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齐齐哈尔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有学者认为,宋辽能长期和平相处,贸易关系的维持是主要因素之一。材料中的主要贸易形式是(     

    A.定期朝贡

    B.榷场互市

    C.海外贸易

    D.输送岁赐

  • 2、下表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据表可知,这些方式体现了唐代(     

    方式

    举措

    战争

    唐初与突厥开战,大败突厥,俘获其首领。

    设置机构

    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

    册封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和亲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

    A.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

    B.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

    C.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

    D.照搬汉代的民族政策

  • 3、下图是1913年—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状况信息,导致该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护国战争取得胜利

    B.西方列强忙于一战

    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南京国民政府推动

  • 4、从唐朝士子感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到宋朝士子相信“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这一变化说明

    A.唐代科举制度受到世家大族控制

    B.科举制的完善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宋代的官员政治才能远超过唐代

    D.门第等级观念在宋朝已彻底消失

  • 5、20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纷纷离校,广州圣三一学生还组成退学团。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B.民权主义运动的兴起

    C.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 6、毛泽东在1937年9月29日《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中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否只是限于国共两党呢?不是的……两个党仅是这个统一战线中的一部分。抗日统一战线是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这一论述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民性和广泛性

    B.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势被扭转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收效显著

    D.国共团结抗日精神日益凸显

  • 7、如下图为洋务运动时期大众传媒(画报)介绍西人制作的气球,名为《气球破敌图》。对此图理解准确的是(     

    今有西人里那制成新式气球 一具,能裁八千五百磅之重,升 放空中,每点钟(小时)行二十五米,各圆敬制速此球为行营之用,水陆之兵可以度:况配大地 于球中,居高击下,凡铁桥、轮舰、地台、火药库、电报局及水 陆兵弁,皆不可恃。此气球之善

    A.西方教育思想占主导地位

    B.国人开始制作新式气球

    C.如实描述了新式气球的先进性

    D.国人的科学意识开始启蒙

  • 8、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A.召开政事会议,完善三省六部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率六部

  • 9、刘伯承说:“(解放战争)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为此,解放军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进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挺进中原,展开战略防御

  • 10、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即一世一元。下列历史名词曾被用作年号的是(     

    A.开元

    B.戊戌

    C.光武

    D.太祖

  • 11、桑海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重视文化教育,奖励学术,创办学校,广招各地学者文人。1492年,格拉那达被西班牙人攻占后,从那里逃出来的许多学者、思想家、艺术家、医生和科学家,都被它收容下来,让他们在桑科尔大学任教,从事科学研究。这一措施(     

    A.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B.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C.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D.为军事扩张提供了常备军

  • 12、西魏莫高窟壁画《上士登仙图》中出现了昆仑悬圃、羽人、方相氏以及四目四臂、赤身的印度恶神阿修罗王,其周围还环绕着雷、电、风、雨四神和朱雀、羽人等,显示出受楚、汉盛行的神仙方术等影响民风民俗。这说明当时(     

    A.石窟艺术注重写实

    B.儒学失去正统地位

    C.政局黑暗民不聊生

    D.中外文化交流加深

  • 13、子贡被认为是儒商鼻祖,得到鲁、卫等诸侯国君的敬重。有学者认为,子贡是借助了孔子弟子的身份,并恪守忠恕理念,构建起广泛的人脉,才形成了遍布四方的商业网络,以致“家累千金”。这一现象侧面反映出当时(     

    A.儒家思想广泛用于商业

    B.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质变

    C.重商主义观念开始兴起

    D.义利价值观得到较好统一

  • 14、1904年8月,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将清王朝比喻即将倒塌的房屋,有人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使其免于倾倒,并认为这种支撑行为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下列符合“这种支撑行为”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

    C.清末新政

    D.张勋复辟

  • 15、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A.《黄帝内经》

    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神农本草经》

  • 16、下图所示为某老师在教学中使用的示意图。该图体现的学习主题是(     

    A.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B.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C.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

    D.渡江战役胜利进军

  • 17、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C.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D.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 18、中国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汉江,北至燕山。最初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三皇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 19、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贵族中选择儿媳,而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择媳的首选。司马光直言: “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才之多少。”这反映了宋代(       

    A.婚姻自主观念得到加强

    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门第等级观念淡化

  • 20、1915年古德诺称: “中国数千年以来……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四年以前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杨度也将民国成立以来政治动荡、人民所遭痛苦,悉归罪于共和政体。这从侧面反映出(     

    A.民主共和思想未深入人心

    B.袁世凯复辟帝制主要原因

    C.部分人对现实的客观评述

    D.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

  • 21、宋朝时,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制快速发展

    B.门第观念淡化

    C.等级差别的消失

    D.婚姻择偶自由

  • 22、下表为西汉《九章算术》中例题的节选。由此可知,《九章算术》具有(       

    今有田广十五步,从十六步。问为田几何?

    今有田一亩,收粟六升太半升。今有田一顷二十六亩一百五十九步,问收粟几何?

    今有(人)共买物,(每)人出八(钱),盈(余)三钱;人出七(钱),不足四(钱),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A.创新性

    B.系统性

    C.实用性

    D.理论性

  • 23、1947年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后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下表是山西张庄在运动前后各阶级占有土地变化表。据表判断,此运动(     

     

    1944年

    1947年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地主

    4

    17.4

    0.3

    3

    中农

    40

    6.4

    35.5

    6.2

    贫农

    46.8

    3.0

    63

    5.5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C.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D.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 24、明朝后期,一批儒生开始关注“奇器”的制作,包括工具的机械原理、农业水力工具图解等,建议“尽用其术,必造我器尽如彼器,精我法尽如彼法”。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明代理学倡导“致良知”

    B.“西学东渐”传播西方科技

    C.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兴起

    D.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思潮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起________,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 26、新中国面临完成新解放区的________,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应对美国发动的________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

  • 27、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___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 28、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 29、宋朝是中国古代________发展的一个高峰

  • 30、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产生时间

     

     

     

    产生地点

     

     

     

    创始人

     

     

     

    经典

     

     

     

     

     

     

  • 31、原始社会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成员成果共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________已经产生,________日益明显。龙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此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 32、表现

    (1)小说

    ①元末明初:________和罗贯中各自创作《水浒传》和《________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________体的写作体裁。

    ②明朝中期:________的《西游记》和清朝中期吴敬梓的《________》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③清朝中期:________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________主义文学的高峰。

    (2)戏曲

    ①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________,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和清朝________等。

    ②舞台演出:昆曲长期流行;清朝________年间,形成________,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 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

    (1)两种命运: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___________

    (2)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__________;政协会议。

    (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于1947年夏挺进________。(3)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取得辽沈、________、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4)战争胜利①北平谈判:1949年4月20日,__________拒绝在____________上签字,和谈破裂。②解放南京: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____________,4月23日,南京解放。(5)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

    (4)意义: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

  • 34、中共八大:____年中共八大召开。中共八大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变为先进的_________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3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

  • 3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 38、秦朝疆域及统一意义

    (1)秦朝的疆域四至哪里?

    (2)秦朝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 39、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生动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给人们以奋进的激情和力量。

    (1)中华民族近百年的伟大复兴的历史,最关键的两步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开启“中国新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伟大转折”开端于哪一事件?

    材料二 习近平曾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2)“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首先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实行了哪一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认为最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