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B.相关调查表明,当前大多数的中学生认为较难的学科有语文、英语、物理和作文。
C.日前,人民军队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展览开放,卫国戍边英雄的遗物首次在军事博物馆展开。
D.《2021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通过一个个真挚的故事,描绘了一幅可歌可泣的传奇赞歌。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子佩弦,浙江绍兴人,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B. 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C.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人琴俱亡》就出自这本书。《人琴俱亡》写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D. 古代帝王自称为“孤、寡、不谷”;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称对方或对方亲属要加上“令、尊、贤、家”以表示尊敬。
3、李磊同学喜爱读书,并且坚持做阅读笔记。下面是他阅读《傅雷家书》时的部分笔记,其中有一项表述不正确( )
A.《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B.“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出自《傅雷家书》,这本书是傅雷翻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某些章节汇编成册的。
C.《傅雷家书》凝聚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D.“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这是《傅雷家书》中父亲对儿子的教导。
4、苏州网狮园的看松读画轩有一副对联,下联为“一帘晴雪卷梅花”,与之构成对仗的上联应是( )
A. 满园春光堪入画 B. 满地绿荫飞燕子 C. 千朵红莲三尺水 D. 三代前贤松柏寒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①临村路傍②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③。
(注释)①迥(jiǒng):远。②傍:靠近。③销:通“消”,融化。
【1】诗歌第一句中的“白玉条”写出了怎样的景象?请描述。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一句中“疑”字的表达效果。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②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______,故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③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④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936年,他冒着生命的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①材料中的“他”指_______,“一本书”在国统区出版时的书名是_________。
②简述“他”得到的关于彭德怀“衣服”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
保尔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松林跟前,他在岔路口站了一会儿。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老监狱,它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隔开,而它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
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就是在这地方,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的绞架下被绞死的。他在原来竖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随后就走下陡坡,到了烈士的公墓那里。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用枞树枝编成的花圈把那一列坟墓装饰了起来,给这小小的墓地上了一圈绿色的栅栏。笔直的松树在陡坡上面高耸。绿茵似的嫩草铺遍了峡谷的斜坡。
(1)上面文段接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找出表示人物行踪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站在文中人物的立足点看,尖头木栅栏的位置是
A.在松树林前 B.在松树林后,监狱前 C.在松树林前,监狱后 D.在监狱后,医院前
(4)找出描写刚刚遭受白匪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的短语。
(5)找出描写战胜白匪后充满生机、欣欣向荣的气氛的短语。
(6)这段文字属于哪种描写?这段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段时间,“断鼻象族”(因象群中有一头象鼻子受伤,故而得名)一路北迁的事情,引发了大家的热烈围观。据了解,“断鼻象族”原生活在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2020年3月,它们从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出发,经普洱市、红河州、玉溪市等州市,一路北进,2021年6月2日已进入昆明市晋宁区。象群原有16头,2020年12月,到达普洱市墨江县时,生下一头“象宝宝”,增至17头。后有2头因一些原因掉队,转跟其它象群。
2021年5月24日,15头野象迁徙到峨山县,在大维堵村1头幼象因觅食了约200斤酒糟,“醉倒”后脱离了象群。后被带领象群的母象找到。5月26日,象群进入峨山县双江街道。5月27日进入峨山县第一中学西侧,直线距离不到400米。
据云南发布通报称,从2021年4月16日至5月27日,该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所幸没有人员伤亡。野象群为何离家?它们要到哪里去?怎样才可以让它们平安返回保护区?网络上大家众说纷纭。
请你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写作任务。
1.给象群首领(统一用“首象”代称)写一封劝告信,请它带领象群回家,题目自拟。
2.根据材料信息,选择其中一个点或几个点,发挥合理想象,编写一个故事,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要求:1.符合相应文体的规范,表达真情实感。2.劝告信署名统一用“希望中学学生李伟志”代替。3.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