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知其旨也(味美)
B.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反思)
C. 大道之行也(宽阔的道路)
D. 女有归(女子出嫁)
2、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赏读大自然的语言,你将收获良多:听流水、看落花,你会发现春天的逝去;听蝉鸣、看飞鸟,你能感受生命的活力;听鸟语、看飞瀑,你可体会自然的美妙。这好比_________________。
A.欣赏一部情节紧凑的动作影片,让人应接不暇
B.对谈一位看破红尘的归隐智者,让人心胸开阔
C.阅读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让人大开眼界
D.品尝一顿菜品丰盛的美味大餐,让人心满意足
3、下列关于名著《水浒传》的情节和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里,晁盖、吴用等人分工合作,扮作挑酒汉子的是白日鼠白胜,揭酒盖的是赤发鬼刘唐,借饶酒下药的是智多星吴用。
B. 《水浒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艺术价值和观赏性。如“花和尚”鲁智深豁达明理,嫉恶如仇,粗中有细,他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醉打蒋门神、倒拔垂杨柳,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汉。
C. 照夜玉狮子马引出祸端,晁盖怒而发兵,被诱骗进了陷阱,中箭而亡。于是宋江聚众商议,想替晁盖报仇,兴兵攻打曾头市。
D. 《水浒传》中具体描写的“四贼”:高俅、蔡京、童贯、杨戬都是倒行逆施、坏事做绝的大官僚。
4、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
A. 最后一道题难度很大,解题步骤九曲连环,使得很多同学焦头烂额。
B. 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应雷厉风行,恩威并施,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C. 班级联欢会上,张明同学演唱的歌曲《从头再来》栩栩如生。
D. 虽然通东与沙地老百姓对于江海文化的理解不同,语音和传统习俗也存在差异,但是这些“不同”却非常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表达效果?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请从修辞、内涵方面,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补充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经过辛苦劳作造出的家,无论是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春天,还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严冬,都让蟋蟀无比依赖,不想迁移到任何其他地方去。虽然蟋蟀屋子内部并不奢华,隧道底部就是卧室,但这里很宽敞,也不潮湿。这样一个居住之所,是为安全舒适而建的,是蟋蟀的别墅。其他动物,或许正过着孤独流浪的生活,或许正卧在露天里,或许埋伏在枯树叶、石头和老树的树皮底下,它们正为没有一个稳固的住所而烦恼呢。
……
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洞穴,因为这些洞不合适,没有安全保障。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处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因此,它拥有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拥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
除去人类,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要比蟋蟀更加精湛,它是自然界杰出的建筑大师。
(《昆虫记》节选)
【乙】
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
《辞海》
【1】甲乙两段文字分别选自《昆虫记》和《辞海》,请说说其语言上有何区别?甲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昆虫记》中还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2个出来。
【3】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你会怎么说?
8、阅读《流浪地球》,完成问题。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
冯小宝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
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①_____——②_____——太阳烤焦地球。
(3)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文章第③段加点字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5)联系文章和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80——100字)
材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选自《宇宙里有些什么》)
9、题目:因为有你,这个冬天不太冷
要求:(1)联系生活实际选材,抒发真情实感;(2)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