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
召开时间 | 会议名称 | 主要决议 |
1921年 | 中共一大 |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
1923年 | 中共三大 |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1927年 | 八七会议 | 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
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B.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
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2、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A.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
D.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3、《海国图志·序》:“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此书( )
A.彻底地颠覆传统的华夷观念
B.旨在抵制少数民族
C.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作者为晚清徐继畲
4、下图为东汉末期的朝政现象示意图。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B.政权更迭政治动荡
C.制度混乱导致权力失衡
D.封建君主专制弊端
5、下列内容是近代史上中国各地民众抗击侵略军的斗争,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 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 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三星堆青铜器在合金成分、铸造方法和装饰工艺上,均表现出与中原地区商文化青铜器基本一致的趋势,但器物种类、器形、纹饰等又与中原地区同时期青铜器风格迥异。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
A.源远流长
B.多元一体
C.领域广泛
D.影响深远
7、唐朝礼部员外郎沈既济曾言:“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十二天)而周闻天下。”与这一描述相关的选官制度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8、如表可用来揭示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是( )
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 | 实行“均输法” |
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 | 实行“青苗法” |
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 | 实行“农田(水利)利害条约” |
熙宁二年(1069年)十二月 | 实行“募役法”(即免役法) |
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 | 实行“保甲法” |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 | 实行“市易法” |
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 | 颁布“方田均税法”“保马法” |
A.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
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
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变法损害农民利益
9、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明确载入宪法;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17年,中共十九大把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这反映了我国(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B.民族平等观念不断加强
C.健全和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D.民族政策得到有效保障
10、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意义是( )
①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②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③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④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这一事件从一开始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由,其一是断言它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干扰,中断了新文化运动,即所谓的救亡压倒了启蒙;其二是指责它在政治上引发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民主革命,造成社会的长期动荡和不宁。“这一事件”( )
A.粉碎了近代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使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2、下列遗迹、遗物反映着长江流域的某个文化遗存。这一文化遗存是( )
A.牛河梁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大地湾遗址
13、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规范”是指( )
A.分封制度
B.世装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14、下表为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 占工厂总数比例 |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 占工人总数比例 |
1937年 | 16% | 4.4% | 7.3% |
1942年 | 58% | 78% | 49% |
该表所示国民政府旨在( )
A.调整工业结构
B.赢得抗战胜利
C.巩固官僚资本
D.积蓄剿共力量
15、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达一万多处,以下能够体现中华文明起源特征的是( )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分布图
A.世界最早
B.多元一体
C.农业发达
D.相互补充
16、商人崇尚饮酒,上至商王,下至臣子,各级贵族均嗜好饮酒。贵族墓葬中随葬的青铜器,其数量和组合均以酒器为主,如殷墟妇好墓中的青铜器,酒器约占74%。在一些贵族的墓葬中,爵、觚、盉等酒器大都同棺木一起放在木椁之内,而鼎、鬲、簋等饮食器皿都放在棺外。这一现象折射出( )
A.商朝灭亡缘于酗酒荒政
B.商朝农业得到一定发展
C.商朝青铜铸造业较发达
D.商朝社会阶级分化严重
17、戊戌变法前后,因日源词“领土”的输入,国人开始零星地运用这一新概念;1905年后,该词不仅被新式知识分子大量运用,而且还见诸官方文书;辛亥革命前夕,“领土”更是取代“版图”成为中国最核心的疆土概念。这反映了( )
A.民众深受日本文化影响
B.西学东渐影响语言结构
C.近代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D.辛亥革命提升民族观念
18、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根据中国各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一、二、三线,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三线建设的背景是( )
A.中苏关系已恶化
B.巴以冲突的加剧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日内瓦会议召开
19、下图为近代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所载“威海卫大战得胜图”。该图( )
A.没有史料实证价值
B.说明图像史料可信
C.真实反映当时史事
D.可作历史研究参考
20、《诗经·小雅·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里与“公田”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是
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察举制④世官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1、19世纪末,湖南人充分认识到发展交通是湖南进步的必要条件,因此大力发展交通。从此,湖南一改自古以来南隔五岭、北阻洞庭的闭塞状况,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开阔了视野,实现了与外界接轨。这一变化有利于
A.洋务运动迅速发展
B.推动社会的近代化
C.政治民主化的实现
D.交通运输的长途化
22、十六国前期,北方除了流传的秦汉魏晋传国玺及六玺外,还先后出现了汉国刘渊玺、前凉张蹇玺、前燕慕容灰玺、前赵刘曜玺等六种伪造玉玺,玺名多以该玺出现时的关键人物命名。他们伪造玉玺的主要用意是( )
A.学习汉晋王朝的制度文明
B.追求民族政权的合法正统
C.为北方统一南方奠定基础
D.践行友好交流的民族政第
23、清代凡特旨经铨叙派任外官(道、府以上)者,如大学士、九卿、六部、督抚、将军、都镇、学差、主考,以及驻外使臣,皆由军机处开单请旨。这说明( )
A.军机处限制了君权
B.军机处起助理国政的作用
C.军机处负责草拟各类决策
D.军机处掌握各级官僚任免权
24、金初,太宗因“私用过度”,诸贵族大臣将皇帝“扶下殿庭,杖二十毕”。此后金朝大量吸收宋制,学习中原王朝的威仪,到第四代皇帝海陵王时,情势逆转,皇帝动辄以“杖之”威胁群臣。这种变化表明金朝( )
A.完全放弃了女真传统政治文化
B.政权因为汉化而衰弱
C.受中原王朝政治生态影响较大
D.“大定之治”成效显著
25、在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中,________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________。
26、局部抗战开始________: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________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
标志着中国________的开始。
结果:日军占领沈阳城
27、____设置中外朝制制度
28、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_____________、蒙巴萨和_____________等。
29、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理论,确立了“_______,_______”的基本路线。
30、手工业
①宋朝________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________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________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________象征
②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________的开采量很大。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________的产量和质量
③________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________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________的发展
31、金朝的统治
(1)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________。
(2)统治: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________”的制度。(兵民合一)
(3)鼎盛:12世纪后期________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
(4)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32、早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组织就有约束氏族部落成员的严格禁忌与习惯法。氏族部落转化成国家之后,________逐渐取代习惯法,成为各国统治者维系自身统治的有力武器。其中以罗马法最为完备,历史影响最为深远。
33、中国
(1)政治:仍停留在封建社会,______统治顽固。
(2)经济:自给自足的______是主要生产方式。
(3)科技:非常落后。
(4)军事:作战能力低下,武器主要是______。
(5)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激化,各地______此起彼伏。
34、经济战
(1)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家________困难,________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________飞速上涨。
(2)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________之战”和“________之战”。
(3)到1950年春,全国________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4)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________管理、________管理、________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5)经过一系列努力,到________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________。
35、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36、什么叫话本?
37、《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何时?
38、秦朝疆域及统一意义
(1)秦朝的疆域四至哪里?
(2)秦朝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39、西汉建立时间和都城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