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后期,官员的奏疏要先交内阁审阅,内阁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疏上进呈皇帝裁决,皇帝亲自或委托太监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同时通过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因此出现了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国家仍能照常运行的现象。这反映了( )
A.监阁体制有利于政局稳定
B.君主集权的强化
C.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D.中央集权的强化
2、咸丰帝1851年登基之初,清廷执行对西方强硬的外交政策,但随后却开始向西方妥协,推出“借师助剿”的策略。这主要是因为( )
A.地方官僚集团的崛起
B.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提出
C.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D.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3、“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该诏书( )
A.继承了“中体西用”的框架
B.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C.根本上动摇圣贤义理之学
D.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4、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按其孕育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北坡精神
C.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D.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
5、经厂是司礼监内负责刻印书籍的专门机构。在定都南京之际,司礼监所刻印的书籍为数尚少。永乐迁都后,司礼监的职能得以扩大,设立汉、番、道经广分别负责刻印经史子集四部书籍、佛经和道藏,后世统一称其刻印的书籍为经厂本。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中央重视教育发展
B.君主权力得到强化
C.宦官权力不断增强
D.儒佛道思想的融合
6、下图为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一批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
A.救亡图存、爱国牺牲
B.保家卫国、奋勇杀敌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改革开放、廉洁奉公
7、甲午战争后,关注亚当·斯密的中国人日益增加。陈炽在《重译富国策序》中高度赞扬其著述的影响;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及“《富国策》,明生利分利之义,旧章尽废,而泰西民富百倍。”他们旨在( )
A.反思甲午战败原因
B.探索社会变革路径
C.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D.传播西方经济思想
8、美国学者佛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在16—17世纪,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通过贸易流向了中国。”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奢侈品消费蔚然成风
B.鼓励发展新的经济因素
C.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
D.海禁政策推行遭到失败
9、汉初,“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在各地设盐官、铁官,掌管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还下令将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的这些举措是为了(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贯彻政府的民本思想
C.强化对经济的控制
D.解决地方豪强的问题
10、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
A.政治制度的创新
B.经济的迅速发展
C.民族交融的频繁
D.中外文化的交流
11、下表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支出状况(1928—1930年)
据图表可知,这一时期( )
A.新旧军阀混战严重
B.兴办实业热潮兴起
C.官僚资本聚敛财富
D.国民政府财政拮据
12、《新唐书·宗室传赞》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作用加以区别:“建侯置守,如质文递救……救土崩之难,莫如建诸侯……削尾大之势,莫如置守宰。”据此可知,郡县制( )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C.体现了华夏认同的加强
D.导致了政令的渐趋弱化
13、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星罗棋布。考古成就能说明( )
A.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B.原始社会发展的全貌
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D.早期国家发展的程度
14、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结果是
A.解决了王国问题
B.削弱了丞相权力
C.确立了察举制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15、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谈到,“光绪十年后,花生之利始兴,外国购之,用机器榨油,转售中国取利。以此种者沾其赢余,相习益多。”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C.百姓生活日益富足
D.对外贸易处于逆差的地位
16、2023年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的名字源于良渚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玉琮、玉璧被古人视作沟通天地的神器,更是宗教仪式中重要的礼器。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琮基本来自大型墓葬中,而于小墓则罕有发现。这可用于佐证当时( )
A.出现社会等级分化
B.神权具有至高地位
C.贵族垄断祭祀权力
D.国家形态初步显现
17、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出现了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其目标是( )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8、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①“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②“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③“男去耒耜则不禁,女去织纸则不禁。工作奇巧则不禁,商通珠贝则不禁。”
④“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路……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为防止袁世凯专制,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的临时参议院制定的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钦定宪法大纲》
20、我们常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有学者认为,长江、辽河、珠江等也都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观点强调了中华文明的( )
A.多样性
B.多元性
C.统一性
D.开放性
21、所谓编户,就是将人口编制于户籍中,是国家对国民按地区进行划分的做法。进入战国时期,户口编制更趋紧密。推行编户制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持地方治安防范百姓反抗
B.保障国家征派赋税徭役兵役
C.重农抑商将农民束缚于土地
D.为奖励耕织、军功提供依据
22、如表所示为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① | 在河姆渡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遗存。 |
② | 距今3600年前,殷商都城附近发现了由干渠、支渠和毛渠组成的农田灌溉系统,纵横交错的渠道将农田分割为若干个长方形,在渠与渠、地与地之间有明显的水位落差。 |
③ | 秦汉时期北方地区小麦推广和南方水稻品种不断优化,胡瓜、胡萝卜、核桃、芝麻、石榴、葡萄等作物种植。 |
A.食物物种交流地域特色鲜明
B.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C.古代中国食物种植生产分布
D.灌溉农业水利系统领先发达
23、山西省右玉县西北部墓葬遗址中出土了魏晋时期的铜镜残片(图1)和五铢钱(图3)。它们与东汉中原的同类器物,如图2、图4有很大相似之处。这反映了( )
图1铜镜残片拓片 图2长宜子孙镜 图3五铢钱拓片 图4 “四出五铢”铜钱
A.中原文化影响周边民族
B.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
C.游牧民族继承汉族正统
D.民族文化交往交融的加深
24、为填补国内电视机领域的空白,1957年国家决定发展电视广播业。肩负重托的天津无线电厂在很多人都没见过电视机和缺少配套设备资金的情况下不负众望,于1958年3月17日制造出“华夏第一屏”——“北京牌”黑白电视机。这项成就在当时(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反映了勤俭节约的传统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25、主张:“可以剿发逆,可以勤________”
26、王安石变法的目的:________
2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大会确立________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他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28、15世纪以后的社会转型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
29、时代塑造思想,思想引领时代,不同时代,诞生了诸多不同的思想家,请将相关人物与其主张、成就匹配。(用字母表示)
A.孔子 B.老子 C.董仲舒 D.韩非子
人物 | 主要成就 |
① | 创立道家学派,提出朴素辩证法思想 |
② |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
③ | 倡导法治,主张君主专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④ | 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礼 |
30、评价:这些措施有效地预防了________,________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________。但________过于僵化,________分割过细,影响了________,助长了________的政治风气
31、表现
①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________,走上革命道路
②同盟会:________年8月孙中山黄兴在日本东京创建________提出________成为同盟会的纲领,后在《________》发刊词中发展成“________” ③起义:1911年的________起义是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轰动较大的
32、条件
(1)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 _____ 的帮助。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与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建党事宜。
(4)组织基础: _____ 的建立。1920年8月,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北京建立共产党小组。
33、________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________、________图谋不轨被杀,________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________
34、改革首先在_______取得突破。______________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35、结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何时产生?导致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促进其发展的国内因素是什么?其发展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3)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6、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时间是何时?
37、宋元时期的书法与绘画的成就有哪些?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有什么历史意义?
39、军机处谁设立的?特点?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