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吉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安抚有功的贵族功臣

    B.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C.确保贵族的政治垄断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2、如图为出土于甘肃的魏晋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河西地区(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的农业开始出现

    C.出现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 3、图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鸟足神像,这件文物融合了三星堆文明、夏商文明的典型特征,也兼具了良渚、仰韶、石家河等文明的印记。这一文物印证了(     

    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具备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D.宗教蒙昧主义思想盛行

  • 4、据统计,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达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①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一些障碍   ②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④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有学者指出,在中国汗牛充栋的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中,可以发现我们的先民有过“兼爱、非攻”“礼运大同”“庄生梦蝶”“归墟五神山”之类美好的理想或奇妙的玄想,唯独难以找到海外扩张、征服世界的狂想。学者意在说明我们的先民追求(     

    A.和平自守

    B.一统天下

    C.修身齐家

    D.抵御外侮

  • 6、下图漫画反映的战役(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人民解放军从此数量上取得优势

  • 7、它“有时是一股一股的丝线,延伸开来,有的线路清晰,有的断断续续;有时又像一张大网,涵盖广阔,时时出现绚烂的织锦”。“它”是(     

    A.秦代驰道

    B.丝绸之路

    C.隋唐大运河

    D.明代长城

  • 8、白居易的诗作《赠友》中描述了这样的现象:“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卖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该诗作反映出白居易(       

    A.主张废除租庸调制度

    B.认为两税法加重人民负担

    C.抨击唐官员贪污腐败

    D.认为安史之乱后经济衰退

  • 9、在北宋朝廷的税收中,盐、茶、银、铜等工商禁榷非农业税收入占很大的比重;除了传统的作坊和商业行铺增多,宋代服务型行业的发展更令人注意,诸如茶坊、瓦子、浴堂等的数量不在少数。这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达

    B.赋税负担沉重

    C.北方经济恢复

    D.农业发展衰退

  • 10、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论述生物进化论时说:“生物变迁之因,皆由生存竞争。优胜劣汰之公例而来, 这条公例不仅适用于生物界,也普行于一切邦国、人事之中。”梁启超这一观点(     

    A.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B.为国人普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C.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时代需要

    D.试图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基础

  • 11、秦汉时期,“中国”一词开始代表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晚清时期,严复指出:“国家为有机体,斯其演进之事,与生物同。”并将“新”字与“中国”一词相结合,立宪、共和一度成为不同群体的“新中国”理想。这一变化不是因为(     

    A.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西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影响

    C.维新运动兴起和新思想传播

    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已被推翻

  • 12、下表为部分文献对17世纪苏州的描述。这些描述反映出当时的苏州(     )

    内容

    出处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361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

    《明神宗实录》卷361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4

    A.贫富悬殊严重

    B.社会矛盾尖锐

    C.土地兼并盛行

    D.雇佣关系发展

  • 13、1896-1897年,梁启超主持《时务报》期间,撰写并刊发《变法通议》《古议院考》《商战论》等文章,受此影响,谭嗣同等人陆续发表了《中国自强策》等百余篇政论文章。由此可知,当时维新派(     

    A.受到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

    B.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

    C.开始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

    D.坚定了民主共和的理想信念

  • 14、公元前221年,嬴政令丞相、御史向天下颁布诏书,下面为其内容节选。由此可知,该诏书的颁布旨在(     

    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叛)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A.建构大一统政权的合法性

    B.揭露东方六国为战争的祸首

    C.树立皇帝独尊的政治地位

    D.借助宗法神权稳定社会秩序

  • 15、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天津、牛庄等十一个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反映了(     

    A.清朝主动实施对外开放

    B.西学东渐逐步推动中国近代化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 16、明清两代,地方官员上自督抚,下至知州知县,都有督责人民植棉纺织的责任;不论社会条件是否适宜发展棉纺织业,处处都有人提倡。到15世纪末叶,棉花已“遍布于天下”。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

    B.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C.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17、下图为我国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其现状有直接关系的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

    B.第一次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中法战争

  • 18、考古发现,地处黄河流域中游的陶寺古城,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60米,面积约56万平方米。城南为公共墓地。在已发掘的1000多座墓葬中,有9座大型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钺和斧之类的玉石兵器。这表明

    A.中华文明曙光初现

    B.玉石兵器普遍使用

    C.早期国家已经出现

    D.社会分工日趋精细

  • 19、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治国策略。该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

  • 20、下图为良渚先民在古城建设之初兴建的庞大而复杂的不同类型水利设施,它们具有防洪、农田灌溉和运输等综合功能。据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

    A.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B.农业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

    C.早期国家的特征已经出现

    D.先民有一定社会组织能力

  • 21、1895年至1898年,中国民族工业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55家,年均13.75家。而1904年至1910年间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276家,年平均39.4家,是前者的2.87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B.清末新政奖励实业

    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辛亥革命扫清障碍

  • 2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及其对应的流通区域:黄河中游诸国流通“布币”,东方齐国流通“刀币”,南方楚国流通蚁鼻钱。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中原各国经济相对发达

    B.市场管理体系日益规范

    C.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D.齐国货币铸造技术最好

  • 23、1917年孙中山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孙中山称的“一次革命” (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B.消除了中国人的等级思想

    C.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D.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 24、近代中国前期,清朝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呈现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三是近代条约关系,如英国、法国等。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清政府抗拒履行不平等条约

    B.传统外交关系受到较大冲击

    C.中西双方外交理念存在差异

    D.仍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女真: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_______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____ ,1644年李自成在____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朝摄政王___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攻占并迁都北京。

  • 26、________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 27、17世纪,____________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____________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 28、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_____________、蒙巴萨和_____________等。

  • 29、背景

    (1)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德国抢占________,进一步刺激了________民众。

    (3)反洋教斗争的兴起。

  • 30、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___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___,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

  • 31、评价

    (1)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2)不足

    ①强兵效果不明显,与西夏的战争再次失败

    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________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

    ③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四、南宋的偏安

  • 32、13世纪初,英国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_____________,以限制王权。实质是解决_______与封建贵族的矛盾斗争。影响:逐渐形成召开由国王和贵族院、平民院组成的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后来,《大宪章》里的封建贵族权利逐步演化成普通的宪法权利。

  • 33、(1)隋唐时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两种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 34、为了克服困难,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推行,有哪些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回答。

  • 36、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结合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

    (2)这三次改革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最终结局如何?在历史上有什么共同作用?

    (3)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 37、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分配和平衡权利的?

  • 38、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

  • 39、理藩院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