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常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C.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百依百顺,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2、将下列句子组成一个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他们都异口同声地焦急地召唤着“知音”,希望自己的作品、个人的志向能得到人们的理解。
①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②东汉诗人曾悲叹“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说出了没有知音的苦恼。
③岳飞在寒夜里独行,哀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④贾岛更是说:“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莹光 溺水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B.婆娑 凌空 如梦初省 春寒料峭
C.题跋 镌刻 藏污纳垢 坦荡如砥
D.遏制 暮年 眼花瞭乱 因地制宜
4、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神魔小说,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B.反对封建压迫也是《海底两万里》的主题之一。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封建的战士。
C.《骆驼祥子》写了人力车夫样子的充满苦难的一生,祥子的巨大改变反映出作者茅盾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同情和无奈。
D.我国杰出的翻译家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他希望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赏析。
【2】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请将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补充完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中的一个回目,“花和尚”指的是_______ “豹子头”指的是______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父亲的扁担
方敬杰
①扁担,是我记忆深处最珍爱的物件。光溜溜的扁担立在老屋的房檐下,弯曲的担身在黄昏的余晖中闪闪发光,木质的肌理早已被磨平,这是一条陪伴了父亲20多年的扁担。
②清晨,乡村的空气沁人心脾,草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叽叽喳喳的鸟儿早就飞上了枝头。在乡间的小路上,一对人影,一老一少,一前一后,父亲挑着扁担哼唱着小调,我蹦蹦跳跳地跟在身后。伴随着来去时的串串脚印,耳边也时常响起父亲的谆谆教诲。父亲是一个坚强正直的人,在言传身教中总会带给我一些人生感悟,他常教育我,男子汉要像扁担一样勇于担当。
③记得有一次,父亲早起后去挑水,我依然跟在后面。挑水回来,走了一半,父亲就满头大汗,虽然我不是很懂事,但知道父亲一定是哪里不舒服。我和父亲说:“我来帮你挑吧。”父亲说你还小,等长大了再挑,父亲还是用他那厚实的肩膀坚持把水挑到家中。
④我总是向父亲承诺,等我长大了就替你挑水。可实践证明,我食言了。这些年我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次数很少,更谈不上替父亲挑水了。
⑤那一年我休假回家,正赶上父亲到老井挑水,我又跟在父亲的身后。我对父亲说:“我来挑吧。”父亲把扁担递给了我,我挑起水桶往老井走去,这次是父亲跟在我的身后。到了井边,我用扁担拎着水桶扔到井里提水,只见水桶在水面打转转,怎么也打不上水来。
⑥父亲顺手接过扁担一晃,水桶神奇地下沉打满了水,我又接过扁担放在肩上。两桶水最多40公斤,这样的重量根本算不上什么,但是我掌握不了扁担两头的平衡,没走几步便东摇西晃起来。父亲看着我的样子笑了起来,我只好把扁担交给了父亲。他和我说,不会就不会吧,你们以后用不着挑水的。我很惭愧,虽然长大了,但还是跟在父亲的后面,看着父亲的背又弯了很多,乡村的风也一年一年地吹皱了他的面庞。
⑦随着工作任务加重,我回老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前不久,父亲打电话说,奶奶偶感风寒,也没什么大事,医生说按时吃药就行。我心里很清楚父亲是希望我能回去看看。周末我请了三天假回了趟家。父母早早在家门口等着我,他们看到我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问及他们的身体状况,都说还好。
⑧第二天一早,父亲又想去挑水。我和父亲说:“这次我去挑吧。”父亲笑笑说:“我和你去吧。”父亲担着那根扁担,扁担两头低下了头,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弧线,恰似一钩弯月别在父亲的肩上。我看到父亲的背愈发弯了,两鬓的白发又多了许多,泪水不听话地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多么想每天都能伴随在父亲的身边,可是现在只有电话里简单的关心。
⑨我和父亲说,在院子里打口井吧。父亲却拒绝了,他说他还能挑,等挑不动了再说。我不知道父亲还能挑多久,但我知道我没法给他挑水。母亲告诉我,父亲愿意去挑水,是因为每次都可以望一望村口,看一看我回家时的路。其实,我早该明白父亲的肩膀才是真正的一副扁担,稳稳当当担起这个家,让我踏踏实实在外工作。
(有改动)
【1】“父爱”在作者的成长历程中一直贯穿始终,影响深远。请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2】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摘抄 | 批注 |
(1) | 运用环境描写,乡村清晨时清新优美的环境与“我”高兴地跟着父亲去挑水互相映衬,为后文的叙事奠定了情感基调,侧面反映了“我”儿时记忆的美好。 |
跟在父亲的后面,看着父亲的背又弯了很多,乡村的风也一年一年地吹皱了他的面庞。(体会加点词所蕴含的情感) | (2) |
父亲担着那根扁担,扁担两头低下了头,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弧线,恰似一钩弯月别在父亲的肩上。(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 (3) |
【3】文章第③⑤⑧画线句内容相似,且反复出现,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用意。
【4】请结合全文分析结尾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9、按要求作文
那雾,不知从何处而来,愈来愈浓,以致你看不清咫尺之遥的事物。不知何时,那缕清风,那片阳光,驱散了混沌,明媚了眼前的世界。雾,它可以遮挡你的视线,却不能束缚你的行动,更无法裹住你的神往。
请以“穿过迷雾”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