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阜新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到这个杀人不眨眼、惨绝人寰的刽子手被处决,人们都拍手称快。

    B.车到山旁,振聋发聩的瀑布声就把我从沉思中拉回到现实,我不禁惊叹于这大自然的伟力。

    C.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13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D.刘老师的课抑扬顿挫,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同学。

  •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 正因为它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C. 大自然馈赠给了攀枝花人民丰富的矿产资源,难怪邓小平爷爷盛赞这里“得天独厚”

    D. 我们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

  • 3、《昆虫记》是________国昆虫学家________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该书有“____________”之美誉。(     

    A.法国                 法布尔             昆虫的童话

    B.英国                 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C.英国                 笛福                 昆虫的童话

    D.法国                 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 4、某班为“倡导低碳生活,宣传垃圾分类”发出倡议,下列有关校园垃圾分类的倡议,不合适的一项是(     

    A.师生要树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理念,养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良好生活习惯。

    B.校园内、教室里设置多个贴上各类垃圾标签的垃圾箱,实行垃圾分类投放。

    C.师生自备垃圾袋,各自把一天中产生的垃圾装好,放学后再将垃圾带出校外。

    D.师生要积极行动起来,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李白在诗中用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2尽管现实令李白失望,但他心中仍然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这首诗给你传递了怎样的正能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四小题)(4分)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采菊东篱下, 。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惶恐滩头说惶恐,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将军角弓不得控,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醉翁之意不在酒, 。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傅雷家书》曾荣获①___________________。傅雷告诉儿子,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来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了《傅雷家书》,你能看出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除了血肉相连的父子关系,还是什么关系?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至少还有三种关系)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针线

    ①最近几年,母亲每一次来上海小住,行囊中碎布粘好的鞋垫半成品是必带的。

    ②母亲心灵手巧,小时候过年,家里贴的窗花都是她剪的。母亲缝制衣服的手艺更是远近闻名,我到上海上大学穿的一件深蓝色的外套,就是她亲手缝制的,式样是模仿当时的军装,上下有四个兜,老百姓都称谓军便服。

    ③记得读中学的那几年,临近年关,我从学校回到家里,母亲安放着缝纫机的房间里总是人来人往,大多是村里和邻村待字闺中的姐姐们和已经成家的年轻媳妇们。她们拿着花花绿绿的布,上门请母亲裁剪、缝制过年的新衣。屋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④祖母是穿着母亲手工做的绣花寿鞋离开这个世界的。每到春天,母亲就为祖母做月白色的衬衫,搭配黑色的衣服和裤子,冬天做绸缎的棉衣,上面套上黑色的外套,把祖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同村的老太太中,祖母的穿戴是最体面,也是最干净利落的。

    ⑤2005年,我的弟媳生小孩,需要母亲去照料一段时间。母亲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让父亲一个人照料祖母。离开前几天,先是给我二妈、舅妈叮嘱,又给隔壁本家的婶子和邻居的姨姨再三交代。离家的那天,八十八岁的祖母拄着拐杖送母亲到路口,告诉母亲,希望她快点回来。

    ⑥母亲在乌鲁木齐住了五个月,既舍不得离开襁褓中的小孙女,更放心不下家里的祖母,心中的矛盾可想而知,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祖母身边。两个多月后的一天,祖母突然就粒米不进了,母亲赶快找出早已做好的寿衣和绣花的寿鞋准备好,但此时祖母的脚已经浮肿,原来的鞋子无法穿上。母亲就请同村的双绣花的新鞋就赶出来了。祖母穿上后,见过娘家的侄子、侄媳妇,就濜然长逝了,没有任何的痛苦和遗憾。如果人真的有灵魂,祖母一定会到九泉之下,去寻找离别近半个世纪的爷爷,秀一秀她那漂亮的衣服和绣着莲花的鞋子。

    ⑦母亲开始大量地纳制鞋垫,大概是在十年前,她不再下地劳作之后,孙子、孙女们也渐渐长大,纳制鞋垫,成了她寄托情怀、传达关爱的方式。家里人人都穿过母亲纳制的鞋垫,亲朋好友也得到过母亲慷慨的馈赠。

    ⑧鞋垫上,或是一针针纳出的精美的图案,或是用各种丝线绣出的漂亮的花草,有时也会写几个吉祥或寄托期望的字,诸如“马到成功”“岁岁平安”之类的四字词语。我曾经数过,鞋垫上一个“马”字就有近两百个针脚,粗略算下来,一双鞋垫至少有上万个针脚啊。一针针,一线线,需要极大的耐心,也饱含无限的关爱。

    ⑨日复一日,岁月在五彩丝线的延展中流逝,母亲眼角的皱纹多了,上楼的脚步慢了,可飞针走线依然熟练如初。一双鞋垫需要几百根各色的丝线,母亲的眼睛早已花了,每天那么多的线不知是怎么穿入针眼的!

    ⑩我们每天离家时,看母亲戴着老花镜,坐在窗前,穿针引线,一扎、一顶、一引之间,手法娴熟,头也不抬,只是一句轻轻的话:“早点回来。”下班到家,母亲依然是同样的姿势,说的是另一句话:“赶紧休息。”

    对于母亲,我无以为报,只能努力工作,用工作的成就给她以慰藉。我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称颂母亲、感恩母亲:“窗前孤坐运飞针,红线绿丝绣美纹。鞋垫一双万般爱,愧无尺寸报慈恩。”

    她要是读到这篇文章和这首诗,手里的绣花针会轻轻放下,脸上一定会露出小孩子一般天真与羞涩的神情吧?

    (作者:王辅臣。《文汇报》2020年12月9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⑦段画线句中“人人”“也”强调母亲做的鞋垫多,关爱范围广。

    B.第⑨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高超的针线手艺的好奇。

    C.第段中的七言绝句再一次深情描绘了母亲穿针引线的美好形象。

    D.文中语言质朴又感情真挚,如“我无以为报,只能努力工作”等。

    【2】母亲缝制衣服的手艺出众体现在哪些事上?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我曾经数过,鞋垫上一个“马”字就有近两百个针脚,粗略算下来,一双鞋垫至少有上万个针脚啊。(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

    (2)母亲眼角的皱纹多了,上楼的脚步慢了,可飞针走线依然熟练如初。(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4】文章以“母亲的针线”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挥手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