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唐山、天津等地视察时强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谈话( )
A.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助推党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
C.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D.实现了党在政治领域的拨乱反正
2、下表所示为湖南省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的石器情况。据此可知,彭头山文化( )
大型打制石器 | 制作粗糙,无固定形状。 |
细小打制燧石器 | 缺少正规样式。 |
磨制石器 | 数量极少,种类单一,体型偏小。 |
A.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B.原始农业生产发达
C.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D.私有产品大量存在
3、《宋代科举社会》中记载:隆兴府有一位十六岁的少年汪胶,由祖父陪同,到建康府跟从名师蔡清宇读书,祖父“不复治他事”,对他“昼夜督课”。这一现象反映了( )
A.门第观念的淡化
B.科举制的日益完善
C.阶层流动的加快
D.重文教的社会心态
4、内阁作为皇帝和群臣之间的沟通纽带,它一方面对群臣奏章进行“初审”、上呈;另一方面为皇帝提供顾问支持,缓解政务疲劳,传达皇帝旨意。由此可见,内阁的设置(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制约了君主专制
D.方便了皇权运行
5、在服饰上,唐代宽袍大袖,无论男女都爱着胡服;宋代则相对修身适体,尤其是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背子的“遮掩”功能加强。这反映出宋代( )
A.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
B.社会重理的审美意趣
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追求个性的思想意识
6、面对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贵族元丕不肯着汉服,仍“雅爱本风,不达新式,至于变俗迁洛,改官制服,禁绝旧言,皆所不愿”。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 )
A.突出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新旧之争
B.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从而举步维艰
C.导致北方政局混乱不利于南北融合
D.先习俗变迁再制度变革的策略失当
7、元代中期,吏部统计结果显示,汉人、南人在中央政府官员中占比超过50%,在地方官员中占比超过70%。这反映出( )
A.蒙古贵族控制了主要官职
B.南方政治影响力持续上升
C.选官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
8、东晋时期,司马皇族与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建立起“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关系,“共”天下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争”天下只是个别的特殊现象,且为整个门阀集团所不容。强大的门阀势力,成为支撑这个政权的重要柱石。这表明当时
A.门阀政治削弱了中央集权
B.皇权与族权实现了相互制衡
C.选官制度影响着政治的发展
D.门阀政治的建立具有合理性
9、明清时期,思想界异常活跃,诸如王艮的“身本”论,李贽的“童心”论,罗汝芳的“赤子之心”,颜山农的“率性所行,纯任自然”,袁宏道“性灵”说,汤显祖的“至情”说,黄宗羲的“自私自利”论,顾炎武的“怀思常情”论,陈确的“君子有私”说等。这些思想主张( )
A.彰显了强烈的个体意识
B.实现对理学的进一步深化
C.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成为转型时期的思想主流
10、电影《八佰》上映于2020年8月14日,取材于国民革命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的抗日事迹。该团在上海即将沦陷时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以少敌多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该影片反映的史实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属徐州会战组成部分
C.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发生在战略防御阶段
11、元朝驿站以大都为中心,沿着几条交通干线,一直通达各边疆地区,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王公贵族、情报人员、中外使臣均可利用驿站。除驿站、急递铺之外,还有运输货物的递运站,分为马运、水运和车运等不同交通方式。元代交通建设( )
①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②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2、如图是1950年11月7日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一副漫画,符合该漫画主旨的是( )
A.揭露美帝侵略朝鲜的阴谋
B.宣传中苏友好互助的关系
C.表达向往世界和平的愿望
D.坚定抗美援朝胜利的信心
13、茶产于四川,流行于江南。如图是辽代晚期壁画《备茶图》。据此可知( )
出土于河北宣化辽墓壁画《备茶图》
A.南方文化影响力扩大
B.契丹族逐步封建化
C.经济作物在辽国推广
D.风俗画在西域流行
14、清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改土归流之后,新设州县土民争相纳赋、当差、入学,土民所修宗谱的族规、族训中,“输国赋”“急赋税”等都是常见的条款。由此可以推知,改土归流( )
A.主要目的是增加赋税收入
B.加强了土民对国家的认同
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激化了改流区的社会矛盾
15、朱元璋在明初实现了空前的集权之后,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集权与效率的矛盾。终洪武之世,朱元璋都是在超乎寻常的勤政中度过的,即便在临终前的生病期间,仍是“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朱元璋( )
A.设军机处
B.废除宰相
C.设置内阁
D.实行科举
16、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由此引发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 )
A.护法运动
B.保路运动
C.五四运动
D.护国运动
17、虽然西周后期有不少册封典礼,但是封赏的财物仅限于服饰、弓箭及仪仗等,以示荣宠而已,不再有周初封邦建国时赏赐大量山川土田和人口那样的宏大气魄。这一现象表明西周后期( )
A.血缘政治已经崩溃
B.土地私有制已确立
C.王室势力日益衰微
D.集权体制遭到削弱
18、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
A.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
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
C.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
D.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19、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如表可知唐朝( )
时期 | 民族/地区 | 方式 | 具体情况 |
唐太宗 | 东突厥 | 战争 | 东突厥汗国灭亡 |
吐蕃 | 和亲 | 文成公主入藏 | |
西域 | 设置机构 | 设安西都护府 | |
唐玄宗 | 回纥 | 册封 |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
粟末靺鞨 | 册封 |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
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
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
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
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21、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性质属于
A.秦末反封建农民战争的再继续
B.刘邦反抗项羽残酷统治的正义斗争
C.争夺全国最高封建政权的斗争
D.项羽为维护农民利益同刘邦的斗争
22、唐代,葡萄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保持着与西方的密切关系,一直被当作外来装饰的基本图样而在彩色锦缎上使用。由此可见,葡萄( )
A.是当时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B.在唐朝境内还没有种植
C.是民族交往和中西交流的产物
D.在唐朝受贵族喜欢和追捧
23、“割让辽东半岛、台湾金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彭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上述是中国近代一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推断,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4、“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大轰炸惨案
25、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高峰,面向________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6、璀璨文明
请将下列文明成果与所属文明区域一一对应。
A.《吉尔伽美什》 B.象形文字 C.《罗摩衍那》 D.玛雅金字塔E.荷马史诗F.《历史》G.《一千零一夜》H.《汉穆拉比法典》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_________
(2)古埃及文明________
(3)古印度文明________
(4)美洲印第安文明________
(5)古希腊文明________
(6)伊斯兰文明________
27、中共十九大
(1)_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大会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3)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8、过渡时期中,我国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________道路
29、形成与发展过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________。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________,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________”重要思想。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在北京举行。在会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4)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________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________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6)2018年修改宪法,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人国家根本法,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________、完善发展。
30、资产阶级的夺权斗争
(1)矛盾激化:进入17世纪,______________和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____________日益强大,在议会中捍卫自己的权利。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标榜“君权神授”,独断专行,经常停开议会。
(2)“光荣革命”: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玛丽继承英国王位,赶走了____________王朝的詹姆士二世。
31、(1)请将试题中对应的选项内容链接
A.中日甲午战争___________①《权利法案》
B.英:君主立宪制___________②《马关条约》
C.第一次鸦片战争___________③《南京条约》
D.辛亥革命___________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填空
(1)罗马法的开端是①___________
(2)三民主义是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和民生主义。
(3)《资政新篇》具有④________色彩的施政方案。
32、全方位外交布局:遵循________理念,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________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33、填图题:在“鸦片战争形势”图中填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
34、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________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________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________
35、简述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交战双方战后签署条约的主要内容及战争结果的历史影响。
36、辽宋夏金元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概况是什么?
37、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38、简要回答自1840年以来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要点:时间、战争、条约名称、简要影响
39、“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引自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把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振兴联在一起考虑,强调“如果农村人口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购买鞋子、衣服、汽车,那么工业中心也要受苦”。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1950年前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分别是指什么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做法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现象产生的根源。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