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五一”小长假,学校精心布置了“五个一”德育作业,引导全校学生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劳动节”。
B. 本届上海特奥会在国际奥特会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谱写了一曲响彻云霄的人道主义赞歌。
C. 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D. 我市很多商家利用“十一”长假推出相应的楼市促销活动,各种各样的房源信息让众多购房者眼花缭乱,辨不清真伪。
2、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民的名义》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创作的当代检察题材反腐,正在湖南卫视热播。(在“反腐”后面加上“电视剧”)
B. 2017年国家乒乓球队举行的教练员竞聘会议于3月30日在鞍山召开。(删去“会议”)
C. 教师课余从事微商职业,不仅进货、选货、宣传费事费时,在社交平台回答顾客问题,也会占据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将“进货”和“选货”对调)
D. 虽然她在演唱中记错了歌词,但最终,还是以真挚的歌声,让现场观众响起了掌声与泪水。(去掉“与泪水”)
3、下列依次填入括号里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再过两个月,燕子翩( )然归来。
(2)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 )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3)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 )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4)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 )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A.piān 徒 fù 蓦
B.biān 徒 fú 慕
C.piān 徙 fú 蓦
D.biān 徙 fù 慕
4、下列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代诗人——山水田园派诗人
B.《马说》——韩愈——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诗人——靖节先生
D.《关雎》——《诗经•周南》——第一篇——虚实结合
5、阅读《关雎》,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写出男子无意中看到采摘荇菜的女子,产生了爱慕之情,从而产生追求的想法。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写出男子求之不得,夜不能寐,有所失望的心情。
C.“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写出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幻想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表达他寤寐求之的愿望。
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深化意境,渲染气氛,突出男子对心上人的热烈追求。
【2】《关雎》是《诗经》首篇,短小的诗篇典雅美好。请你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描写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3】《诗经》经常使用兴的手法。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请你阅读《关雎》,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如何运用兴这种手法的。
6、根据课文默写
①湿沾微雨, 。
② ,高斋闻雁来。
③ ?怅望青田云水遥。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 。
⑤ ,草色入帘青。
⑥ ,小桥流水人家。
⑦塞下秋来风景异, 。
⑧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7、名著阅读。
(1)《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科普巨著。该书内容引人入胜、写作技巧高超,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_____”之美誉。
(2)《昆虫记》中介绍了蝉、螳螂、蟋蟀等昆虫,请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种,概括它的主要特点。
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它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代文阅读
味精的食用
(1)味精也被称作“味素”,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它是一种白色晶体,常用面筋或大豆为原料经化学加工而制成。大豆、面筋都是富有蛋白质的食物,人们把它们加入到稀盐酸中煮沸数小时,让所含蛋白质,变成各种氨基酸,然后把溶液在低压下蒸发、浓缩,加入碳酸钙和适量的石灰,除去过剩的盐酸,再加入酒精,这时谷氨酸就以谷氨酸钙和氯化钙的复盐形式沉淀出来。把沉淀分离,溶解于水,再加入碳酸钠,蒸浓,便得到白色谷氨酸钠结晶体——味精。
(2)谷氨酸钠可以水解成谷氨酸,谷氨酸是氨基酸中的一种,它具有强烈的鲜味。据实验,味精用水稀释3000倍后,仍有鲜味。谷氨酸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成份,因此味精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炒菜、做汤时加点味精,会使汤、菜更加鲜美,因此能使人增加食欲,诱发消化液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味精又有补充营养之功。
(3)有入认为味精吃多了会中毒,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保健组织和联合国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早已确认,长期食用味精不会中毒.人的大脑组织能氧化谷氨酸,所以食用味精有利于改进和维持大脑的机能,使精神振作。对神经衰弱以及改善神经有缺陷的儿童的智力, 均有一定疗效。味精还可作为药剂来使用,医疗上常用口服或静脉滴入的办法,治疗肝昏迷病人。因为谷氨酸钠和血液中过多的氨结合成谷氨酰胺,可以使肝昏迷病人症状迅速好转,血氨值下降,很快恢复到清醒状态.
(4)不过,使用味精应特别注意温度,注意烹饪方法。烧菜时,不要过早地放入味精,如果烹调加热至120℃以上,谷氨酸钠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仅鲜味减退,还有轻微的毒性。所以炒药、做汤时,应在临出锅时放入,且不要把它放在加有碱或小苏打的菜中,以免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变成谷氨酸二钠而失去鲜味。
(5)通常情况下,每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宜超过6克。否则,可能产生头痛、恶心、发热等症状,过量食用味精也可能会导致高血糖,另外,味精也不是越多越鲜,炒菜,做汤时,放适量味精,能起到增鲜作用就可以了。味精放多了,反而会感到舌头发麻,产生一种似咸非成、似涩非涩的怪昧。
(选自《千万个科学故事>,有删改)
【1】下列对味精的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人体有补充营养之功。
B. 有利于维持和改进人的大脑机能。
C. 对改善神经有缺陷的儿童的智力很有疗效。
D. 能使肝昏迷病人血氨值下降,很快恢复到清醒状态。
【2】下列对说明语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1)段中加点词“常用”,说明制作味精都是用大豆和面筋作为原料的。
B. 第(2)段中加点词“据实验”,强调了“味精用水稀释3000倍后,仍有鲜味”这一说法的科学性。
C. 第(4)段中加点词“轻微”,准确说明了“毒性”的程度。
D. 第(5)段中加点词“可能”不能删,如果删就变成完全肯定,与事实不符。
【3】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1)段主要说明味精的制作过程。
B. (3)一(5)段说明长期食用味精不会中毒,但过量食用有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C. 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D.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味精的功效”。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光”的释义主要有:①光线,照在物体上能使视觉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灯光、阳光;②光彩、荣誉,如光荣之家;③景物,如春光、风光;④平滑,如磨光。
自然的洗礼、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自然之光、关爱之光、富有深意之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以上文字,让你想起了哪些生活见闻及体验?请以“光”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