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2、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大量甲骨文遗存的发现,它记录的天象、王室组成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
A.文字是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
B.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C.“传说时代”无可信的历史
D.原始文字尚未具备书法要素
3、唐文宗曾颁布诏书曰:“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其后君主也多有类似诏书。唐诗中亦写道:“(两税法)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这折射出当时( )
A.中央政府权力式微
B.两税法加剧了人民负担
C.赋税制度亟待调整
D.政府政策执行得不彻底
4、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未出席巴黎和会对德和约的签字仪式。有学者对北洋政府和中国代表团的态度进行研究。以下理解合理的是( )
相关史料 | 24日,未署年月 | 北洋政府曾发给代表团训令签约的电报。 |
6月8日 | 《晨报》刊载上文电报并注明,“上月廿四(24)日国务院发出电报”。 | |
6月26日 | 北洋政府电令中国代表称,如不能保留山东,即拒绝签字。 | |
学者推断 | 考虑到当时的技术条件,当时向巴黎发电需数日才能送到,26日发电为时已晚。北洋政府在最后时刻做出这一决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
A.北洋政府坚决拒签和约
B.《晨报》支持五四运动
C.拒签促使学生运动爆发
D.北洋政府推卸签约责任
5、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在重庆召开东亚军事会议,通过《远东联合行动初步计划》;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决定成立军事会议,以加强对日作战的协调。这表明( )
A.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已经成立
B.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认可
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反攻
D.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改变
6、下图为谭延闿对起义新军攻入长沙场景的描述。这可从侧面印证( )
息一仆至,称报告大人,新军攻城!巡抚余诚格云: “没有的事,再打听罢!”我们刚欲下楼梯,又一仆至,云“报告大人,新军进了城!”余抚又云: “没有的事再打听罢。"新军到抚署时,抚署卫队立刻投诚。余诚格见势不妙,从抚署后墙挖了一个洞逃走。 |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C.新军势力迅速崛起
D.辛亥革命达到了高潮
7、下列叙述中,体现科举制的是( )
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8、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蕴含着“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中秋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9、1757年,清乾隆皇帝颁布上谕,撤销沿海各海关,仅保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促使一个特殊的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他们是( )
A.徽商
B.十三行商人
C.晋商
D.宁波商帮
10、有学者认为,秦人在技术方面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掩盖了自身文化储积、文化创造方面的若干不足,使得秦帝国的执政者沉浸在“以为自古莫及己”的虚幻感觉之中。该学者强调( )
A.文化对统治的重要性
B.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C.法家思想的时代局限
D.先秦文化的多元并存
11、“鼎”是西周的青铜礼器。西周前期存在两套用鼎制度:周王室规定的天子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的制度;另一套是五等爵制度,即公、侯用七鼎,伯五鼎,子男三鼎或一鼎。这反映出当时( )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冶炼技术的进步
C.宗法观念的淡化
D.等级制度的严格
12、开元十一年,“张说奏改政事堂曰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分掌庶政……其政事堂印改为中书门下之印。”部分由宰相直接裁决的政务公文书,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就是判四方之事的堂案和处分百司的堂贴。这反映出唐中后期( )
A.三省体制日益完备
B.相权膨胀,严重威胁皇权
C.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
D.中书门下变成宰相施政机构
13、“战国七雄”中的燕国所在区域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4、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15、元代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其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组成,分别掌行政、财赋、军事等政务,重要政务还需行省官员集议,会议结果要议者署名画押形成定议。元代行省的权力运作( )
A.缓和了君权相权之间的矛盾
B.促进了边疆管理与内地的一体化
C.兼顾了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
D.开创了地方官员集体议政的先河
16、如图是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各经济成份所占比重图。引起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八字方针”的提出
C.改革开放的推进
D.“一国两制”的实践
17、“直诉”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沟通诉求的一种特殊方式。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
A.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
B.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
C.原始民主遗风的复苏
D.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
18、北宋政府在州县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级行政机构——路,原来负责掌管地方财赋的转运使成了路的首设高级官职。据此可知,北宋政府( )
A.放松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冗官冗费困境进一步加深
D.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19、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20、1961年3月4日,国务院以龙山文化命名的山东济南“城子崖遗址”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龙山文化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应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农具
D.铁质农具
21、考古发现,良渚古城的北面和西面,共有11条堤坝。根据初步研究,这个水利系统应为良渚古城建设之初,统一规划设计的城外有机组成部分,可能具有防洪、运输、用水、灌溉等诸方面综合功能。据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 )
A.水利系统促进早期农业产生
B.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北方
C.展现出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
D.已经具备成熟的奴隶制国家形态
22、下表是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选出来的国家领导人表
主席 | 副主席 |
毛泽东 | 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
总理 | 副总理 |
周恩来 | 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邓小平(1952) |
其中有下划线的领导人为党外人士,通过这一表格可以说明新中国当时( )
A.实行人民代表制度
B.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C.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D.新政权得到了巩固
23、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受国共合作的影响
C.决定放弃暴力革命
D.对国情的正确认识
24、哲学家们关注的重心从外在的“天理”规范秩序转向内在的人的主体性,人的自然之性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也被加以注意和强调。为这一转变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程颐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25、海峡两岸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_____》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2)_______年11月,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共识,后被称为“_______”。
(3)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_______、台湾海基会董事长_______在新加坡举行会谈。_______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往来日渐频繁,民间交往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4)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______________》,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_______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和遏制“_______”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5)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___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26、1919年1月,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_之一,参加了在法国________召开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________、取消“________”等,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________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________的权益转让给________
27、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组织的四次会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蒙古崛起
(1)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________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________”的尊号。
(2)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29、文学艺术
项目 | 时间 | 成就 |
文学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此时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以曹操父子为代表______东晋______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______等文学形式; |
诗歌 | 唐朝 | 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是______诗圣是______ |
书法 | 东汉 | 成为一种艺术,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此时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书法家________世称书圣。 | |
隋唐 | 融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_____的颜体和________柳体最为有名。 | |
绘画 | 东晋 | 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___》《________》。 |
| 隋唐 | 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化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称为________ |
石窟 | 魏晋至南北朝时期 | 著名的石窟有_____、_____、______ |
30、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_______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31、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中央的直接管控。请把以下机构与它实施的朝代相匹配。
A.行省制度B.设政事堂C.废丞相、权分六部D.设三公九卿E.设军机处F.郡国并行制
(1)秦朝______
(2)汉朝______
(3)唐朝______
(4)元朝______
(5)明朝______
(6)清朝______
32、表现
(1)面向大众的________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________进行互市交易,________贸易也相当活跃。
(2)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________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________,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3)海外贸易繁荣,________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
①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________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以________、珠宝为主
②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________、明州等。
33、________在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________起来了。”
34、边疆危机
(1)1864年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入侵,占领________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占领________。左宗棠奉命平乱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________,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2)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当地居民在台湾军务大臣________的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1885年3月老将冯子材率众取得________。1885年中法签订《________》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________,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35、武昌起义的有利时机是什么?
36、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分别指出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37、武周政权是指谁的统治时期?
38、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贡献,请回答以下有关中国选官制度的问题。
(1)汉朝主要采用了什么选官制度?其用人标准及选拔方式分别是什么?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3)隋唐以后,又采取了什么选官制度?其用人标准与选拔方式又有何不同?
39、日军的侵华暴行主要表现有哪些?(从军事、政治上、经济上和“慰安妇”制度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