身,此刻小男孩儿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 “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
⑧“行,期末还你n’’小男孩儿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 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⑨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儿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儿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儿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儿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儿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儿,竞一下子热泪盈眶。
⑩后来,小男孩儿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考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⑪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⑫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从第①段小男孩儿来办公室找秦老师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内心是有些顾虑的,他可能有哪些顾虑呢?(答出两点即可)
【2】先前,秦老师以为小男孩儿是来查分的就有些不高兴,后来当小男孩儿提出加分的要求时,她本应更不高兴,但她为什么还对小男孩儿“面带歉意地笑笑”?
【3】第⑦段中,秦老师的“灵感”具体指什么?
【4】为什么说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儿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9、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