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1894-1920年民族工业资本的变化情况。其中,推动1913-1920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欧洲列强忙于战争
B.群众反帝爱国斗争
C.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D.官僚资本大力支持
2、下图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转移
B.主流思想变化
C.中央集权加强
D.人口数量增长
3、拂森(拜占庭帝国)王曾多次遣使到长安,献赤玻璃、绿金精、狮子、羚羊等物,唐朝则赐以绫绮等。日本遣唐使、僧侣、学者、工匠等从唐朝带回大量书籍、文物、典章制度,推动了其社会变革。由此可知,当时( )
A.长安成为国际贸易都会
B.中外经济文化联系频繁
C.中外交通发达海路为主
D.丝绸成为外贸主要商品
4、1843年,中英条约规定“各国既与英人无异,……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之后西方列强与中国订立条约时均援引此款:1871年中日签订条约时,清廷代表李鸿章则首次取消了“一体均沾”的条款;而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指出,“本意在持平办理,务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两不相妨”。这反映出( )
A.中西间友好交往的不断加强
B.国家主权观念不断增强
C.洋务运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D.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
5、如表为不同时期纪念五四话语的表述,这说明当时( )
时间 | 表述(节选) |
1922年5月4日 | 《五四运动与青年们底思想》:“学生运动,……人们仍旧得不到真的‘改造’、‘解放’,因而要勉励青年要以‘马克思底社会主义’来‘解除烦闷’”。 |
1925年5月4日 | 《工人之路特号》:“(五四)……都是中国人民,感觉民族革命之需要,开始轰轰烈烈作反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军阀的运动”。 |
1927年5月4日 | 《武汉各界五四纪念大会》:“继续‘五四’伟大精神,一致团结,并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弱小民族,与国际帝国主义,奉系军阀,新军阀蒋介石及一切反革命势力,作最后之决战”。 |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民主革命思想不断成熟
C.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社会开明开放氛围浓厚
6、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大肆以高额利息向清政府借款。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实力的普遍增强
B.列强侵华矛盾日趋激烈
C.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
D.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战败
7、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列属于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②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④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如下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学习提纲。此提纲缺少了一项重要的内容,这项内容是(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新局面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加到111个 ??? 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中日正式建交 …… |
A.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9、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指对事物进行研究,了解其规律。行指实践。此观点的提倡者最早可能是( )
A.朱熹
B.王阳明
C.李贽
D.王夫之
10、国共合作实现后,开创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有人称之为国民大革命。被称为“大革命”主要侧重于( )
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B.领导力量的先进性
C.道路选择的正确性
D.革命斗争的彻底性
11、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将“反蒋抗日”的口号改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这主要是为了( )
A.贯彻“三三制”原则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D.开展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12、宋代,新兴的官僚和小地主、商人、读书人(平民士子)逐渐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层”,他们更加务实、参政热情高涨、对财富的追逐大张旗鼓。“新阶层”的出现( )
A.消除了士商之间的界限
B.说明社会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C.利于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D.表明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13、有学者在谈到民国初期政治乱象时指出,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这些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在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据此判断,该学者认为
A.君主立宪要优于民主共和
B.中国急需一场文化改良运动
C.西方教育制度不适合中国
D.学习西方制度必须结合国情
14、清初沿用前朝文书制度——“公题私奏”制,题本和奏本须先交送不同的机构转呈。雍正帝时,“凡督府大吏任封疆之寄,其所陈奏皆有关国计民生,故于本章之外准用密折,以题本所不能尽者,亦可于奏折中详悉批示,以定行止”。这一变化( )
A.极大地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导致了地方大员权力膨胀
C.成为清朝政治黑暗的根源
D.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15、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
B.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6、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这些文件指出,“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这说明,中共三大( )
A.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主张
B.坚持进行共产主义革命
C.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D.促进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7、1945年10月24日,陈诚和张群在蒋介石官邸汇报中报告“接收人员花天酒地,以及贪污受贿等种种不法情形”,使蒋“闻而怒甚”。他致电京、沪、平、津四市军政长官称:“各地军政官员,穷奢极侈,狂嫖滥赌,并借党团军政机关名义,占住人民高楼大厦,设立办事处,招摇勒索,无所不为……希于电到之日,立刻分别饬属严禁嫖赌,所有各种办事处之类大小机关名称,一律取消封闭。”,由此推知( )
A.民族战争的形势不容乐观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C.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D.国民党的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18、抗日根据地内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大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小儿子是青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在各自岗位上分工合作。这种情形( )
A.得益于土地革命的推行
B.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C.推动了民族革命的进程
D.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性质
19、以下内容为魏晋至隋唐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情况。据此可知,书法艺术的发展魏晋时期,社会中草书盛行南北朝时期,北方崇尚刚硬雄浑的书风,南方偏重轻灵秀逸的书风唐朝时期,具有作为考试标准字体的规整楷书开始深受文人们喜爱( )
A.彰显儒学地位的上升
B.源于国家的政策调整
C.反映民族交融的加强
D.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0、20世纪初,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后,陈独秀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朱德称他自己“就是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讲武堂参加同盟会的”。这表明辛亥革命( )
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干部条件
B.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21、抗日战争胜利后,对侵华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下面可以作为审判证据的是( )
①南京大屠杀②组建细菌部队③重庆大轰炸④制造“皖南事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毛主席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这主要是因为其( )
A.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全面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
C.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D.以官僚制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3、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 )
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
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
24、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 “斋”则专指素食,从限制饮食时间转变为饮食内容,延伸出“禁食酒肉”的戒律,相较于印度佛教则更为严格,是中国僧人饮食的独特之处.这表明( )
A.佛教在中国发展兴盛
B.佛教逐渐趋于本土化
C.佛教坚持以简朴为本
D.佛教吸收道教养生学
25、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_________(人物)。他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________,而不是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_________;主张建立独立的_________教会和廉俭教会。
26、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________。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________、________等称号,并设立了________等机构官吏西藏________事务,任用________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27、广东花县人________在多次科举考试落第后极端失望,吸收了在广州得到的________布道书的一些思想,提出了“________”的主张。他的同乡________到广西紫荆山号召民众加入________,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28、随着________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________的持续发展,创建________的问题提到历史日程上来
(1)1920年初,________和________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
(2)同年4月,________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8月,________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________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29、___________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30、________,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________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________
31、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国会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32、西学东渐
(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________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________。
33、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________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________的制度。
34、限制王权的开始:13世纪初,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约翰签署《____________》。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35、材料一史学家雷格莱指出:近代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一个国家不仅需要那种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化,以达到近代化;而且也需要下述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化,即越来越多的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得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罗斯托认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把棉纺织技术、采煤和炼铁技术、蒸汽机以及巨额的对外贸易结合在一起的国家”。
材料二与英国相比,至少在绝对规模上,明清中国国内市场比英国及其殖民地所形成的大英帝国市场要更大。不仅如此,由于江南是大一统的明清帝国的一部分,而且在这个帝国中占有最佳交通位置,因而江南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从巨大的国内市场中获得地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从此意义上来说,江南从巨大的国内市场中所能享受到的地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可能更大,也更有保证。此外,明清时期东亚地区国际贸易的发展,导致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圈的形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1)归纳材料一中英国近代工业化的条件。
(2)归纳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3)有人说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明清江南经济的发展就会走向现代化。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36、土地革命的开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从范围、措施和作用思考)
37、简要叙述洋务运动过程并作出评价。
38、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3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