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2、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地区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驻扎军队、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等工作。这些举措( )
A.消除了地方割据问题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C.基本实现了民族平等
D.表明西南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
3、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习式语言风格”。“习式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善于引用经典,其中引用的古文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些古文分别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B.道家、法家、儒家、墨家
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国务员的职责体现了( )
A.民主共和
B.主权在民
C.三民主义
D.权力制约
5、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 )
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
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
6、北魏实施均田制时规定,受田农民于“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且不得以田产为投献之礼。北魏此举意在( )
A.维护小农私有财产
B.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C.保障国家赋税收入
D.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7、1944年1月,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贺电( )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营造了坚持抗战的政治氛围
C.使敌后军民民族意识萌发
D.扩大了人民军队的后备力量
8、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家是( )
A.王守仁
B.李贽
C.黄宗羲
D.顾炎武
9、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
A.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B.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
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
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10、1928年6月,中央在一封指示信中,对根据地“在这种刻苦的劳顿的生活中,而能努力不懈的工作甚为欣慰”。这封信最有可能写给( )
A.广州国民政府
B.敌后抗日根据地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陕甘宁边区政府
11、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开始于
A.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取得了伟大成就。其中国防力量得到增强,工业布局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
A.周恩来对极左思潮的批判
B.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C.邓小平对经济的全面整顿
D.大规模三线建设的开展
13、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下表反映了唐—五代、宋书院的数量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朝代 | 全国(所) | 北方(所) | 南方(所) |
唐—五代 | 47 | 8 | 39 |
宋 | 713 | 31 | 682 |
A.重文轻武之风
B.经济重心南移
C.印刷技术发展
D.理学大力推动
14、公元前136年,朝廷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标志是( )
A.尊奉黄老思想
B.颁布“推恩令”
C.推行察举制
D.设立五经博士
15、下表所示内容最能说明宋代( )
内容 | 利润 |
南宋时刻王禹偁《小畜集》30卷8册,定价5贯省 | 该书共432页,印刷成本共1贯396文足,利润是2贯454文足 |
象山县学刻林钺《汉隽》2册,定价600文足 | 该书共162页,成本共260文足,利润是340文足 |
A.私学教育超越官学
B.印刷技术的发展
C.民间刻书规模庞大
D.书籍生产规范化
16、西晋某位学者因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强牵引,渐以暗味。”于是加以考订,并作地图。这位学者是( )
A.法显
B.裴秀
C.贾思勰
D.徐弘祖
17、甲午战争后的十年里,梁启超等人为“中国”一词注入国民、民族、国家等新内涵,并引入新式“历史”概念,将“中国”置于“世界“和“历史”交织而成的新型时空结构。他们做法( )
A.为变法营造舆论氛围
B.强化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C.缘于严重的民族危机
D.旨在抵御西方文化入侵
18、李煦拥有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权力,他在江南苏州织造局当官三十年给康熙呈过大量的奏折。康熙曾对李煦说:“但有所闻,可以亲手书折奏闻才好……若有人知,尔即招祸矣。”这一做法( )
A.扩大了宰相职权
B.保证了局势稳定
C.减轻了政务负担
D.强化了君主专制
19、1864年,李鸿章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运动 ( )
A.完全采用官督商办
B.完全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C.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D.开始了早期工业化的尝试
20、1895—1898年,万元以上设厂资本总额1990.6万元,其中纱厂创办资本219.9万元,占全部创办资本的11%,而1905—1908年万元以上设厂创办资本总额7661.1万元,其中纱厂创办资本514.1万元,约占7%。清末设厂资本变化表明( )
A.重工业占据了主体
B.投资设厂行业得到扩展
C.纱厂发展开始放缓
D.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2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军机处并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盖军机处仍不过为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这鲜明体现了( )
A.中央行政体系的日臻完备
B.军机处只负责处理一般的文书
C.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军机处的设立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22、如图是近代某次列强侵华路线示意图。这场侵华战争( )
A.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推动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3、下图为我国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其现状有直接关系的战争是( )
A.雅克萨之战
B.第一次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中法战争
24、距今约7000年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如图所示为其中部分。该遗址还发现了两座均为半地穴式房屋地基遗址以及灰坑468个,其中88个长方形的窖穴底部有粟灰堆积,厚度为0.3米至2米,有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度有2米以上。据此推知,磁山文化时期( )
A.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B.原始定居生活出现
C.农业经济十分发达
D.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25、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________错误发动,被________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________
26、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目的 | 措施 |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中央派________出任地方知州;设________统管地方财政;将________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
为分散机构权力 | 在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行政权;________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 北宋实行________的方针,用____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________,扩大________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
27、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________,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28、________、________被迫逃亡海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
29、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________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________失败。
30、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________得以幸免外,全部被废止
31、古代埃及人的文字是________。
32、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以下是反映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史料
上述材料中可以作为研究东亚文化圈史料的是:________;
可以作为研究唐代对外交往的一手材料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33、这一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人们郁积已久的愤怒,各界人士和爱国团体纷纷发表通电,斥责这一无理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这成为________爆发的导火索
34、商业繁荣:长途大额贸易发展,明清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__________和山西________。但就全社会看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_____________还占据压倒优势。
35、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与亚洲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造成两地经济发发展不同特点的根源何在?
36、两税法
(1)两税法实行的原因是什么?
(2)两税法实行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3)两税法的实行带来怎样的影响?
37、袁世凯复辟帝制引起了怎样的后果?
38、理藩院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思想理论 | 中国共产党 代表大会 | 历史地位 |
毛泽东思想 | ① |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中共十五大 | ②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 ③ | 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 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
④ | 中共十七大 |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集中体现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⑤ | ⑥ |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