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鸦片战争后,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社会现状等。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则重点介绍了欧美各国的国情。这表明当时先进国人( )
A.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反思有分歧
B.尝试以全新视野审视时局
C.就是否学习西方问题达成共识
D.意识到宗藩体制难以维系
2、战国时期,通过游说自荐而成为高官者不胜枚举,比如:商鞅游说秦孝公,行变法而主秦政;邹忌以鼓琴说齐威王以治国之道,“三月而受相印”;虞卿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苏秦、张仪纵横游说,兼任数国卿相。这一现象( )
A.冲击了贵族政治
B.推动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C.促进了私学兴起
D.标志官僚政治得以正式确立
3、“去重敛、宽农民、国用可足、民财不匮”是王安石变法的初衷。他以国家放贷帮助农民度过青黄不接时期的青苗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 )
A.直接通达和启示了现代的国家金融信贷
B.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C.特别重视对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D.重视国家财政收支改变国力衰弱现状
4、下面所示是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的青铜器“利簋”,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学者考证“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一致。由此可见( )
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
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
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有效途径
D.历史真相不可能被真正认知
5、“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
A.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
B.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C.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边疆地区
D.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6、历史学习需要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某同学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基本阶段及其特征有如下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宋元时期——大一统国家建立与巩固
D.明清时期——政权分裂与民族交融
7、毛泽东和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谭平山曾联名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发出建议:“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从人民中建立的新军队将用新的方法和新的友好精神捍卫民国。”由此可知,他们的主张( )
A.要求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B.憧憬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C.强调团结一切力量抗日救国
D.旨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8、实行南北面官制度的是( )
A.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B.契丹族建立的辽朝
C.女真族建立的金朝
D.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9、有学者认为《老子》是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以下最有可能出于它的言论是(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五行间“相生相胜”
C.“兼爱”“非攻”“尚贤”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0、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下列选项最能从政治结构转型角度说明近代史自“辛亥革命开始”的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推翻了清王朝反动封建统治
C.开始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尝试
D.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11、下图是创作于1951年的一幅宣传画,画作下方的文字是“认真执行爱国公约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该作品意在( )
A.宣传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
B.调动人民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
C.表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干劲
D.反映政企分开后企业充满活力
12、据不完全统计,1901—1911年留日学生出版的以反帝救亡为出发点的革命报刊有六七十种之多。随着留日学生大量归国,他们的影响以燎原之势,迅速遍及全国各地。材料可用于说明( )
A.清朝末期舆论环境较为宽松
B.民族危机推动革命思想传播
C.日本帮助清政府走向近代化
D.留日学生是辛亥革命的主力
13、中共一大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家私有制”。在政治斗争中,党要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这表明,中共一大( )
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B.明确提出大力开展工人运动
C.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
D.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步
14、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天空,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的“光芒四射”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
①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②大运河开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科举制扩大了国家选拔人才的范围④曲辕犁促进了古代农业工具的改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示意图。与此图相适应的历史描述是( )
A.战乱频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科举盛行,对外交往趋于活跃
C.民族交融,门阀士族执掌朝政
D.佛教盛行,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16、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17、中共中央于1947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按乡村全体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通过土改,翻身的农村青年积极参军参战。这说明我党( )
A.积极推进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力图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做准备
D.动员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
18、宋朝绘画以饱满的写实精神展现了社会百态,较之北宋对大型人物活动场景的过多关注,南宋绘画则更多地把村医、舟船、行旅、牧童、耕织、商贩等凡俗场景运用到绘画创作之中。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社会逐渐由兴盛走向衰落
B.市民阶层的兴起
C.城乡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
D.传统观念的颠覆
19、下图的宣传单中印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学校罢课,商界罢市,期促政府之反省”等语句。这份宣传单可用来研究(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护法运动
20、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争连年不断,巨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B.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对外开放,开辟丝路
21、近代以来,面对中国社会的沉沦,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变贫弱的祖国前仆后继,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20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属于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指使中国( )
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B.建立了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
C.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阶段
D.人民经受了民主共和的洗礼
22、1926年某日一英国报纸报道:“汉口的局势日益严峻而敏感,因为最微小的事件也能引发大规模冲突。昨天下午一群暴徒冲入了租界,被海军士兵驱逐了出去。而苏联的军事专家紧随着中国军队的行动,他们给广东政府的施政给予了建议。”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
A.近代民主革命完成了转型
B.北伐战争目标基本达成
C.革命政府完成了国家统一
D.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2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汴京的繁华。我们于图中十字路口,会看到一家卖小吃的流动摊位、一间招牌为“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香药铺;右上方是一个说书摊位、一间羊肉铺、一个小吃摊、一个鲜花摊、一家豪华大酒店“孙羊正店”;一个销售“香饮子”(饮料)的小摊;一家“解库”(当铺)。这些细节反映了宋朝城市( )
A.生活便利丰富
B.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C.纸币投入使用
D.商业繁盛外贸发达
24、据统计,在东晋权力中心的录尚书事、侍中、中书兼令、尚书令仆等职位中,任官者162人次,其中士族127人次;荆、扬、徐几个重要都督区的都督,也基本上由当权士族担任。由此可知,东晋时期
A.举贤不及士族
B.士族把持政权
C.专制皇权巩固
D.权力重心下移
25、________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6、1787年,制宪议会在_____召开,会议的核心人物______坚持分权制衡的原则,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1787年宪法,美国政体实行________,原则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关于美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大法,也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律。
27、元朝政权的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________即位。________年,忽必烈定国号为________
28、袁世凯______
(1)准备
①1912年3月10日,在______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______。
③1914年5月,公布《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
④1914年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______年,可连选连任。
⑤1915年5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在日本胁迫下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______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多次谈判最终确定的修正案。
(2)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______元年。
29、1920年3月,________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同年5月,________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30、中国倡议设立的________,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3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___________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__________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____________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名义上对_____负责,实际上对______负责;实行________,即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首相由议会中__________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32、郑和下西洋:15世纪前期______七次率船队出海,最远到达_________和________。郑和下西洋是 _____________,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但是其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________,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33、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________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34、过渡时期中,我国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________道路
35、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个事件过程又称作什么?
(2)“海上马车夫”是指哪个国家?“日不落帝国”又指哪个国家?什么事件标志世界市场拓展?
(3)说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6、请说出中国汉字的起源、发展脉络、并列举出你所熟悉的书法家(至少两位)
37、阅读下列图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两个革命纲领。请回答:
(1)《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38、清朝疆域版图是怎样的?
39、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