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杭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虎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形。其产生的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况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难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

  • 2、5世纪后期,冯太后主政时,针对地方豪强大姓隐匿人口、“督护”地方的现象实行均田制,并严查各地户籍,严禁豪强随意荫占民户。由此可知,冯太后这些改革措施旨在(       

    A.加速鲜卑族汉化进程

    B.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D.保证国家赋役征派

  • 3、鸦片战争后,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姚莹则考察西南地区,并撰写《康纪行》,提出要加强“边海之防”。这反映出当时(     

    A.“中体西用”理念渐成社会主流

    B.传统华夷观念已得到扭转

    C.民族危机引发士人思想的嬗变

    D.近代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 4、中华文明既一体又多元,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     

    A.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

    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

    C.大量使用陶器、玉器

    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

  • 5、学者张海鹏提出了太平天国史研究原则:不能将其看作传统的农民起义,要关注其鲜明的近代风格。下列史事符合此原则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社会财富

    B.建立起农民阶级政权来反抗压迫

    C.席卷半个中国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

    D.《资政新篇》提出新社会经济政策

  • 6、574年,北周武帝下令“断佛、道二教,经象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从而将三百万僧人收为编户。这客观上反映了佛教(       

    A.严重威胁儒家正统地位

    B.不能满足朝廷精神统治需求

    C.遭到了唯物主张的否定

    D.严重影响了官府的赋役征收

  • 7、武则天统治中国的50年,是承上启下的50年,它连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黄金时代,把大唐帝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史称“贞观遗风”。下列措施与她有关的是(     

    A.设十三州部刺史

    B.设立唐蕃会盟碑

    C.兴建洛阳城和义仓

    D.首创武举和殿试

  • 8、曾三次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著有《瀛涯胜览》一书,书中描述了沿途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等内容。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A.宣扬明朝的大国国威

    B.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

    C.丰富了国人的海外知识

    D.传播了中国的先进文化

  • 9、1979年来,中国发表了很多国际法方面的学术论文。如表是中国期刊网检索系统统计的1979年﹣2011年中国以“国际法”为关键词的全部期刊论文。2001年以来论文数量的猛增反映出中国

    1979年到2000年

    871篇

    2001年到2011年

    2573篇

    A.把国家利益作为外交的优先目标

    B.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对外开放

    C.开始意识到国际法的极端重要性

    D.加入世贸组织推动了国际法研究

  • 10、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时期。下列与之相符的历史史实是(       

    A.三线建设增强国防力量,使中西部地区全面发展

    B.成功召开“八大”,提出“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

    C.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神舟号系列飞船

    D.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 11、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是首长制,唐代是委员制。”首长可能只有一个,委员却或许有很多,中央最高权力机构从汉代首长制到唐代委员制的变化反映了(     

    A.丞相位高权重

    B.民主思想形成

    C.行政效率降低

    D.皇权不断加强

  • 12、某学习小组整理的表格内容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朝代是(     

    主要内容

    多次迁都

    王位世袭

    内外服制

    甲骨文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13、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其最主要的标志是(     

    A.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都江堰的兴建

    C.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

    D.井田制的实施

  • 14、下图中的变化表明到南宋时我国(     

    唐宋南北方人口密度统计图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C.北方经济持续衰退

    D.南方人口总数超过北方

  • 15、“琮琮”是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它以源自大地、象征丰收的黄色为主色调,身上的纹理形态取自良渚稻作文化中的稻穗,头饰的“神人兽面纹”取自良渚文化代表性文物玉琮上的图案。这一设计(     

    A.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B.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

    C.实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D.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 16、传统的观点认为:汉武帝早年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却也耗费了国力,以致民不聊生。及至晚年,武帝“幡然悔悟”,停止了对外的征伐,下诏“罪己”。学者辛德勇在《制造汉武帝》一书中认为,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人为地建构了汉武帝晚年从“尚攻”转向“守文”的政治形象。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学术争议,表明(     

    A.当代著作比古代史学作品更接近真相

    B.历史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饱满

    C.时人热衷于对历史人物进行形象重塑

    D.历史解释受到研究者主观认识的影响

  • 17、晚清东南督抚曾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宣布无论其他地方发生何种骚乱,双方必须遵守各款规定。这些协定(     

    A.阻遏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B.体现了清廷统治危机的加深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完全出于维护西方在华利益

  • 18、下图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袁隆平                                                    钱学森                                   任正非

    A.实事求是

    B.崇尚节俭

    C.勇于创新

    D.无私奉献

  • 19、漫画家丁辣(1819-1969)的《我实拿他不动》(下图)。画面右下方有一块代表“民气”的巨石,一支“巴黎特制”的墨水笔被三条粗绳捆缚在巨石上。巨石旁站着一个画得很小的人物,是穿着西装的中国代表,他搔首发出拿不动笔的感叹。据此判断作者态度是(     

    A.抵制三国干涉还辽

    B.支持南北议和

    C.抗议府院之争

    D.声援五四运动

  • 2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战国末期出现了综合诸子百家思想的著作《吕氏春秋》。这一转变说明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

    B.诸子百家的思想渐趋雷同

    C.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

    D.儒家思想完全失去统治地位

  • 21、宋代,封建租佃契约关系成为土地关系的主要形式。地主招募客户在土地上进行耕种,客户出卖劳动力,租种地主的土地进行生产,然后向地主交纳一定数量的地租,而不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需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这反映出(     

    A.土地商品化程度逐渐加深

    B.农民与地主法律地位实现平等

    C.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D.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 22、清初,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严重、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上述现象表明当时这些地区(       

    A.商品经济发达

    B.阶层流动增强

    C.地方治理失控

    D.人地矛盾尖锐

  • 23、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十月,“上以中国金银、铜钱、段匹、兵器等物自前代以来不许出番;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往交通外番私贸货物,故禁之。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据此可知,明初(       

    A.严厉禁止海外贸易

    B.南方开始成为经济重心

    C.大量货币纷纷外流

    D.政治制度调整较为复杂

  • 24、五四运动一开始,革命群众就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政治口号;同时,还提出了“拒绝和约签字”“抵制日货”“取消二十一条约”“争回青岛”等具体的战斗口号。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风潮

    B.袁世凯独裁专制丧失民心

    C.国人急于废除不平等条约

    D.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列举我国在1956年——1966年间社会主义建设时犯的错误:

    错误一:工业________,危害: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农业________,危害:________________

  • 26、1905年8月,华兴会、光复会等骨干聚集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以孙中山提出的“___________,恢复中华,___________,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 27、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_____________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_____________ ,构成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 28、元朝统一

    (1)元朝建立:1271年,________定国号为大元,定都________;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

    (2)统一历程

    ①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②1279年,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 29、西夏

    ①1038年,党项首领_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__史称西夏

    ②其制度基本模仿________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 3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

    (2)日本投降

    ①原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________、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迅速消灭日本________;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②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________投降诏书。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________”号巡洋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③台湾回归:10月25日,________在台北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台湾光复。从此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 31、________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北洋军阀中再也找不出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 32、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产生时间

     

     

     

    产生地点

     

     

     

    创始人

     

     

     

    经典

     

     

     

     

     

     

  • 33、________年,女真族首领________称帝,建立________定都会宁府又称________

  • 34、古代世界各个早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时强调: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此后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2)请指出新时期农村改革的主要举措和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

    (3)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中国逐渐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4)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指出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5)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宏伟历程,你认为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是什么?

  • 36、百团大战的时间?目标?结果?

  •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内忧外患,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以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醒天下。

    材料二2010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的网民。

    材料三2011年春晚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这来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3)现今大众传媒上,明星的生活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结合所学的知识你如何看待明星越来越高的离婚率?

     

  • 38、内陆边疆治理

    (1)明朝与蒙古族经历了怎样发展历程?(从防御、战争和议和思考)

    (2)明朝对乌思藏的管理方式有哪些?

    (3)明朝如何管理女真族?

  • 39、武昌起义爆发的经过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