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州船政局从建立到1905年,共造出兵商轮船40艘,其中前4艘,轮机均购自西洋,自第5艘“安澜”号开始,轮机由船厂自己制造。虽然仍是仿照外国样式,但具体制造全由中国工匠完成,质量与外国同类产品相比也不逊色。这说明洋务运动促使中国( )
A.摆脱了对列强工业技术的依赖
B.提高了产品国际竞争力
C.具备生产大型军舰装备的能力
D.自主制造能力得到提升
2、太平天国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主张是( )
A.政治平等
B.财富平均
C.思想自由
D.民族独立
3、《大金得胜陀颂碑》于1185年(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立碑,发现于今吉林省扶余市拉林河,碑文为女真字、汉字双面刻写,共有金文约33行字。该文字创立于( )
A.金
B.辽
C.蒙古
D.西夏
4、1902年,梁启超《新史学》问世,主张要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的主张旨在( )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
B.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
C.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
D.倡导反清的武装起义
5、1949年2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指示,指出:在渡江南进和解放全中国的过程中,军队不但是一个战斗队,而且主要是一个工作队,军队干部应当全体学会接收和管理城市。这一指示的发布( )
A.说明国民党的防线已全面崩溃
B.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C.推动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
D.顺应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6、如图是存于甘肃省静宁县档案馆的一份电报内容。电报中的当事人发动“诤谏”意在( )
A.抗议日本制造华北事变
B.声援东北地区抗日斗争
C.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
D.逼蒋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7、近代小说家包天笑回忆说,年轻时有人给他看相,说他以后收入会以百万计。未曾想民国三十七、三十八年(1948、1949年)间,“我偶然写写小说、杂文,一摇笔稿费就是百万元,或不止百万元呢”。该话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当时作家经济地位提高
B.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C.国统区的恶性通货膨胀
D.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8、下表为台湾同胞抗日大事记。据此可知,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 )
年份 | 事件 |
1895年 | 黑旗军和义军首领刘永福、丘逢甲领导反割台斗争 |
1912年 | 同盟会会员罗福星在台湾苗栗发动当地群众抗日 |
1921年 | 台湾知识分子成立台湾文化协会传播祖国文化 |
1930年 | 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在雾社发动抗日起义 |
1937年 | 台湾同胞在广东成立“东区服务队”抗日组织 |
A.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
B.沉重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
C.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单一形式
D.因日军残酷镇压被迫停止
9、龚自珍针对乾隆以来“生齿日益繁,气象日益隘,黄河日益为患”的情况,主张在新疆建行省,利用那里的闲旷土地,组织“京师游食非土著之民”以及各地愿意应募的百姓和“江西、福建两省种烟草之奸民”,前往“以耕以牧,得长其子孙”。这表明龚自珍主张( )
A.增进南北方经济交流
B.垦荒拓耕解决人地矛盾
C.强化新疆的国防地位
D.发展农业维护疆域完整
10、徽商黄汴编撰的《天下水陆路程》是明代国内贸易往来的交通指南,徽商程春宇编撰的《士商类要》记载了当时进行商品贸易时各地的水陆行程情况。这类士商用书反映出当时( )
A.西方测绘技术传入
B.自然经济解体
C.长途贸易发达
D.徽商实力雄厚
11、如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形势。符合这一时期的描述是( )
A.诸侯纷争,变法成为潮流
B.皇权加强,丞相权力削弱
C.崇文抑武,文官地位提高
D.国家统一、百姓安居乐业
12、1971年7月中美达成的尼克松访华协议引起苏联的忧惧,它对美国使出了如下招数:一再告诫美方,倘美国联华抗苏,必会恶化美苏关系,且为苏联所不容;在越南问题上大做文章,阻止中美在反苏基础上接近;利用苏美最高会晤削弱中美最高会唔的成果等。这说明( )
A.美苏对峙格局转向三国并立局面
B.中美关系改善影响世界政治格局
C.中国与美国结成了反苏统一战线
D.中美建交打破了美苏的战略平衡
13、河西走廊地区发现了数千座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图1和图2是这些壁画墓中出土的两幅壁画。两幅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
图1 撒种耕地图 图2 打麦场
A.庄园式劳作的出现
B.铁犁牛耕全国普及
C.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D.稻麦复种得以推广
1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提出妇女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还支持文化部创办夜校、半日学校、家庭临时识字班、田间流动识字班等扫盲运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的这些做法旨在( )
A.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B.推进根据地的建设
C.宣传反“围剿”的主张
D.完善苏区教育体系
15、“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集中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即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的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近代民主国家。为此,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 )
A.《天朝田亩制度》
B.“明定国是”诏书
C.《钦定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如图为我国古代某个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此朝代为(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7、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离析,这是“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结果”。这里“孙中山领导的党”,主要是指( )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国民党
D.革命党
18、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49年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3%,1950年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占76.1%,在零售总额中占85%。据此推知,当时( )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
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
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
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
19、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不再以“夷”字来称呼外国,而是以“瀛寰”一词表明了中国与世界的共存关系;在书中他动辄将外国比拟为“三代毫岐雒邑”,将华盛顿说成是“寰宇第一流人”,称赞英国“雄富强大”。这表明( )
A.开明士大夫开眼看世界
B.国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近代知识分子拔高西方
D.清政府抛弃天朝上国思想
20、清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改土归流之后,新设州县土民争相纳赋、当差、入学,土民所修宗谱的族规、族训中,“输国赋”“急赋税”等都是常见的条款。由此可以推知,改土归流( )
A.主要目的是增加赋税收入
B.加强了土民对国家的认同
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激化了改流区的社会矛盾
21、1949年2月3日,解放军在北平正阳门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一家外国通讯社电文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规模空前未有,士气十分高涨,装备异常精良,实为一支强大的有战斗力的部队。”“中国革命方兴未艾,南京当局大势已去。”由材料可知( )
A.外国势力中立观望
B.解放事业势不可挡
C.国共北平和谈破裂
D.国民政府败退台湾
22、毛泽东曾在某文中写道:“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该内容出自( )
A.《井冈山的斗争》
B.《论持久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23、元朝行省制度建设中,河南行省要管淮河区域,中书省要管理的重点地区,如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处于这些行省的中心地段。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强化中央集权
B.提高统治效率
C.突显元朝创制
D.开发边疆地区
24、朱德曾赋诗:“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在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这首诗纪念的事件( )
A.标志城市包围农村武装道路的确立
B.推动了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C.意味着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成立
D.印证了人民军队的建设初具雏形
25、_______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6、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国政府分别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1)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中英两国政府完成_______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_______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中国对_______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_______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27、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_________)、手工业和(_____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农业: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_________),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__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_________)的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_________)在我国基本建立。
28、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开通大运河大运河开凿的意义:________
灭亡: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隋炀帝在江都背部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9、________中后期,随着________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30、随着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__的松弛,______________遭到破坏,以之为___________的分封制也很难继续存在下去。
31、1688年,_________,通过不流血的政变,赶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1689年,颁布了___________,确立了____________,国王的权力收到议会的限制,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______到________,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32、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下旬,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________的形成
33、国民革命运动——以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
(1)国民政府成立:_____年在______成立,国民政府建立了___________,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2)北伐战争:①1926年7月正式出师。
②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目标——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④结果——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________,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34、金朝的盛衰
(1)“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________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35、简答。
(1)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面对列强的侵略,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击斗争?
(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6、闻一多先生在上个世纪初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将澳门、香港、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香港和澳门在历史上曾经被哪两个国家侵占?我国解决港、澳问题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2)香港、澳门分别是什么时候回归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3)“但悲不见九州同”,统一台湾是党的四代领导人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阻碍祖国统一的哪些势力?
37、农村、城市、国企分别如何改革?
38、清朝统治内部危机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39、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