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鹤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对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引出两处古人名室,运用类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于说明陋室不陋,还含蓄地以古贤人自比,进一步表达作者的志趣、抱负。

    B. 抒情散文《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作者茅盾,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

    C.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者是竺可桢,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属于文艺性说明文。

    D. 《河中石兽》的作者是纪昀,字晓岚,明代文学家。他所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伟同学在学习上有高远的理想和目标,常常目空一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学们都很佩服他。

    B.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发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楷模。

    C.为了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在这次航模比赛中处心积虑,设计出了各种不同造型的模型。

    D.在学校组织的端午节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吃粽子,看表演,共享天伦之乐

  •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用自行车、公交车、共享单车等低碳方式出行。

    B.教育事业不仅仅是老师和学校应担负的责任,更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C.2021年10月27日,吉林一号高分02F卫星成功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年度发射的新纪录。

    D.教育文娱支出逐年增长,成为仅次于居住、食品、交通、通信的第五大支出。

  •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挑(xìn)        (xià)隙     (xiāo)       (chǒng)

    B.嶙(xún)       (suì)道       (qiàn)     (dìng)

    C.田(chóu)     (jīng)旗       (juàn)本     (fáng)

    D.(zhān)仰     (xǐu)        (zhuó)     (xué)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有同学不理解《蒹葭》三个小节为什么基本相同,只改了几个字,感觉很容易背错。请你为他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教材虽把《蒹葭》和《关雎》合为一课,但二者在情感上却有所不同,试进行比较。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  

    (2)僵卧孤村不自哀,

    (3)感时花溅泪,  

    (4)   ,生于淮北则为枳。

    (5)   ,万水千山只等闲。 

    (6)山河破碎风飘絮,  

    (7)烟笼寒水月笼沙,  

    (8)   ,零丁洋里叹零丁。

    (9)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请根据你读《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人物

    内容

     

     

     

    一九二九年在沈阳第一次见到这位少帅时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他是公开激烈反日的。

     

     

    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又曾悬赏8万元要他的首级。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头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颧骨高出。南京虽然悬赏25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1)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 “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9)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10)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1阅读第④——⑩段,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每空四个字)

    勤做笔记——   ——敬畏红字——  

    2体会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

    3在第⑧段的结尾处作者感叹“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请结合本段内容,说说觉得少了些什么呢?

    4文章结尾写道“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少年时的情怀是什么,请联系全文作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作文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请以《难忘的 节》为题,写一篇文章,除描写节日的场面外,还要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和自己的感受。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成文章,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卷而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学校。④不能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