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内阁权力超越六部始于仁宣时期,景泰年间,王文入内阁,“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到正德年间,阁权已全面超越部权。这说明明朝内阁( )
A.权势益重,地位不断提升
B.通过票拟,有效监督制约皇权
C.统帅六部,成为法定机构
D.辅佐皇帝,可以参与最高决策
2、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大都挂上了自己的旗帜,虽五花八门且颜色、图案各异,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最终取代武汉军政府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反映出,当时( )
A.国人民族意识增强
B.三民主义基本实现
C.清朝统治危机显现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地理位置上看,两晋的都城位于北方的称为西晋;位于南方的称东晋。然而,后来与两晋地理位置相近的两宋,则不称为西宋和东宋。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于北方
B.南方经济赶上并超过北方
C.政治中心转换是东西之争
D.文化竞争中北方落后南方
4、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后作的一幅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
这幅画讽刺了当时( )
A.蒋介石一方面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另一方面却准备发动内战
B.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力量不断壮大,获得国际力量的支持
C.国民党独裁专政,失去民心注定失败
D.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商讨”和平建国的尝试
5、“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参加进来了,工人阶级也进来了,女性也进来了。尽管五四运动中还没有农民阶级的广泛参与,但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推进,农民阶级也参加到革命的洪流中来了,并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同盟军。”这充分体现五四运动(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D.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6、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看如图,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①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书籍之一 ②口号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③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④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7、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从“王朝”到“国家”的转型,现代民主共和国得以初步建立,民众的身份由臣民变为公民,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再也不表现为对一家一姓效忠,而是对国家与人民的奉献。这反映出( )
A.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
B.中国民主政治得以巩固
C.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
D.封建专制土壤彻底清除
8、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钱玄同曾说:“‘三纲’像三条麻绳,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一代代缠下去,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缠的三条麻绳。”由此可以推断出新文化运动( )
A.倡导破除旧礼教
B.提倡新文学形式
C.反对旧教育体制
D.完全否定传统文化
9、西晋某位学者因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强牵引,渐以暗味。”于是加以考订,并作地图。这位学者是( )
A.法显
B.裴秀
C.贾思勰
D.徐弘祖
10、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前,江泽民带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下列关键词组合能体现其治国方略的是( )
A.拨乱反正、一国两制、科学发展
B.改革开放、两个凡是、韬光养晦
C.三个代表、市场经济、“走出去”
D.矛盾转化、实事求是、共同富裕
11、甲午战争后的十年里,梁启超等人为“中国”一词注入国民、民族、国家等新内涵,并引入新式“历史”概念,将“中国”置于“世界“和“历史”交织而成的新型时空结构。他们做法( )
A.为变法营造舆论氛围
B.强化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C.缘于严重的民族危机
D.旨在抵御西方文化入侵
12、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下令把自己主持制定的一套国家法律铸在鼎上放在王宫门口,让全国百姓都能够看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此前刑法都由贵族掌握,秘而不宣。子产的行为( )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
B.使法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有利于新兴地主阶层的兴起
D.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13、《西洋朝贡典录》记载:“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统大舟宝船赍诏敕封(扎莫林)为古里王,及颁诰命银印,升赏头目品级冠带,建亭刻石。碑文曰:‘尔王去中国十万八里,民物咸若,熙皞同风。刻石于兹,永垂万世。”由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A.完善了中外朝贡关系
B.提升了明朝国际影响力
C.拓展了明朝疆域范围
D.实现了明朝外交的转型
14、唐朝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到唐朝后期,太湖流域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到北宋时则出现了大批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的政治人物,并且他们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也愈来愈重要。材料表明( )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文化格局变化
C.程朱理学推动了文化发展
D.北宋时期大批儒家学者主动南迁
15、孙中山是广东省香山县人,出身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式的近代教育。他曾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可知该报为( )
A.《革命军》
B.《民报》
C.《新青年》
D.《青年杂志》
16、在中国历史的“常态”发展中,经常会出现“变态”。如果说秦汉代表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常态”,那魏晋南北朝则代表的是“变态”,在变态中仍能看到进化的迹象。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化迹象”的是
A.汉族与内迁民族逐步交融
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C.科技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
D.北民南迁带动江南经济开发
17、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对于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发十八岁以下男子服兵役的敕文,尽管文件已经过皇帝的签署发到门下省,但魏征坚持认为不可,即使太宗发怒也没有署敕,这个决定最终也没有颁行。材料意在说明( )
A.相权遭到分割皇权加强
B.三省体制降低行政效率
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朝廷政令不通
18、在服饰上,唐代宽袍大袖,无论男女都爱着胡服;宋代则相对修身适体,尤其是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背子的“遮掩”功能加强。这反映出宋代( )
A.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
B.社会重理的审美意趣
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追求个性的思想意识
19、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这推动了( )
A.正统思想确立
B.国家走向统一
C.贵族政治强化
D.自然经济解体
20、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代表在国联会议上强行辩称自己在中国的作战是符合国联宪章的,英、法代表无意反驳日本人的论点;经过几番讨论,国联竟在获得日本政府“邀请”的情况下,派遣了一个调查团前往中国。由此可知( )
A.国际联盟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B.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
C.九一八事变未损害英法利益
D.英法绥靖政策引发中国不满
21、对如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 年商税额 | 指数 |
995—998年 | 400万贯 | 100 |
1004—1008年 | 450万贯 | 113 |
1058年 | 700万贯 | 175 |
1064—1068年 | 846万贯 | 212 |
1077年 | 879万贯 | 220 |
A.北宋商税征收解决了财政危机
B.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收入
C.北宋商品经济有了长足进步
D.北宋商税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22、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南诏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学习汉族礼仪文化,并达到很高造诣,“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这说明,唐代( )
A.少数民族对边疆地区积极开发
B.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汉文化在周边民族地区的传播
D.政府注重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2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这体现出( )
A.传统文化蕴含现代价值
B.中华文化呈现多元特色
C.双百方针激发文化活力
D.儒家思想影响文化认同
24、1942年,延安上自中央领导、八路军总司令,下到食堂伙夫、单位门卫,每个公家人都有生产任务。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开荒种了三亩菜地,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所在地的山坡下,至今还保存着毛泽东当年亲自耕种过的一块菜地。此举主要目的是( )
A.增加生产坚持抗日战争
B.精减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C.团结民众建立民主政权
D.廉政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25、北宋________和南宋________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_____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26、开辟革命新道路
(1)________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________,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点燃了“________”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________会师1928年,________、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3)建立苏维埃政权
①标志:________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共和国。
②意义:中国共产党人创建________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4)土地革命:
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________,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27、________年,元朝爆发________起义,起义迅速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28、公元前________年,刘邦的军队进攻咸阳,秦朝灭亡。
29、内容
(1)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2)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________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30、积极参与联合国和经济全球化: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________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________”倡议的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________
31、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
32、西周
①1046年周取代商,定都于________史称西周,西周实行________与________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子塔形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________的政治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________,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利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②________年“国人暴动”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________
33、抗美援朝战争
(1)________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2)________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________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
(3)美国还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越过“________”,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4)________年________月,应朝鲜政府要求,党中央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________为司令员的________开赴朝鲜,抗美援朝,________,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
(5)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________被迫同意进行谈判。
(6)志愿军入朝后,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________运动,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7)经过边谈边打、反复较量,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________》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8)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________和________,提高了新中国的________。
(9)志愿军涌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________,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34、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中叶的__________(国家),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各地;宗教改革最早是16世纪__________(国家)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拉开了序幕,随后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了改革;启蒙运动最初出现在17世纪的_________(国家),18世纪_________成为中心,18世纪后期达到高潮。
35、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联系所学知识,请回答问题。
(1)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其中谁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逐渐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2)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西汉时,政府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加强管理,四郡中除了武威、张掖,还有两郡,请写出其名称。
(3)唐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为统辖天山南北,设置了什么机构?唐太宗时出现了唐蕃和亲,请举例说明。
(4)辽宋夏金元是北方少数民族活跃时期,中华文明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元朝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编定了新的历法,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领先,请写出新历法的名称。
(5)《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同意此观点吗?请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简要阐述。(不少于100字)
36、宦官专权的表现?
37、思考点
为什么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
38、宋词的兴盛
(1)宋词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2)宋词的派别和代表人物是什么?
39、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同时存在但社会地位不同的两种经济形态,由此演绎出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文化。自然经济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的辉煌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终归为现代化的商品经济所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下问题:
(1)中国古代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转变。请问这一转折发生在那个时间段?为什么?
(2)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的支柱,属于自然经济的一种形式。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自然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的突出成就。(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
(3)我们应该如何历史地发展地看待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