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平煤矿于1881年正式投产,当年产煤三千六百余吨,大量投放市场,获利甚厚。这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 )
A.军事工业的兴起
B.民用工业的发展
C.外国资本的进入
D.封建经济的瓦解
2、下图为内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由此可知( )
A.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
B.国家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C.西部大开发成效显著
D.三线建设战略目标完成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简化税收名目,唯以资产为宗,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租调制
B.两税法
C.租庸调制
D.编户齐民
4、金朝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猛安谋克”,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由此可知“猛安谋克” ( )
A.维护了金朝统治秩序
B.具有兵民合一的鲜明特色
C.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D.实现了氏族内的村社自治
5、北魏孝文帝十分重视孝道,他指出:“孝顺之道,天地之经”,并多次下诏,要州郡地方访查“力田孝悌”“孝友德义”者“具以名闻”。此外,他还在诏书中指出“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北魏孝文帝的这一举措( )
A.意在整合文化以维护统治
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旨在维护儒学正统的地位
D.改变了鲜卑族的社会习俗
6、它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里的它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7、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表明( )
A.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B.中央官职得到优化
C.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D.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8、马克思指出:在古希腊“周期性的殖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
B.民族传统与思想认识
C.原始遗风与城邦政治
D.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
9、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全族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家国同构
B.封邦建国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10、南宋户部曾就榷场设置解释说:“为和议已定,恐南北客人私自交易,引惹生事。”据此并结合下图(宋金榷场分布图)判断,南宋最初设置榷场的主要目的是( )
A.助推经济重心南移
B.推动双方经济互通有无
C.活跃边疆地区经济
D.维持宋金边境和好局面
11、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七下西洋;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交融
12、明朝后期,大量的农民放弃农业耕作,进入城镇谋求生计,这使得农民数量减少和手工业、商业从业者增多,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农民为基础的行业的金字塔结构出现松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兴起
D.长途贸易的发展
13、有思想家曾言:“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下列思想同属于这一思想家的是( )
A.强调格物致知
B.主张知行合一
C.重视经世致用
D.提倡个性自由
14、史载:南宋时荆湖、江南与两浙,膏腴之田弥亘数千里,中原士人扶携南渡数千万人,于此足征南方经济渐起,与北方经济争衡矣。而金元战争二十年间,北方之残破尤甚,是以元人尝云江南财富占天下什七。针对上述情形,元朝( )
①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③重新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④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5、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列侯所献酎金(一种专供朝廷祭祀的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为由,夺去106个列侯的爵位。汉武帝通过此举意在( )
A.增加政府收入
B.削弱丞相权力
C.推行官僚政治
D.加强中央集权
16、明清时期,前来中国进贡的外国使节称为“贡使”。据记载,贡使来华,旨准京城觐见,来往国书,献奇珍异物。帝嘉许,与之贸易,倍偿之。这种“贸易”形式( )
A.有效阻止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造成了封建政府的财政负担
D.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17、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这说明中国( )
A.开始结束屈辱外交
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注重睦邻友好关系
D.已经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18、1973年,考古学家在某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考古中发现了一层至数层的谷壳、稻杆和稻叶等混合物,中间也有烧成炭的稻谷。据此推断,该遗址最有可能属于( )
A.仰韶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大汶口文化
D.红山文化
19、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匈奴族和羯族自认为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羌族自认为是虞舜的后裔。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说明( )
A.中华民族统一大势已开始出现
B.胡汉祖先本是相同
C.各族政权力图确立其正统地位
D.贸易加强边境交融
20、下侧是一本隋唐史著作的目录(部分),下列该书其他章节的标题中,最适宜第七章的是( )
A.三百年分裂后的重新统一
B.经营西域和安抚吐蕃
C.宽容而灿烂的精神世界
D.玄宗改革与中古贵族政治的终结
21、与前代不同,宋代虽也有“奴婢”,但他们仅在契约有效期内与主人维持主仆名分。享有独立的人格权和去留的决定权。宋代法律也禁止强雇人或强制人为奴婢,严禁主家以私刑惩治奴婢。由此可知宋代( )
A.实现了真正的社会平等
B.社会关系普遍契约化
C.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D.士族豪门的地位下降
22、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工作组是代表中央去地方坐镇的,都顶着中央的头衔,级别和中央政府的宰相是一样的。该制度为(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二府三司制
D.行省制
23、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已经学会用火。研究元谋人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 )
A.考古发掘
B.史书记载
C.神话传说
D.学术论著
24、“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日本奈良城中的唐招提寺便是鉴真和他的弟子所建造的仿唐建筑之一,也是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的重要典范,下列史实不属于反映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日本奈良市唐招提寺
A.空海长安求法
B.遣唐使来华
C.法显、玄奘西行
D.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
25、《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___________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还明确指出___________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26、评价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________中国的野心。
(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________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27、秦朝形成的________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8、被发现的历史意义: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为_________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9、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_____________ 年,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0、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_______,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_______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_______。
31、《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让________、赔款________银元、接受________以及开放________等
32、1789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___________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___________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33、其中的“华北自治运动”激起北平学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_”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________
34、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________、________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________。
35、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的钦佩的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从政治、军事角度分析当年红军长征的原因。
(2)长征初期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是什么会议改变了局面?这次会议有何意义?
(3)你认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36、太平洋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37、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
(1)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时期。
(2)概括隋唐、宋加强君权及汉武帝、元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38、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和影响。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从其分田时“算其家口多寡”和“杂以九等”来看,这显然是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
材料二
《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主张中央集权制,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主张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1)材料一的规定中如何能体现《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
(2)《资政新篇》的提出有何意义?其未能实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与发展,这种观点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